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旧物,获新知
假期中的小白杨们
听长辈们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家中珍藏的传媒老物件
将时光里的记忆娓娓道来
今天,传传要带你穿梭时空隧道
寻找传统物件承载的声音与影像
领略传媒人历久弥新的热爱与情怀
我的童年成长印记
收藏人:2017级影视摄影与制作(图片摄影方向)方嘉仪
收藏年代:20世纪90年代
收藏设备:DV摄像机
小时候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去幼儿园、学习骑小自行车摔倒后自己爬起来……我成长中这些重要瞬间都被父母用家里这台DV摄像机记录了下来。它不仅是用来记录生活日常的工具,更承载着一种情怀,时隔多年,每当我们坐在一起观看这些珍贵的录像时,都会被深深打动。
受父母的影响,我也逐渐喜欢上用影像定格目之所及。长大后,我来到中传,选择了摄影专业。在我看来,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表达。我想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我的照片讲出动人的故事,去传情达意,去寻找共鸣。
摄影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跨越时空,留住瞬间。不管在胶片时代还是如今的数码时代,用光影聚焦身边事物,用心感受每一瞬间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如今,人们的摄影需求已不仅停留在简单的录制上,更是开始追求光圈、快门的极致表达。其间,变化的是摄影的器材设备,不变的是用相机记录美好事物的初心。
姥姥的“文艺梦”
收藏人:2017级广播电视学李祉瑶
收藏年代:20世纪70年代
收藏设备:海鸥4B胶片相机、Phenix胶片相机
在中传,本科三年的广播电视专业课学习,让我深入理解了影像语言,也让我对胶片时代肃然起敬。有时候我在想,照片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记录历史,窥见未来。
寒假里,我在家中研习摄影,姥姥拿出了她一直珍藏的海鸥4B胶片相机,回忆起当年的影像故事。以前的一卷胶卷只能够拍摄12张照片,因此她格外珍惜每一次按下快门的机会。1976年,姥姥与姥爷结了婚,那年,她拍下了这张姥爷与面包车的珍贵合影。“用自己的第一部相机,记录未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多么幸福啊!”
姥姥用这部相机拍摄下许多重要的瞬间,赋予它们仪式感:姐妹来探亲、女儿第一次拉小提琴、新电器到家……在那个年代,照片不像现在这样简单易得,拍照也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因为稀有所以格外珍贵。作为晚辈的我,也在姥姥一次次的讲述中触摸长辈们所生活过的时代,在中传的艺术熏陶下将影像的力量延续。
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延续
收藏人:2020级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方向)洪杰西
收藏年代:20世纪80年代
收藏设备:纯手工唱片机、SHARP录音机、牡丹135mm胶片相机、海鸥120mm胶片相机
能够来到中传,成为一名“数媒人”,与我从小在家中耳濡目染的氛围息息相关。姥爷酷爱摆弄各种传媒老物件,家中一直收藏着姥爷手工制作的唱片机,正是这台唱片机让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走入了我的家中。在妈妈看来,他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万能老爸”。这台自制唱片机,上可放黑胶唱片,下面是音箱,追求完美的他还用绣有金丝的布料装扮音箱。提及此音箱的声效,姥爷流露出自豪的神色:“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裤管的震动”。
不仅如此,家中还收录了当年的一台功能齐全的录音机。“邓丽君、张蔷、徐小凤……我们当时放学后会围着录音机听歌、跳舞”,姨妈回忆道,录音机激发了她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兴趣,引导她后来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姥爷也为家庭引入了照相机,让影像留住了那个时代最质朴的黑白记忆。
于我而言,能够在复古的情怀中加入对今日影像、声音技术的理解掌握,使古旧的传媒物件拥有持续的生命力,是对“数媒人”成长最好的鼓励。
让影像创作充满历史感
收藏人:2020级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张歆宇
收藏年代:20世纪60-90年代
收藏设备:盘式录音机、磁带摄像机、台式卡带录音机、电影录像带
源于对电影和音乐的浓厚兴趣,我从初三就开始收集各种录音机、磁带摄像机、电影录像带,高二时用8mm胶片和VHS磁带拍摄了一部短片。使用中的仪式感、独特的工业设计、无法复制的画面质感,都是这些古早设备相对现代电子设备的优势。这些经历共同引导着我来到中传,选择了喜欢的专业方向。
如今,身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这些上世纪的设备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元的可能性。同时,在学习胶片摄像的冲洗与剪辑时,我可以接触到化学、物理学科的知识,它们丰富了我的视野,为创作过程增添了趣味。
使用传统光学与磁性记录介质记录的光影与声音,虽然少了数字记录的锐利与清晰,却有着一种温暖的质感。正如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人们一样,我们有时会尝试着从未来回到传统,而那些“不一样的事物”,便成了陌生、新奇和有趣的代名词。摄影的本质,是对世界光影的记录。在这个传统设备即将全面退场的时代,用心收藏和维护这些机器,显得充满意义。
任时间沉淀,情怀依旧
温暖与热爱是永远的底色
让我们向传统媒介的工艺成就致敬
背负上一脉相承的使命与责任
成为传媒事业发展的勇敢开拓者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记 者 |洪杰西林欣雨
文 案|马悦怡洪杰西 申皓文
编 辑|白昕宁
责 编 |尚新英
编 审 |王维家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