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旧日荣光,勇敢奔赴未来

北京印刷学院,艺考

北京印刷学院

2021-2-28 11:16:12 文/潘飞宇 图/冯英杰

关注

北京印刷学院

努力是青春的姿态

奋斗是青春的主旋律

回首2020

北印学子们在不平凡的日子里

闪耀着属于他们的光芒

01

荣耀背后,是不懈的努力与坚守

北京印刷学院

参赛的日子,在我的生命中闪闪发光。之前看过编辑出版能力大赛的获奖作品,我想没有哪个学编辑专业的学生不想编创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吧。于是我开始报名,组队,相约参加这一场比赛,作为我们交给学校的一份答卷,也是作为新时代出版传媒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图书技术相结合,承担起打造新时代出版作品的使命。

哪有什么灵光一现,所有的光彩背后都是许多个不为人知的夜晚。经过与指导老师的不断沟通,从开始的四五个选题中,我们最终敲定了在立意、实操、创新各方面都满意且合适的选题。立体书的形式对我们而言相对陌生,于是我们买来立体书制作教程从头学习如何达成立体效果,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实施方案,并排版校对,与印刷厂对接。书内立体部分全部都是我们团队成员手工切割和拼装的,大家经常在寝室熄灯后点一盏小灯一点一点切割、拼贴。

北京印刷学院

第一版制作完成后,我们通过校内选拔获得参加全国大赛的资格。由于技术改进和印刷厂储备纸不足等原因,制作与印刷全都要重新来过。为了达到更好的现场展示效果,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二版的样书制作。比赛前,老师们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现场展示,请来了专家给我们进行几轮的模拟面试。同时我们还要准备笔试内容,制作PPT,打磨演讲稿,进行排练预演。最终,我们在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感谢周康老师的指导,没有他的点睛之笔我们的作品非常稚嫩;感谢学校的支持,让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将所想成为现实;最后感谢我们自己,没有屈服于困难,坚持创造了我们都无悔的作品。

——左金艳

02

正是一个个难熬黑夜的衬托

才显得成功时的光亮弥足珍贵

北京印刷学院

距离比赛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准备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成为我记忆中难以拭去的一抹亮色,无论何时想起,内心都会无比幸福。

我们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而老年人又多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很容易出现少服、错服、漏服的现象。这迫切需要一款能够自动配药的设备,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难以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我们想要设计一款能适应多种类、多剂型的配药机。在老师和学长的鼓励下,我们便以此为项目主题参加了比赛。

比赛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虽然这次比赛是在我们的专业领域范围内,但工作任务却非常繁杂,有作品结构的设计制造、控制程序的编写、工程图纸的绘制、展示视频的制作等工作。我们先将自己熟悉的部分做好,不会的部分再一步步地慢慢学习琢磨,通过百度教程学习也好,在b站看视频参悟也罢,慢慢实现从0到100的突破。

这次参赛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参赛同学,让我们有机会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探讨。这次比赛也让我明白了没有什么事情是有标准答案的,万事万物都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索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每个闪闪发光的人,都曾熬过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黑夜”,我想正是那一个个流汗的日与夜,才让成功的瞬间如此熠熠生辉吧!

——张俊杰

03

感谢不负每一份热爱的自己

北京印刷学院

我连续两年报名参加了恩智浦杯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段旅程让我收获颇多。

在比赛中,我认为最为关键的就是坚持和合作。坚持是参加比赛必不可少的部分,参加比赛时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面对困难,查找问题所在,针对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准备比赛期间的持续努力是我在赛场上自信的来源。合作则能发挥出最大的竞争力,与队友的默契配合是我们赢得比赛的前提。中国有句俗话“独木易折,三木成森”,讲出了合作的真谛。

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日复一日专业学习的积累。专业课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紧跟老师的步伐,完成对每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给了我足够的理论支撑,而课下的科研实践给了我应用知识的机会。我想,无论考试还是比赛,当你到达考场或比赛场上的时候,闭上眼睛,好好回想之前的努力,自信便会喷涌而出。

最后,我想以一段话和大家共勉。“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就马上行动去实现它,请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灵光乍现。也请你明白当一个人不努力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天赋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消失。”所以,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请你努力奋斗并一直持续下去。

——菅璐铭

04

以赛促学是我们的初心

也是我们想要的成长

北京印刷学院

2020年10月,我们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并荣获高校创新组一等奖。这份特殊的“旅程”给予我最深的感悟就是,我们要做到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将学到的知识鲜活起来。

我们团队的参赛作品是“人间瓷话”,这是基于unity3D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中国陶瓷文化知识科普的项目。近些年,传统老手艺在逐渐流失,而陶瓷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值得更多的青年人去了解、传承。正因如此,我们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工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能让VR项目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在前期调研了目前市面上的陶瓷手工坊,进行了关于本项目的用户调查,学习了很多陶瓷制作知识。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整个流程的还原是我们的技术难点,但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难点被我们攻克,我们的创意和理念被成功地展示出来。

之后,我们还将继续对作品进行改进。目前有两个大致的方向,一是结合3D打印技术联合博物馆进行文创,二是以此为基础联动开发系列作品提高利用度与实用性。我们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作出更多更有意义的作品。

——闫慧敏

05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北京印刷学院

在迈入大学校门之初,我们的团队成员就各自听说了新生辩论赛,并准备在这个比赛中一展拳脚。因此在比赛的积极性和目标方向上,我们之间很有默契。

在备赛的过程中,大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时常会争的面红耳赤,一进备赛室就开启“铁面无私”的“战斗模式”,但备赛结束后,我们几句玩笑话就让刚刚的紧张气氛消失不见。时刻清楚我们的定位,做有效的事,也让情绪发挥在有效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专属默契。当然也会有思路闭塞的时候,每当此时我们的领队和有辩论经验的学长学姐就会来帮我们破题、拓宽思路。所以这个冠军,离不开队员们的共同努力。

