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A设计学院 | 专业方向介绍——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北京心中美画室,艺考

北京心中美画室

2021-3-31 21:12:31 文/许天佑 图/邹梓涵

关注

北京心中美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季为招考学子及社会做系统性的各方向介绍。

·基础部·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摄影方向·

·时装设计方向·

·首饰设计方向·

·出行创新方向·

·艺术与科技方向·

·社会设计方向·

·创新设计方向·

·生态危机设计方向·

·系统设计方向·

·设计理论方向·

·叙事空间与设计策展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Digital Media Art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开设于2001年,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经验及设备条件方面,都是中国艺术院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先行者和重要的研究基地。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美术学院的数字艺术专业教学主要针对数字影像和动画、数字娱乐、沉浸式交互媒体等数字媒介的发展,进行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探索,引导学生拓展形式语言的同时学会思辨,利用科技手段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在产业、战略、思维层面进行创新。该专业现已建设成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的教学平台,设有数字影像工作室、数字动画工作室、娱乐设计工作室、沉浸体验工作室等。

数字媒体专业从创立之初开始,就将定位放置于设计学院的大格局下,注重艺术性、实验性、原创性和前瞻性,敏锐地探索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给艺术研究带来的新鲜动向,致力于新视野的教学和创作。自2016年设计学院实行教学改革以来,数字媒体专业方向也随之进行调整,在保持原有学科的基础上,扩大基础教学的宽容度和认知度,强调核心教学的贯穿性和通透性,同时也拓展了跨领域对话的研究性课题。

北京心中美

课程结构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专业基础类课程

《娱乐设计认知》王黎明、网龙科技(外请)

一门为准备从事游戏行业的学生所设计的启蒙课程。

《以身体为媒介》戴露(外请)、陈卓

了解在不同空间中如何运用身体作为视觉符号与情感表达的语言

《电影通识》全晟(外请)

通过认知电影,从"我想到" 、"我理解"变成“我看到”“我听到”。

《影像与思辨》全晟(外请)

让学生们从电影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哲学观,认识到事物现象除了偶然性、自然性以外还有其所以然、所当然。

《影像编辑》刘恒(外请)

了解影视工作中非线性剪辑的知识、技法与思路。

《数字影像技术与色彩管理》陈卓、沈乔(外请)、李文涛(外请)

关于数字影像的基本理论与光影技术、以及影像色彩美学的学习。

《故事的文本和导演功课》陈卓

关于影像叙事学的文本理论与思维工作方法。

《二维动画基础——造型与动画原理》程可槑、王言如丝(助教)

在大量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中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画美学观念。

《二维动画基础——动态分镜》程可槑、王言如丝(助教)

二维动画设计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与视听语言知识。

《数字声音基础——音乐/声音的表达和技术》高宇(外请)

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中,带领学生认知声音的主要功能与表达技巧。

《游戏创作基础——RTS卡牌类游戏创作》王黎明、网龙科技(外请)

通过学习卡牌设计逻辑建立游戏设计的系统意识。

《游戏创作基础——CG综合设计应用》王黎明、网龙科技(外请)

结合实际CG艺术类项目,从美术、设计到制作全流程构建的教学。

《动态图形设计基础》靳军、吴淞泊(外请)

体会动态设计中的主流价值、创意思路、动态手法、工作流程等。

专业基础类案例

一、娱乐设计认知(本科一年级)

任课教师

王黎明 / 副教授

网龙科技(外请)

娱乐设计认知课程是由数码媒体工作室联合福建网龙公司共同打造的全新游戏方向课程的先导性课程。网龙公司通过数十年的游戏发展和开发经验积累,建立了一套成体系的游戏理论,展开学生对游戏的认知,启发学生进行自主设计游戏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创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游戏产业日新月异,对创意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网龙以自身优质的资源储备与雄厚的企业实力肩负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携手国内顶尖美术设计院校,将公司多年沉淀的游戏制作能力进行输出,推动产学研融合,在高校源头发力培养实践型人才,未来也将积极探索更多途径,助力优秀人才的成长,推动中国游戏产业的进步。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二、以身体为媒介(本科一年级)

