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美术,在“民族救亡”和“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潮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族命运,以中西融汇的写实方式和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作品,李斛先生便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徐悲鸿先生曾称赞,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李斛《自画像》纸本素描1950年
35.5cm×24.8cm
家属藏
李斛(1919-1975),号柏风,四川省大竹县人,画家、美术教育家。李斛是一名在中国画技法上有着开创性成就的国画家。他坚持用中国画的笔墨进行西洋画法的写生,并对素描基本功十分重视。创作了大量了别开生面的夜景山水画。具有全面的造型能力,在人物肖像画方面有独到的成就,留下了《印度妇女像》、《关汉卿像》、《齐白石像》等杰出作品。1975年去世,享年56岁。
李斛继承了徐悲鸿的基本思想,一是以素描作为造型基础;二是重视师法造化,以创立中国现代的人物画样式。李斛的新贡献在于他不仅主张吸收素描之长,还主张吸收油画的丰富色彩和水彩画的表现技法拓展人物画的技巧;他不仅在40年代像蒋兆和那样地直面人生,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揭示了人间的悲剧,而且在五六十年代真正地深入到新的生活之中,关怀民众之生活与情感的新变,创作了大批富有新时代精神的作品。
1942年,他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在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等先生的指导下,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尤以素描、肖像画最为突出。
李斛画毛主席纸本素描
李斛精于素描人像,并尝试作水墨写生,极为徐悲鸿先生所赞赏。曾亲笔题词:“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女民警83.5×66.6cm1960年
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之邀来到北平,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1952年转至中央美术学院,1962年任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
李斛《披红斗篷的老人》纸本彩墨1956年
72cm×55cm家属藏
李斛始终坚持于中西绘画的结合,追求能表现新时代精神和新题材的技法,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人物画不仅准确地把握对象生动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深刻地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其性格和典型性。
夜战 49×35.2cm1956年
在徐悲鸿倡导的融合中西画法发展中国画的道路上,李斛是一位大胆而执著的实践者。他不仅在上世纪40年代直面人生,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揭示了人间的悲剧,而且在五六十年代深入新的生活,关怀民众之生活与情感的变化,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关汉卿像》李斛纸本彩墨
64cmx46cm1962年
题款:一九六二年五月于北京
李斛《江汉关边》纸本彩墨20世纪50年代
27.5cm×40cm家属藏
李斛《新疆少女》纸本彩墨1955年
35.3cm×27cm家属藏
李斛《纤夫》纸本彩墨1946年
222cm×85.5cm家属藏
李斛《侦查》彩墨1948年
8.6cm×84.5cm家属藏
少女头像 42.5×27.8cm1950年代
车间里28×40cm1950代初期
嘉陵江纤夫 84.7×232cm 1946年
纤夫 86×235cm 1946年
广州起义131.5×301cm1959年
三峡夜航1971年
十三陵水库工地夜 33.8×49.6cm 1958年
女红56×82cm1940年代中期
小运动员54×43cm1959年
捡煤渣59×85.4cm1948年
石膏素描75.5×57cm1955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电话:138****9708
.....................................................................
...........................................................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