备赛期间,晚上十点的备赛室、线上的讨论、宿舍熄灯后的各自完善是我们的日常。这样的准备,让我们的效率更高,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更好。我们清楚地了解队友们的准备情况,所以当队友出现小疏忽或者错误的时候,我们随时补位,时刻准备着为彼此冲锋陷阵,大家都调动出了自己的最好状态,拧成一股绳投入比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并肩作战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每年都会有新的冠军队伍产生,我们点燃的光亮或许只是印苑辩论场上的短暂一瞬。但我们期待,从北印新生辩论赛出发,前往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蔡忻霏

06

学习抗疫英雄的崇高精神

不断追求更完美的自己

北京印刷学院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我的家乡在湖北,所以我对这次疫情有更深的感触。这也是激励我来参加“读书·圆梦”主题演讲比赛的动力。为了参加比赛,我在网络上重温了许多抗疫英雄们的先进事迹,在学校抗击疫情作品展中汲取灵感,再将对这次疫情的真情实感转化为文字。演讲稿的完成,是一段段文字的点滴累计,写下的虽是文字,记录的却是我的心声。

时间紧、任务重,是我对这次比赛最直观的感受。一遍遍对稿子进行加工打磨,一次次背诵稿子,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想弘扬抗疫英雄的崇高精神,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当得知自己获得一等奖时,我的内心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因为我知道我做得到!回想这段比赛经历,它不仅锻炼了我自身的应变、承压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更让我实现了将心中的感动传递给更多人的初衷。

文字悸动心灵,书籍传递情感。阅读让我更能沉淀自己。其实现在电子产品的普及,让我们每个人多少会有些浮躁,而阅读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自身现状和前进方向,也能帮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希望我们都能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阅读的海洋之中。期待我们一起携手并进!

——潘昕玥

07

声入人心以歌会友

总有一段旋律值得铭记

北京印刷学院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报名参加k歌之王比赛不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唱歌,还是因为我想在比赛过程中得到历练,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准备比赛的过程并不轻松,既是出于对比赛的重视,又是因为其他选手不俗的实力,所以我不敢掉以轻心。每天完成功课之后,我趁着夜色摸进N1A的空教室,放声唱出来。有时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对歌曲的把握越来越准确,对感情的传递也慢慢熟练。

备战决赛期间,还出现了一些惊险的小插曲。主办方临近比赛告诉我原本准备的歌找不到伴奏,我只好用朋友推荐的《红玫瑰》来救场。在决赛那天,我又发现我和一位选手撞歌了,听完她的演唱,我有一丝慌张,上台演唱时有好几处忘了词,但这些意外也激发了我的临场发挥,促成了我有史以来唱的最稳的一次,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冠军。

成为冠军当然是一件值得开心与自豪的事儿,但我不会因此骄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依然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希望明年继续参赛,用歌声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蒙明戈

08

奖项本身并不是目的

收获的快乐才是

北京印刷学院

2020年,我收获了“外研社国才杯”阅读比赛一等奖。实话实说,我并没有特意备考,而是主动去享受整个备考的过程。我的“备考”就是延续平时的娱乐习惯——探索英文互联网、增加知识储备。获奖的确很令人高兴,但奖项本身并不是目的,收获的快乐才是。而关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学习最关键的是自主性,因为人最能内化的知识是自主发现、自主吸收的知识。而要达到这种自主性,我认为应当对“学习”重新进行阐释:“工作”“学习”不应该和“休闲”割裂开,而应当与其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活”。然而实际上,学习的长期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兴趣,而个人兴趣是不能被强加的。我的建议只有多多开阔眼界,避免被个人舒适圈困住。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未来的2021年乃至更远的岁月长河中,希望我能依旧成功地度过每一年,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更加温暖。

——施博文

09

真心祈祷天耀中华

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

北京印刷学院

当我第一次在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听到《天耀中华》时,我就被它恢弘的曲调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它表达了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却不落于俗套,旋律简单大气,朗朗上口;情感真诚饱满,令人动容。2020年社团风采展以“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为主题,当我决定参与此次活动时,第一时间想到了这首题材宏大却又不失个性的歌曲。

得知自己被选为领唱时,我的内心是紧张而忐忑的。除了练习曲调、背诵歌词等基本练习以外,我重温了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视频,了解了歌曲的背景资料,感受歌曲其中蕴藏的情感。《天耀中华》曲调优美,但要完美地诠释这首歌具有一定难度。记者团作为专业传媒类社团,成员们声乐和演唱的基础几乎是零,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大家分散在三个校区,但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集中进行练习。从歌词的分配到队形的变换,我们精益求精,最终才在社团展演上展现出了记者团最精彩的一面。我感受到了记者团大家庭的温暖团结,也感受到了记者团的强大战斗力。

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当聚光灯照在身上,我感受到了台下同学的目光,和身后记者团成员的鼓励,我想我会永远铭记这个特别的时刻。

——李柯樾

日夜兼程 不负星光

赶路人 又要启程

2021会发生什么

北印学子在路上

给你回答

……

1

1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采访:张宇涵 朱羽佳 袁海音 暴芸彤 苏慧敏 蔡忻霏 蓝静 李博凝 宋艾祺 李柯樾

封面图:张怡雯

编辑:赵欣瑶 彭迪元唐丽霜

责编:慈妍妮 曹文露

北京印刷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印刷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印刷学院-身着旧日荣光,勇敢奔赴未来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