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访谈丨刘曼罗: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

北京电影学院,艺考

北京电影学院

2021-2-17 17:31:44 文/刘若熙 图/董梓涵

关注

北京电影学院

编者按

人文学部成立于2020年7月,是学校开展新文科建设的执行机构与教育机构。学部以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风格的通识教育文化和课程体系为目标,探索并践行电影人才通识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路径。

2020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人文学部公众号正式创立。公众号以“亲密而通达的智识流动”作为总体精神,成为学部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的有效传播平台。

近期,为增进我校公共课教师与学生的连结,人文学部公众号特推出“教师访谈”系列文章,让我校学子在一篇篇深度对话中一睹社科、英语、体育教研组每位老师的风采,并汲取关于公共课学习的建议与思考。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教师风采

北京电影学院

刘曼罗老师,副教授,九三学社成员,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健美操、七项全能二级运动员、一级裁判员、全美瑜伽联盟国际认证瑜伽导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人文学部体育教研组长、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瑜伽分会副会长、全国体育专业委员会轻工艺院校体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高校女子体育分会理事、健美操体操协会理事。

刘曼罗老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形体、瑜伽、热力舞、呼吸与冥想等。

北京电影学院

Q&A

Q:刘老师您好,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热力舞课程吧。

A:我的专业是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本科的主修专项是健美操,硕士时开始研究身体塑形。热力舞汲取了流行舞蹈的风格,兼具健美操的运动量和流行舞蹈的艺术性,以及体育课程所需的塑形与健身效果,属于一种创新的形体艺术类课程。2020年,为了对热力舞课程做个完整总结,我把十多年的创编思想与教学反馈集结为《热力舞理论与实践》出版,算是完成了一项心愿。

Q:您是怎么想到创办热力舞的呢?

A:记得是03年,我带学生取得了北京市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的三人和六人冠军,训练时有学生告诉我,觉得健美操比较枯燥。也许因为健美操是由体操演变而来,对称性动作较多,对身体的运动轨迹与动作幅度要求比较严苛,这种约束身体的课程让艺术专业的学生无法调动起热情。

之后,我开始思索如何才能创新课程,并尝试性地把当季流行时尚的音乐、舞蹈融合到课堂中,观察学生们的反应。结果,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但是,我认为课程不能只是开心,还要符合体育课程对运动强度的要求,最好具备有效的塑形功能才更有价值。后来,我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基础,编排设计了六套热力舞,其中包括三个教学级别与三个范例内容,主要以街舞、爵士舞等风格的动作为主,在教学与考试评价方面也做了些创新。

Q:您还记得第一段舞蹈是什么吗?

A:第一段舞蹈是后来初级热力舞的雏形,是很简单的old school复古风格的街舞。

Q:街舞之后还有尝试什么其他舞种呢?

A:中级热力舞以爵士舞动作为原型,高级课程则融合了街舞、爵士舞与现代舞,动作速率与强度都比较高,并且有一定的叙事性,力求用身体表达故事。但无论是什么舞种,都需要保证运动量与塑形作用。在教学中,当学生对动作熟练后,我会提高对动作完成度的要求,并加大运动强度,因此塑形效果立竿见影。

北京电影学院

Q:这种全新的形式,您在创编或是课程推进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A:的确有,但主要来自个人提高层面。特别庆幸我是在电影学院对一门课程进行创新,这里具备滋养创造力的丰沛土壤。经过几年的尝试,热力舞的名称与内容到09年才真正确立。当时在学校,无论是学生、同事、领导都非常支持,这点我感到非常幸运。因此,困难主要来自对自我的要求,我希望这门课跟随我的理念更加深入,做得更有风格与价值。

时代在发展,热力舞本身的流行性很强,只有不断去创新,才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学生们也在不断更替,他们的审美情趣、体质与个性特点和课堂诉求都在变化,想持续保持课程的艺术性、健身性、塑形性甚至科学性,的确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Q:我们都知道一个舞者是需要很好的基本功的,那热力舞这样兼具艺术性和运动性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会不会很高啊?

A:你问得非常好。在我完成《热力舞理论与实践》的初稿后,得到了北体大出版社权威主编的认可,主要原因是解决了你所提出的疑问:如何针对不同身体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安排?如何保证他们觉得有趣、有挑战却不觉得有挫败感?