任课教师

戴露/外请身体艺术领域

陈卓 / 副教授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主任

"以身体为媒介”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跨学科课程,意味着创作者需提升对身体基本结构的了解,深入探索身体的能动机制,思考研究由身体五官六感引发的空间概念,以及拓宽欣赏、体验作品的多种可能性。在每个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汲取、概念的思考、媒介材料的磨合、决定的执行、最终作品的呈现—每个步骤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从“点线面与人体几何结构”、“物体”、“现场与非现场”、“时间”、“叙事与情感”这五个板块入手,作为每个创作过程的核心主题,建立对身体的认知,加强对身体的敏感性,了解身体在不同空间与不同环境中有怎样的几何性、张力、共情力,以此延伸到各个媒介的思考与创作中。

三、数字影像基础与色彩管理(本科二年级)

任课教师

陈卓 /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主任

沈乔 / 外请 数字电影领域

李文涛/外请数字影像色彩领域

《数字影像基础与色彩管理》课程的第一个部分是基本行业认知的部分,包括数字视频工作技术常识;摄像机、灯光的工作原理;非线性剪辑基础和动态图形基础等知识。第二个部分是进阶专业知识,包括产业最前沿的科技与媒介的认知、摄像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影棚灯光及户外灯光的操作和基本技巧。第三个部分旨在教授学生当代影像色彩创作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实践,课程内容涉及电影/商业影像色彩创作相关的历史沿革、美学风格分析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实践部分主要讲授 Davinci Resolve 的调色操作、工作流程及相关的色彩科学,帮助学生了解影像色彩的创作规律,初步掌握数字影像调色的基本技能。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二维动画基础——造型与动画原理(本科二年级)

任课教师

程可槑 / 教授

王言如丝 / 助教二维动画领域

本课程在大量独立动画作品的鉴赏中进行,结合动画的特性、造型规律等知识,形成具体的动画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思路,摆脱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些固有思维和趣味,产生多元的动画思考,并锻炼不同类型独立动画作品的鉴赏能力。课程上对动画原理做基础讲述,并注重强调造型、表演、节奏、情节、角色性格等因素的紧密结合。以及在讲述基础动画制作流程、基本思路、方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动画前期概念设计和成片镜头的实践。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寻找挖掘自身的独创性动画语言,并针对学生的具体的专业情况进行指导和建议。

北京心中美

综合设计类课程

《新媒介电影/影像创作研究》陈卓、沈乔(外请)、温淏然

独立影像创作实践,学生可以在剧情、记录、实验等形式中自由选择。

《XR沉浸体验》靳军、王黎明

利用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新的媒介手段进行沉浸式艺术创作,发现新的艺术的可能性。

《混合媒介动画叙事研究》程可槑、金典(外请)

讲授如何运用综合媒介介入当代观念的独立动画创作并完成实践。

《后疫情反思——远程叙事与娱乐交互》陈卓、程可槑、靳军、王黎明

基于后疫情时代散点式工作特点将创作去中心化,用主题来勾连个体的思考,用碎片化的模式构建课题的整体叙事,以展现多元的情感体验。

《动态叙事研究》程可槑、王黎明、Isabel Herguera

旨在引导学生探寻通过屏幕媒介呈现的、有泛叙事功能的动态影像创作空间。

综合设计类课程案例

一、新媒介电影/影像创作研究(本科三年级)

任课教师

陈卓 /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主任

沈乔/ 外请 数字电影领域

温淏然/ CAFA城市设计学院教师电影视听语言领域

此课程为数字影像媒介方向的创作实践课程,教师将带领学生在八周时间内,利用新型媒体手段完成一部独立电影或影像的创作,学生可以在剧情、记录、实验三种形式中选择,亦可结合新型手段来完成创作。课程内容是从教师拟定的主题展开思考和创作,从调研定位、文本策划、前期筹备、拍摄执行、后期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段进行,在作品的制作和表达上力求完整性。课程以三种主要形式分别同步进行,三个方式在基础逻辑上是共同建立在传统蒙太奇叙事上的,在思维和文本的部分将集中讨论,从现实题材到抽象概括呈现的方式方法,强调梳理、思辨、组织、讲述的质量,最后以文本为基础、分镜为方案、实操呈现为结果的一系列工作。学生将在分组协作的规则下完成方案的创意、研讨、计划与执行,并进入到制作过程,在课程的后期阶段,学生需要继续深入并完成一个有技术标准的创作作品,老师组织行业专家介入参与意见,对学生作品作出不同角度的评价,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二、XR沉浸体验(本科三年级)

