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李轩
同心同向 代代传承
2021.05.30
NO.038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本期节目吧~
栏目介绍
关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法大学子的青春校园生活,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用最真挚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以最用心的声音演绎名家散文、诗歌与书信;期待听众的来信,有多久没人认真听你说,别怕打扰,说你想说的,我们在听。
中国政法大学广播台隶属于中国政法大学新闻通讯社,今后将与官微君合作,继续为大家推出FM1952专栏。在这里,我们用声音陪伴你。
嘉宾介绍
李轩
国际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中国政法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山西分团团员
曾任校学生委员会宣传部分管主任,新闻通讯社技术中心部长,PBF人声乐团团长等职务
曾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干部、优秀毕业论文、学业奖学金等
个人经历
多次参与国际国内远程支教等志愿活动,累计时长超过250h,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各类演出。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青年项目欧盟新反倾销法规与WTO规则一致性研究,国家能源局项目--我国能源领域应对WTO规则改革具体方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国际经济法论文圆桌讲评会参评论文等。
内容分享
大家好,我是国际法学院1607班的李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分享我的支教生活。注册成为志愿北京的成员已经是七年前了,从西山的聋哑儿童康复中心,到五彩鹿关爱自闭症儿童,从瓦塔拉的异国村落,到云南曲靖的山间小学,选择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于我而言并非偶然。
2020年9月到2021年5月,我的支教生活也即将到达尾声,在这一年中,我教过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18个班,近900名学生,教过政治、音乐、计算机三个不同的科目。如何来教好这些学生们,对我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山西省石楼县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的孩子们家中普遍没有电脑,初三是他们第一次接受系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而学校的计算机课也是他们一周唯一一次接触电脑的机会。和小时候的我们一样,虽然在“金山打字”上毫无建树,但总是能无师自通地打开电脑,探头探脑地环顾四周,在暗以为老师不知道的角落,偷偷打开一个叫做“4399小游戏”的网页,并熟练地操作着QWER。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提高熟练度的学科,如何避免学生们只玩游戏不学习?单纯地禁止很难奏效,初三的学生已经是这个中学的“老油条”了,青春期最为旺盛的好奇心与自尊心让简单地批评教育难见成效。在一次一次地摸索中,我和同学们达成了一个协议:完成老师每节课布置的作业后,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并满足孩子们想要打游戏的心理,促使他们认真听课。
我所教授的初三年级即将迎来计算机中考,从“打字困难户”到熟悉Office三件套与PS、Flash,无论是对学生们还是作为计算机老师的我,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夯实基础,从去年第一节计算机课开始,我调整了石楼一中一直以来直接练习中考原题的方式,而是以题带点,抽离题目中的基础知识点,如从Excel单元格的运算法则讲起,带领学生们构建函数以应对各类考题。
另外,“思想品德”已经成为过去式,“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政治的新名字。法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如何通过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认识法律,了解法律,掌握那些“枯燥的”法律知识成了一个新的难题。经历过四年法学本科教育后,我们总是习惯于先从文意解释入手,来阐释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而在初中生耳中,这将成为最好的催眠曲。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学生们自发产生疑问,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引入大量的案例、视频和图片,让抽象的法律知识走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再次从头读起法理学导论、中国法制史,浏览数十期的“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一遍又一遍地修改PPT到凌晨。
而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还没成年呢”。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学生们很轻易便能接触到各类的法律语言,然而,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理解法律,便形成了错误的印象与是非观。为了斧正学生们片面的思维,在介绍违法与犯罪的同时,明确除了14-16岁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八种犯罪,同样易发生各类可转化为以上八种罪名的转化型犯罪,以及各方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吁,最后通过今日说法中一则与学生们年龄相仿(14岁-16岁)的学生犯罪视频,来警醒同学们“违法无小事”,“未成年”永远不能成为犯罪的“保护伞”。
刑法知识总是能引起学生们的热切讨论,而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知识往往总是被遗忘。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我从“王者荣耀代练掉分惨案”说起,通过当堂帮助一位同学解决他的“拼多多五元假耳机事件”,让同学们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从第一次上课时座位上满是说话的同学,到现在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够认真、投入地参与到课堂,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一天下课,偶然听到学生们之间聊天到:“法律真的好有趣,我好想接着上课,不想休息了”,那一刻,我觉得我还可以熬到更晚继续改卷子备课!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一次的期中考试监考收卷时,一位已经交卷的学生,在面对另一位仍在奋笔疾书的学生时,说道,“别写了,快交卷吧,写卷子是好学生才做的事”。我诧异于这位同学如此轻松地将自己定位成所谓的“差学生”,并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差学生呢”,“像我们这种不爱学习,学习不好的,就是差学生呗”,“可是在老师眼里,你们是一样的”。我知道这样的一番话或许并未起到作用,于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让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至少三个优点,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优点,就请你的好朋友来说说你有什么优点。
很多学生无法描述自己的优点,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优点,于是作为老师的我需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让身边与之接触的同学们去发现他人的优点,让同学们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不断建立信心。缺乏自信心,也正是石楼学生最大的问题,学生们常常怯于表达,每每遇到问题时便会支支吾吾,或是起身后一言不发,害怕说错,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动力与自我认可。
一次这样的活动或许难以产生效果,我让学生们将这张纸夹在自己的政治书里,每过两周便让学生们再次看看自己的优点,想一想自己最近是不是有了新的优点。同时,摈弃批评教育,采取鼓励教育,对比每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对于成绩进步大的同学用赠书的方式进行奖励,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的期中考试结束,在我赠书鼓励的学生们时,我同样在当天,收到了我的导师车路遥老师寄给我的书籍,并提醒我在支教期间不要忘记功课。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所谓支教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是一场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研支团成员,将爱与青春留在这片黄土地上,一位又一位人民教师,将“蜡炬成灰泪始干”,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我们。
用声音记录生活
用声音讲述故事
用声音传递能量
用声音给予温暖
这里是FM1952
我们在这里
与你相约
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因为热爱 所以闪光
FM1952第31期:孟翔宇
做个善良的法律人 很酷
FM1952第32期:杨翱恺
当星光照亮 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
FM1952第33期:周易
四年 总有些事让我热泪盈眶
FM1952第34期:刘逸姝
在未知中探索 在迷茫中前进
FM1952第35期:许楚同
在法律与音乐之间
FM1952第36期:黄徵凡
什么是志愿服务,让他来带你“研究”
FM1952第37期:周峻宇
法大微信 【第20210530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主持人:黄榴婷
封面制作:孟翔宇
音频制作:刘嘉恩
责任编辑:胡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