首先,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进行了级别划分,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会对班上的学生做摸底测试,来确定他们更适应于哪种课程级别。我也会去询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程风格的要求。

其次,热力舞的特点在于舞蹈分节的设计,每个级别舞蹈通常含有4-5个分节,每个分节中安插了难易度不同的多个8拍动作,并设计了不同的运动强度峰值区间,而每一个舞蹈分节与拍节动作都可以单独进行拆分教学。因此,对于舞蹈基础偏低的同学,可以节奏很慢,拆的很细,水平高的同学在完成分节教学后进入挑战度更高的环节。

最后,考试评价体系也是依照学生平均水平而设定的标准,以此鼓励所有学生热爱运动,达到健身塑形的目的。

Q:这些舞蹈在平时都是可以跳的吗?

A:当然,不仅具备健身的目的,还可以表演。这个课程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最终考试的时候,允许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风格与动作编排,这属于本课程特有的创编实践教学部分。尤其对于舞蹈水平较高的同学,是很有趣味与挑战性的。

Q:因为热力舞也是跳舞嘛,包括像瑜伽这样的课程,我发现可能会有男生参与比较少的情况。

A:瑜伽课程开设于2006年,课上男生一直相对较少。事实上。我特别想对男生说,你们真的是要打开自己,不要被固有观念所束缚。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你根本不知你的潜力蕴藏在哪里。对于性别的思想限制是一个很不时尚的事情,就像我们认为男生就该“阳刚”,女生就该“阴柔”,将性别属性做绝对的二元划分,的确会限制当代青年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限制对自我探索的能力。诸如热力舞课程,我在创编时的设定就是“中性”的,男女生一起共舞才是最美的风景线。这些课程从来不是只针对某个性别、体型或群体的,同学们需要拓宽自己的思维,瑜伽、舞蹈领域有太多大咖级人物都是男性。

北京电影学院

Q:说到瑜伽,老师您也有开设选修课呼吸与冥想,但这个课众所周知是很难选上的,您觉得是为什么?

A:对于呼吸与冥想的选课困难,很多学生提出过。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场地受限,课程房间最多容纳25-30人,我尽力加到33人已经是极限了。二是,课程名称具有神秘气息,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还有,电影学院的学生们太需要放松了,我经常心疼他们熬夜拍戏,而且每天需要接收太多声光电的刺激,又刚好处于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需要对身心做定期梳理。当然,我也不否认课程内容的风格与特色,亲历过的同学大多会喜欢。

Q:老师,我自己有一个体验啊,就是我负面情绪很严重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得到很好的缓解,这是不是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身体和精神的联系?

A:你说得太对了,当思想波动时,大脑中会产生神经介质与化学产物,对身体有必然的影响。通常,我们会以为情绪仅来自大脑,经过科学研究,很多造成情绪起伏的化学物质其实也在我们的全身流动。因此,在身体运动后或躯体紧张部位被放松后,体内的内啡肽产生,体内毒素与淤积物会被清除,这些对于大脑松弛与情绪转变具有明显的作用。这也是心理学领域正在重视“具身认知”与“躯体治疗”的原因。在身心当中,“心”多指头脑,身心的关联非常紧密,不可分割。同时,当通过深长的呼吸来安抚头脑,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的活跃与大脑内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降低也会对身体健康与情绪舒缓有很大帮助。因此,身心的关联非常重要,身心提升是一个共同的过程。

北京电影学院

Q:那呼吸与冥想对身心提升有怎样的帮助呢?

A:很多人认为瑜伽就是体式,只是健身手段,只要身体柔软能做夸张动作就是瑜伽,这是误解。呼吸与冥想也是瑜伽,它来自于古典瑜伽中的八分支法,体式只是第三步。在呼吸冥想课上会教实用的呼吸法、以及各类冥想方法和身心感知的互动体验性练习。

同学们会好奇,呼吸不就是一吸一呼的操作,还会有其他方法吗?当然,呼吸的方法众多。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学生不喜欢运动,但又希望自己的身体是健康和通畅的,希望自己在疲惫的时候能快速恢复。在这门课上,我就会教你如何不通过身体运动,只通过呼吸在短时间内来调整状态,也会教你如何通过冥想提升专注力,这也有利于提高迅速恢复的能力。同时,诸如音乐冥想、舞蹈冥想、烛光冥想等方法,以及其他各种感知力练习都是为了达到将我们“感官收敛”的目的。在呼吸与冥想的课堂上,3个小时里学生们是要求关机或静音的,这么长时间不看手机听起来困难,但课上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因此一节课下来他们会发现和自己是在一起的,这种身心连接的经历很珍贵。

现代人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焦虑、烦躁甚至抑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未真正和自己在一起,我们经常被其他事物所牵绊,身心是分离的,更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而冥想要做的就是让飘散的注意力重新凝聚到头脑或身体里,如此人就会感到浑然饱满,充满能量,精神和身体状况也会好很多。

北京电影学院

Q:您能举个印象深刻的例子吗?

