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3条硬性要求! 不达要求不能开学

北京考试报,艺考

北京考试报

2021-8-28 16:28:02 文/王伟

关注

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没有满足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不能开学;校园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开学;没有制定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不能开学。

在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教育部认真做好秋季学期开学的各项工作。

提前谋划

强化暑期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在暑期开始之前,教育部就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对暑假期间返乡的同学、留校的同学进行安全提醒,并且提出明确的疫情防控要求。还特别提醒和关注旅行途中,包括到外地旅游或者返乡、返校途中的同学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保护措施;

要求各级学校做好暑假期间的校园管理,同时对留校的师生做好疫情防控、卫生安全方面的指导,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会同国家卫健委和相关专家,发布了暑假期间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的健康生活要诀,请专家就暑假期间广大师生特别是大中小幼的学生,在疫情防控、生活作息、体育锻炼、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指导。

及时研判

做好安全正常开学的准备

7月下旬,全国各地出现多点散发的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以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各司局、各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领导小组会议、机制会和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全面铺开。

加强安全宣传和引导

推动科学防护

教育部组织钟南山等专家专门就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特点和防控的要诀,作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宣传报告。同时,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四版),为开学以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另外,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应对疫情的应急预案。

贯彻好、落实好第四版防控技术方案!

重点把好三道“门”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发布会上介绍,学校、托幼机构作为一个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对于全国疫情防控整体落实、巩固拓展防控成果至关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修订了第4版防控技术方案。贯彻好、落实好第四版防控方案重点是把好三道“门”。即,守好家门,安全出门,管好校门。

第一、守好“家门”

师生员工在假期、返校前,以及平时居家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症状监测。全体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监测体温以及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将健康码、行程卡如实上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开学入校健康检查。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并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就诊。

二是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教职员工和12岁以上的中学生、高等学校学生,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要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托幼机构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逐一查验幼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如发现漏种,及时督促家长补种。

三是做好开学入校健康检查。高校师生员工返校前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后按照当地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师生员工,暑期有出境、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其他异常情况的,返校前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第二、安全“出门”

从家门到校门,准备出门前要做好两方面准备,做到安全出门。

一是做好返校途中防护。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清洁处理。

二是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进入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养成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良好卫生习惯。

第三、管好“校门”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按照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制定并动态优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两案”是指: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九制”是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的各项措施,完善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

二是严格校园人员、物品出入管理。在入口处张贴健康码图识,师生员工入校时严格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外来人员还需查看健康码、行程卡。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快件预防性消毒。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园内要佩戴口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果学校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学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幼儿在园期间可不佩戴口罩。

三是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加强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卫生间等场所的管理和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四是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生管理台账。加强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和收集餐余垃圾。

五是做好聚集性活动管理。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加强对开放的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控制,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高等学校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托幼机构要从严控制开展儿童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

六是做好应急处置。学校要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师生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立即做好防护措施,前往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处置。

一起来看看,

北京怎么做?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迅速应急响应。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点散发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总体要求,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工作机制,部署秋季开学准备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联防联控。教育与卫健疾控部门密切联动,于8月11日向各区各高校印发《北京教育系统2021年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并于当天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第238场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开到位、向学校部署到位、让师生家长知悉到位。按照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最新版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改完善高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建议并印发。加快12至17岁学生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对各区各高校2021年秋季开学准备和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明确返京返校要求

目前,境外疫情持续高发,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输入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考虑到学校场所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北京市教委坚持比社会面防控更加从严从紧的原则,提出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明确的返京返校要求。

例如,凡是有过出京史的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员工,除了要不折不扣落实北京现有防疫措施外,还要在京满14天后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

在京外低风险地区的高校师生员工和新生,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方可返京返校和到校报到。在京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及14天内有该区域旅居史的高校师生员工及新生,推迟返京返校和到校报到;待所在区域降为低风险地区后,返京前进行14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可以返京,但需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抵京当日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持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方可返校和到校报到。

压实各区各高校责任

一是严格校园管理。做好校园封闭管理,严格入校人员验码、测温、登记、查证和落实每日巡查、值班值守等工作。落实好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日常通风、环境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食堂及冷链管理,预防诺如病毒等其他类传染病。高校恢复防疫健康观察点设置。

二是做好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请销假审批手续,动态掌握京内外师生员工出行等情况;加强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和分类管理,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一年级新生,“点对点”提前建立联系,对保安、保洁、食堂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坚持每日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制度。

三是做好教学安排。各区、各高校在做好线下教学的同时,积极做好线上教学准备,确保开学后居家不能返校的学生在家如在校,同标准、同进度、同质量地进行学习。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指导、学习帮助和心理辅导,鼓励其加强户外锻炼,确保身心健康。

微信审核:邱乾谋

实习文字编辑:胡梦蝶

微信编辑:马明星

北京考试报微信矩阵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中考

北京考试高考

北京考试报

视频号

北京考试研考

北京考试成考

主管主办

北京教育考试院

协 办

北京教育新闻中心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教育考试-北京教育考试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北京考试报-教育部:3条硬性要求! 不达要求不能开学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