一场粉丝们为了“爱”而展开的行动,没想到却给他们的偶像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之后肖战工作室发表道歉,呼吁“所有的爱都是正面而积极向上的,希望大家可以理智追星。”
之后网上开始了“粉丝行为,偶像是否应该买单?”这一话题的讨论,为大家总结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声音一
此次肖战粉丝对于创作平台的举报事件,不仅直接殃及到了该平台相关文学创作者们的劳动成果,还直接关系到了那尚未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同人文化。那些用来传达作者想法的作品,虽然不能为每一个人所认同,但它们也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偶像是粉丝们的“精神领袖”,粉丝是偶像的“精神父母”,两者相互掣肘又相互依存。肖战担着“偶像”之名,却未对粉丝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次事件他应该“买单”。
声音二
肖战虽然是偶像,但也是一个普通人,在本次事件中,他既不是发起者,也不是执行者,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受害者。肖战的大粉举报了AO3,没有人在意那个大粉是谁,人们只关注,你是谁的粉丝,你在代表着谁。因为这里是娱乐圈,明星和粉丝早就绑在了一起。少部分非理智粉丝,也是粉丝,这就是粉丝经济的弊端。
以上两个声音,你支持哪一个呢?欢迎文后留言评论。
《陈情令》一剧中,肖战扮演的魏无羡说,“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如今,围绕肖战的“是非毁誉”仍在持续,而这名顶流偶像的得与失尚难计算。
今天还想带大家关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举报”,也称之为“告密”,为什么肖战粉丝“告密”成为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原因正是在于他们触及了告密的底线——侵犯他人利益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评论:不告密不揭发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生活中,大家之所以讨厌“告密”者,就是因为当权利滥用时,它会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
“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还是错,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决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朋友们,就叫正直,也叫勇气,那才是领袖的要件!”
这段话,是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一段台词。片中,查理无意间目睹了几个学生对校长的恶作剧,校长逼查理交代谁是主谋,否则将开除他的学籍。查理的忘年交、盲人史法兰,在听证会上谴责校方正在毁灭这个孩子纯真的灵魂。演讲博得如潮掌声,使校方最终作出让步。
“不出卖别人以求前程”,是正直,也是勇气。这不仅是为个人辩护,更是为一种优秀品质辩护。
一种风气的形成,有其历史土壤;而其消泯,更是难上加难。至今,这种“告密揭发”思维还时常作祟。据报道,山东某高校期末考试一道试题是: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考题一披露,网友直呼“神题”。
可以设想,那些写出“翘课最多”学生名字的考生,可以轻松得分;拒绝写出的,则不得不丢分。这不是在鼓励学生们相互揭发吗?
出题者辩解说,这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60度绩效考核”中的“同事相互评价”。但是出这样的试题,未免把好经念歪了。学生翘课多少,自有学校纪律管束;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考试成绩评定。即便学生间相互评价,也应该是当面锣对面鼓,积极公开的,而不是暗地里互相“揭发”。
无独有偶。几年前,湖北某大学的一个班级出台了“盯人”管理办法,每名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梢。班主任说,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动,也是为了加强学风、班风建设。这样的“温情关怀”,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心理学专家认为,不确定性会使人处于恐惧和焦虑的状态中。一个经常有人“打小报告”的班级,气氛一定紧张不安,同学间、师生间一定疏远而戒备。学生时代播下的不信任的种子,会影响他的一生。
不告密、不揭发,与其说是一种可贵品质,不如说是一条道德底线。告密成风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社会,告密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
这条底线,在学校里首先应该明确、清晰起来。学校,应该培育学生自由而健全的人格、敢于担当的精神,让学生成为一个阳光磊落的大写的“人”,而不应该是心理幽暗、出卖他人的“病人”。这是教育精神的应有之义,你赞成吗?
但是此事,或许可以作为我们引导孩子理智追星的一个绝佳时机!