任课教师

靳军 / 教授

王黎明/ 副教授

高尔东 / 博士 虚拟现实领域

“新兴的(emerging)、非传统的(unconventional)沉浸式娱乐产业里充满着有影响力(impactful)、能诱发共鸣的(resonant)跨行(multidisciplinary)作品。它们鼓励参与者在充满着探索氛围的(explorative atmospheric)环境中去发现(discovery)这个充满活力的 (dynamic)、使人欢喜的 (enrapturing)、令人着迷的 (enthralling) 世界。这些作品致力于为参与者创造一种趣味的 (fun)、有意义的 (meaningful)、包容的 (inclusive)、激发灵感的 (inspirational)、发自肺腑的 (visceral)、难忘的 (memorable)体验。

——2019全球沉浸式设计产业发展白皮书

如果我们用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里的心流理论来解释沉浸状态的话,指的是我们完全投入到一种情境当中,注意力非常的专注,从而过滤掉了我们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给予我们高度的兴奋与充实感。

当下,科技高速发展,现代艺术创作维度从时间到空间上的不断拓展,艺术创作手段有了无限的可能。沉浸体验能够让体验者通过感官系统和感知系统来实现体验者和虚拟世界产生即时交互,从而让体验者获得全身心地沉浸感受。如果我们在把沉浸体验应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中,就能够让体验者获得多感官的沉浸式审美享受,得到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甚至在体验者和虚拟世界交互的过程中产生思想和情感的联系, 这势必是对艺术创作语言的创新和拓展。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之间的融合效果不断地提升,VR,AR,MR三者之间的界限变的越来越模糊,XR的概念就此产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沉浸体验就应该是以XR为核心的生态布局了。本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下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新的XR媒介技术手段来进行沉浸式艺术创作的探索,发现新的艺术的可能性是我们课程的核心主题。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作者:陈心怡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国际工作坊

数字媒体专业教研室近年来也在不遗余力地组织国际性的活动和学术交流。我们将持续努力搭建国际视野的高水准学术平台,与双一流的办学精神和质量同步,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走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前沿,打造一个具有前瞻性、学术性、跨界性,集教学、科研、产出一体的优秀专业方向。

《动态叙事研究》

国际多校联合动画工作坊

任课教师

程可槑 / 教授

王黎明 /副教授

Isabel Herguera / 动画艺术家外籍特聘教授

研究生导师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

2020年,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之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次课程开展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50多位师生,共同讲述隔离期间的故事——《Diary of Confinement/隔离日记》。每一个参与到课程项目之中的人,用音频记录下了自己真实隔离生活的2分钟,并与他人交换进行视频叙事创作。我们交换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和故事,洞察到在隔离期间不同人的不同心理,有悲伤、渴望、享受、怪诞…再创作者在音频的基础上进行开放自由的视觉创作。通过这样的模式让带有不同文化习俗背景的个体的互相“进入”对方的思考之中,有更深刻的互相理解,能够看见、经历视野之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的种种,合力完成这段叙事。《Diary of Confinement/隔离日记》先后参加了University : future festival-learning systems and the new normal、KuanDu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UNIVERSITY FUTURE FESTIVAL,并选送为第二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开幕影片。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Goldfish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Green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Stranded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Two meters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Weird times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圆球里的世界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声景》

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青年之为课题板块

任课教师

陈卓 / 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主任

林彤 / 副教授 摄影艺术方向主任

高宇 / 外请 数字声音领域

Shawn Decker / 声音艺术家 外籍特聘教授 芝加哥艺术学院

《声景》工作坊是由来自芝加哥艺术学院的Shawn Decker 教授和陈卓、林彤、高宇老师共同主持,将“自然与技术”相结合,以表演和录制的方式创造声音。课程在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的开放空间和录音室进行,针对来自来自美院各个专业的互动研讨会,主要是面向对声音艺术,现场录音,声音设计和制作,音响设备等感兴趣的同学。本次工作坊包括声景艺术概览、Ableton live软件基础讲座、现场录音、自创乐器以及 个人或团体的即兴表演。课程期间着重在声音艺术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式上进行,从概念到现场录音、声音编辑、声音处理、音序方式、直到创作。声音艺术工作坊的概念被完全打开,在导师给予基本的介绍后,工作坊参与者在声音的录音与创作过程中进行头脑风暴,来确定最后的汇报演出方案,并且最终通过联合即兴创作的录音来构建具象声音表演。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国际会议及学术论坛

