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青年学者沙龙是2016年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推出的培养青年学术骨干、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的平台。2016-2019年,306青年学者沙龙已举办五期。前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征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已就中国舞蹈实践理论研究开展了相关学术探讨。2021年,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邀我院各二级院系围绕“中国舞蹈实践理论谈”共同推出306青年学者系列沙龙。
往期推送
①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盘”旧词新说
②教育学院: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③创意学院:看见·36年
2021年5月25日,由我院科研处、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主办,国际标准舞系承办的306青年学者沙龙第十期——“国标舞视角下的双人舞”在综合楼二楼咖啡厅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特邀请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副主任党奇老师,拉丁舞教师娄慧老师,副教授齐志峰老师,剧目教研室主任孙轶娇老师,副教授陈淑民老师出席。5位老师围绕国标舞表演、教学、创作、竞赛进行纵向分享,同时结合拉丁舞、摩登舞进行横向交流,共同探讨国标舞中双人舞实践的经验与思考。
党奇老师以《国际标准舞的审美视角》进行主题发言。他强调,国标舞的呈现和表演基本上都是在双人舞的基础上完成的。国标舞的实践可以分为艺术表演舞和传统竞技比赛两大模块。艺术表演舞蹈从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建立以来,迄今已发展30余年,一直以来引领着中国国际标准舞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而在传统竞技比赛方面,北京舞蹈学院国际标准舞系要有自己所注重的表演风格。第一,要注重技术质量。一方面要清晰、明确保持良好姿态和握持与舞蹈中身体运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平衡尤其是双人配合时重心的转换;更要注重足部技巧和脚法。第二,要注重提升音乐素养,贴合音乐的舞蹈。要符合音乐框架、节奏和旋律,一个好的舞者要有把握处理好舞步和节奏时值以及音乐风格的关系。第三,要注重双人配合技巧。双人舞间的引带关系、男女舞者间的搭手和互相配合是至关重要的。第四,要注重编舞和舞蹈的展示。思考舞步能否展现风格特点,舞蹈能否表现舞者情绪和状态,让观众产生共鸣。最后,党奇老师强调要探索更加科学的训练体系,加强和提升舞蹈状态的保持和体能的持续能力。
娄慧老师系统梳理了国标舞的发展经历和黑池舞蹈节诞生历程。她认为我们今天所展示的国标舞是国际风格的舞蹈,是长期运动和舞蹈研究中创造出的一种协调合一的舞蹈风格。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兴起带动舞蹈艺术的迅速发展,之后这一时期舞蹈的主要功能是宫廷社交,以此来彰显身份和地位。十七世纪,舞厅社交舞得到发展,舞会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这时舞会的形式需要严格遵循阶级制度。以后随着大革命的爆发,巴洛克宫廷礼仪逐渐放宽,第一次出现环抱式的舞蹈方式,国标舞中的华尔兹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迅速受到人们的喜爱,逐渐成为当时伦敦社会的时尚风尚。随着国标舞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举办舞蹈比赛的娱乐方式来推进国标舞的竞技性,于是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著名的黑池舞蹈节就此诞生。理解国标舞的历史与渊源,了解它的风格、方式,才会让我们当下的舞蹈更加有内涵、有底蕴。
齐志峰老师以自身国标舞者表演经历为切入点,对国标舞发展进行自省。他分享自己进行平衡练习时的小趣事和刚中专毕业面临未来从业方向选择时的迷茫与困惑,倡导学生坚定信念,勇于尝试,用最好的状态投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在面对学生关于是否把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学科教学体系这一提问时,齐志峰老师回答道,国标舞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华文化的大地上与之碰撞融合,产生独特的技术。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中国人民,联系起这一伟大的集体。因此国标舞教学中必要融入自己的信仰,在尊重对手的同时,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孙轶娇老师聚焦国标舞的舞台剧目创作,从中西方文化融合度的把握入手,分享她作为编导、演员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她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恰当地融合在国标舞的剧目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其中,要关注选材、结构、舞蹈语言、舞蹈语汇、演员、音乐、服装等,明确这些要素当中哪些是可以无缝衔接融合,有哪些需要抽丝剥茧后再度缝合,又有哪些必须要保持原始纯度的。在作品选材方面,可以从中国的文化圈中寻找介入口,如诗歌、小说、戏剧中选择表现内容和思想情感。在动作语汇方面,要尝试用丰富多样的舞蹈结构进行融合,如正叙、倒叙、插叙等。在作品情感和情节发展中,要自然地与不同舞种衔接,用人物情感推动舞蹈结构发展。最后,要学会借助不同风格的舞种来塑造人物形象,以文化充实舞蹈,以舞蹈交流文化。
陈淑民老师发言题目为《拉丁舞竞赛中的人物塑选与情景、情感、情绪的融合》。他在发言中从自身国标舞学习经历的回忆开始,讲述北京舞蹈学院国际标准舞系30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强调传承的力量和重要性。此外,他还分享自己第一次参加黑池比赛和获得中国职业拉丁舞冠军两件事迹,通过鲜活、生动的事例来强调“情”字在拉丁舞表演中的重要性,倾诉对国标舞的热情与热爱。他指出,拉丁舞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呼吸你必须要赋予它情感和情绪,才能丰满有生命力。相比于好看的姿态和造型,当双人舞的情绪和幸福感,通过桑巴的热情、激情,斗牛舞的专注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有的情感全都释放出来赋予在舞蹈中,这样给观众看到的舞蹈是有生命力、是有吸引力、是能打动人的。同样,在生活中,也要用真心、初心情感去完成每件事情,这样事情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活动最后,同学们分别从国标舞演员应该具有的标准要求、国标舞业余青少年比赛技术规范、如何预防舞者损伤、国标舞剧目编创立意选择等方面对在座老师进行提问,活动现场交流热烈。本次沙龙旨在为优秀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立足高水平特色型舞蹈艺术大学的办学定位,聚焦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促进师生间交流与沟通,增进青年学者和学生对国标舞的理解,鼓励青年学者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研究。
下期预告
2021年5月28日14:30,由中国古典舞系承办的第十一期沙龙“‘顺应’还是‘引领’?”将于北京舞蹈学院综合楼黑匣子举行,欢迎院内师生参与。
来源:科研处
文字:林康馨
图片:冯时
排版:李海明
责编:刘菲
总第 781期
2021 第 75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