A:印象深刻的范例太多,比如长期失眠的学生到呼吸与冥想的课堂后,即刻睡着,回宿舍后也会接连几天睡眠安稳。还有的学生在体验到身心连接时会产生非常愉悦的心情与体感等。其他很多案例在此不透露,你可以亲自来上课感受,获得自己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有角度,拥有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也是这门课程最有意思的地方,尤其在课上练习后还设有同学间的分享环节,这是很有趣的一个教学部分,听着大家的故事你会发现每个人潜力巨大,都是一个宝藏。

Q:这个课程是如何发起的呢?

A:主要是想创新一门课程,由于我个人的业余爱好是心理学与玄学,因此我一直在研究有关身心提升的方法。我的专业本身是和运动塑形有关的,偏“身体”层面,在进瑜伽学院学习后,跟随逐渐深入内在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做一门身心层面提升的课程,呼吸与冥想课就诞生了。

开课后,我因为学生的不同状况与要求,希望拓展课程内容。这种内在驱动力到现在依旧很炙热,我会去追溯全世界最先进的瑜伽知识、心理学理念,也会跑到美国的加州整合大学去学习艺术治疗,并攻读应用心理学研究生。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断提升与拓展自己,并能帮助他人。

北京电影学院

Q:聊了这么多课程,从塑形到身心提升,您自己肯定是非常热爱生活、重视健康的吧?

A:是啊。我每天都会练习瑜伽,或者在大自然中进行舞蹈冥想,让身体自由地舞动。这些身心连接的活动,自然会带动身体的健康,身体的敏感度与觉知度也会增强。对于饮食的觉知也是同理,我的身体已经自然知道喜欢什么,拒绝什么。因此,延缓衰老的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北京电影学院

Q:您是怎样养成瑜伽习惯的呢?像很多人去瑜伽、健身,往往是需要强制力或者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A:这是因为还没有体会到身心连接那一刻的美,那是一种发自内在的愉悦。我每天到了固定时间自然会去练习瑜伽,因为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是我和自己对话的时刻,不会被其他人与事打扰。当我享受它的时候,这就不是一种强制。入门的时候也许需要些许束缚,但当“量变到质变”产生时,只要你享受到那种美感,你就会再想去获得,会觉得它是超越于其他事情的宝物。当然不止于瑜伽,因人而异,你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都可以用来体会身心连接的美感,到时自然会持之以恒。比如每天做五分钟深呼吸,你只要坚持下来,就能受益终生。

Q:老师您随着身体觉知力的增强,会不会比较排斥辛辣甜腻这种重口味的食物,还是说是因人而异的?

A:当你的身体处在一个通畅的状态,敏感度就会增加,对于刺激性的食物,就自然不会去选择。我以前喜欢喝咖啡,也喜欢吃辣,现在更喜欢白水和清淡的食物,一旦你体会到那种美感,会很自然地做出这种选择。当然这种觉知力的增强不仅体现在口味上,你的皮肤甚至你对于物质世界、时间空间的理解与感知,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我很推荐艺术生去学习瑜伽、舞动、冥想等身心连接的课程,以此提升身心觉知力,产生美的体悟后再传播给这个世界,形成良性循环。

Q:请您推荐几本瑜伽相关的书籍吧。

A:《瑜伽经》《瑜伽之光》《瑜伽之心》《呼吸的奇迹课程》《当下的力量》《治疗密码》《零极限》《生命之书》《狂喜之后》《午夜心灵密谈》等。

采访最后,曼罗老师送给北电学子一段寄语:

北京电影学院

视觉设计:谢依然 罗可采访&文字整理:王振旭排版:YXF核稿:MJ TH PRJ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访谈丨刘曼罗: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