一对嘉兴的父母,从嘉兴开车带着即将上初三的女儿来到上海参加她爱豆“乐华七子”的见面会。这事原本也没什么,追星是很多孩子都有的爱好,当初我们都曾走过这么一段时光。
可是在这个父母普遍都有教育焦虑的时代,父母还能专门驱车200公里带着即将上初三的女儿来追星,而不是让女儿留在家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实属父母圈的一股清流。
更重要的是父母不仅不反对孩子追星,反而用实际行动支持女儿的这种为偶像打call的行为,爸爸更是直言:“只要不影响学业,爱好也是需要的,你不可能24小时精神绷紧在读书。”
此言一出,让很多当初追星被父母疯狂打压的网友直呼“别人家的爸妈”。如此尊重孩子追星并愿意支持参与的父母,还是比较少见的。
在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王菲也曾带着女儿追星。王菲领着三个小朋友,非常“霸气”的在现场寻找着娄艺潇,其中一个是李嫣,另外两个是她的同学。
王菲见到娄艺潇之后,称“这三个小朋友,特意指定要跟你合影”
随后,王菲还特意加了一句“她们是你的粉丝”,然后躲到了一边让她们合影。高冷的天后,为了女儿追星也是头一次做路人吧。
在美剧[成长的烦恼]里面,Mike变卖私人家产就为得到一张Bruce Springsteen演唱会的票,后来老爹Jason帮他搞定了,父子俩一块去看演出,还被电视台采访到。虽然后面有一大批误会正在赶来的途中,但俩人都凭着信任轻松化解。
这么看,帮着孩子追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一大利器,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崇拜的对象从父母转向外面更大的世界,他们开始开拓内心的版图,人格也开始走向独立。如果处理得当,家庭关系是可以从中获益的。
现实中父母对孩子追星的态度,大多反应过激,就像一位妈妈说的:
乖巧的女儿最近开始追星了,这让我很担心。她手机里面下载的歌曲全都是TFBOYS,手里的零花钱全都用来买贴有TFBOYS照片的“周边”,什么笔记本啊,橡皮擦啊、签字笔啊、书包啊,统统都是TFBOYS,昨天还要求我给她买TFBOYS代言的家教机。我说她,她还不高兴了。我担心追星会影响到她的学习,想管管她,可又怕管了会引起她的叛逆情绪。
从乖巧到失控,父母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感和失控感击中,往往脱口而出的是这样的话。
“看看你的考试成绩,你还有脸花钱去干这事”
“与其花时间追星,不如我给你报个游学团吧,还能学点东西”
“那些明星都是伪装的,他们私底下可没有那么美好”
“等你考到班级前五名,我就让你去”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寻求精神自主的年纪,勉强压制的后果就是引发叛逆。其实,青春期孩子追星,是自身成长过程中合理、正常的事件,父母们不需要太过担心,只要正确引导就好了。
可以试着了解孩子喜欢的偶像,跟着孩子一起“追星”。上面案例中的妈妈后来和女儿说,“妈妈知道你为什么喜欢TFBOYS了,他们不仅唱得好,还是学霸,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很有主见了,确实很优秀,妈妈现在都开始喜欢他们了。”
为了和女儿培养共同语言,妈妈也把三个小帅哥的贴画贴在手机壳后面,也积极关注TFBOYS的新闻动态。
以前,女儿和妈妈之间有一面看不见的墙,可现在,妈妈也却变成了女儿的知心朋友,她们谈TFBOYS,谈理想,谈未来……
就这样,这位妈妈和女儿有了共同语言,在重新建立了情感联结后,母女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向上的良性循环——女儿对于她的一些引导建议都能听得进去了。
想象一下与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接触后的感觉吧,浑身上下都摇曳着快意,心中的块垒一时消散,平日里积攒的情绪瞬间化解。对协助自己完成心愿的父母,亲近感倍增,还有什么亲子问题是这个时候不能解决的呢?
能创造出这种和谐关系的更深层,是共情、是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们尊重版权,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戳下方“阅读原文”领取课程
↓↓↓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