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文学部外语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探索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有效路径,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使学生习得专业英语技能同时接受正向的文化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文化自信。在研究生英语课的教学中,教师们以教研室自编教材《中国电影文化英语阅读教程》系列丛书为依托,以“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为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教学建设工作,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效果评定等方面积极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英语读本》导演篇的部分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授课教师为鲍雪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文化自信”体现在语言技能上是基于文化认知的表达自信。通过学习《中国电影文化英语读本》中以“我国优秀电影导演及影片”为内容的课文和泛读材料,使学生掌握积极正向的表达方式,学会与中国电影相关的英语表述并分析影片的艺术文化价值。
以《中国电影文化英语阅读教程》导演篇的教学为例,课文精读章节是中国第一代到第六代优秀导演的艺术生涯及其代表作评介,泛读章节是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当代的发展历程。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主题,带领学生研读中外主流媒体的英语版新闻报道;辅以知名影人校友的英文访谈和获奖感言等视频。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课文及泛读中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对祖国电影事业的荣誉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内容
(1)“传播中国声音”:中外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不仅包括中国电影的国际发展现状,还涉及他国对我国影片和电影文化的解读视角。通过对新闻报道的研读,使学生了解对外传播的语言表述逻辑,积累推介我国电影和文化的词汇和句型,做好“传播中国声音”的语言知识储备。
(2)“培养表达自信”:围绕课文主题,教师通过特定语境的视听说练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应变思维,提升交流技巧。比如观看知名影人校友的英文访谈,学习创作思路和艺术理念等方面的口语表述;对比学习我国电影的英文版片段和英语电影的中文版片段,分析中英语言差异;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练习特定语境下的对话和演讲,提升表达自信。
教学效果及学生作业展示
课程作业之一是以教材的主要章节为题目范围,自选一名我国优秀导演或一部电影佳作完成不少于15分钟的英语演讲及PPT。同学们选题方向多种多样,有的是早期优秀电影或动画作品,有的是著名导演及其海外获奖佳作,还有的是新生代导演及其代表作。
部分同学结合各自专业,对所选作品从剧作、表演、摄影、美术和声效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演讲作业从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同学们英语“表达自信”:专业准确地介绍我国电影导演及作品,流利自如地多角度分析影片,自信地展示我国电影和本土文化。
教学总结
通过上述研读和练习,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电影在文化和艺术层面的对外传播,在对电影时事新闻的解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在特定语境的练习中提升交流能力,完成了从知识积累到表达交流的学习过程。在课程的教学中,英语时事教育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文化和中国电影的优秀之处,增强了对电影事业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口语表达练习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英语交流能力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并且随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坚定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信心。
来源:北京电影学院英语在线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