灯塔国际公益影像节

灯塔国际公益影像节是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共同发起的国际展映及学术论坛,于2019年3月30日至4月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影像节将分为国际影展、学术论坛、公益画展三个板块。

影展单元包括全景单元,竞赛单元,大象点映,中国独立动画单元,意大利当代动画单元,特别展映等。在这一单元中,征集的优秀作品将与世界级大师同台展示,国内近年佳作将与世界前沿动画作品共同切磋。通过“灯塔”的平台,国内外动画影像艺术家将在这里,进行艺术交流的同时搭建人文交流的桥梁。

学术论坛以关注自闭症和艺术治疗为主题,借助影像作品的展映和竞赛为对话媒介,进行国际范围的交流与探讨。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位艺术心理治疗界和影视动画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展开跨领域学术对话,从社会认知,特殊教育,艺术干预,设计干预等多方面来展开研讨。论坛单元分为两个部分:艺术治疗与特殊教育部分和影视与动画教育部分。

作为影像节的平行板块,我们还在央美校园内举办了一个不一样的画展,这个画展上的近两百幅作品出自俄罗斯、中国台湾、中国的自闭症孩童之手,上帝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门,本次画展得到HP惠普的鼎力相助,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复制纪念品,所有收入作为公益款项用于特殊学校的教育,力图为自闭症这一弱势群体构建良好的平台,在展示这群特殊的孩子特殊艺术天赋的同时,更表达“灯塔”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北京心中美

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变革,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终端的日益普及,基于网站、触摸屏、手机、智能屏幕和人工智能家电等数字媒介的设计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当代艺术语境中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它还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数字内容,还有与之相关的创作方式以及人们与这些内容交互的方式。数码媒体艺术专业是将媒体艺术与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始终强调跨学科的学习理念,强调人文与科技的交叉与融合。在掌握数字影像、声音、动画、编程等学科专业基础之上,该专业旨在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家、动画艺术家、影像艺术家、游戏设计师、声音艺术家、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影视后期设计师等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技术素养、能有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字媒体专业技能的的同时,重视全面艺术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个性、高品位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北京心中美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是 2001 年开设的方向,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经验及设备条件方面,都成为中国艺术院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先行者和重要的研究基地。中央美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教学主要针对数字影像和动画、数字娱乐、沉浸式交互媒体等数字媒介的发展,进行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探索,引导学生拓展形式语言的同时学会思辨,利用科技手段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在产业、战略、思维层面进行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从创立之初开始,就将定位放置于设计学院的大格局下,注重艺术性、实验性、原创性和前瞻性,敏锐地探索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给艺术研究带来的新鲜动向,致力于新视野的教学和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是将媒体艺术与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始终强调跨学科的学习理念,强调人文与科技的交叉与融合。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字媒体专业技能的的同时,重视全面艺术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个性、高品位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往期经典

END

——北京心中美——

我们的爱心+操心+尽心=你们的放心

办学理念

北京心中美是一个面对央美、清华一流名校高端定制的培训机构。本着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央美、清华名校精英式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国际视野的熏陶和坚韧品格的塑造,并重视扎实的绘画技术培养和应试技巧相结合,为学生未来读本科、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作好铺垫。央美、清华高考状元、研究生状元、美院教师亲临教学,学习状元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为圆莘莘学子名校之梦助力!

师资力量

专注、专业的状元教师研发团队

高质量教师人才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北京心中美汇集了一批团结、热情、高效、具有国际视野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状元研究生、本科生、美院教师组成的状元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阳路10号院

联系人:邹老师136****4668

苏老师137****5593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画室-北京心中美画室-CAFA设计学院 | 专业方向介绍——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