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央戏剧学院”进行关注
卷首语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回望历史,一代代中戏人继承延安鲁艺红色基因,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影视艺术人才。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学者、教授和作家,为中国戏剧影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世纪以来,中戏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秉承“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努力拓宽办学思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开展戏剧教育世界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在砥砺奋进中努力书写着戏剧影视教育的崭新篇章。
本期内容,我们继续推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单位介绍”系列主题内容。
偶剧系
“偶剧,用偶元素表达的戏剧,一般指由人操控偶作为角色与演员共同表演或独立表演的演出形式,其风格幽默风趣、喻意性强,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表现力。”
我国传统偶剧种类十分丰富,统称为木偶剧(傀儡戏),它的种类可根据偶的操控形式划分,大体可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皮影戏四大种类。根据当代戏剧发展的特点,偶与人同台表演是当今比较主流的演剧形式,在大戏剧概念中偶的表现与人的表演已相互融合,在新时代,新理念下将其统称为偶剧。
一、
成立背景
过去几十年,外国偶剧艺术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偶剧艺术的变革。国际上很多国家早已设立相关专业院系和学科,发展和培养当代偶剧艺术文化与人才。特别是随着我国近年来戏剧事业的大力发展,戏剧种类形式更加多样,与国际戏剧的交流越来越紧密,需要我院成为变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去大力发展我国当代偶剧艺术。
中央戏剧学院最早于1951年成立木偶戏研究组,开我院木偶剧艺术研究与发展先河。《文汇报》1954年10月23日刊登了题为:“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诞生”,由文化部调来了辽西省文工团木偶剧团、中央戏剧学院木偶研究小组和其他地区木偶剧的研究者,在1953年2月组建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这是我国第一个木偶艺术剧团。
《文汇报》1954年10月23日刊登
题为“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诞生”的文章
在二十世纪初,欧阳予倩老院长就把带有“偶”特征的布景运用到舞台上。后期,徐晓钟院长在给表86干部专修班排演《桑树坪纪事》中“牛”的形象就是以偶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牛的身体由演员扮演,实现了人偶同体,同时在剧中用到了面具(“猴”)。由此可以看出,偶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舞台上。
《桑树坪纪事》剧照
进入21世纪,中央戏剧学院在数十年的辉煌历程中,不断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几十年的积累,经学院研究建立了木偶剧艺术研究中心,依托于木偶剧艺术研究中心,最终于2017年11月成立偶剧系。
二、
师资状况、教育教学情况
作为偶剧表演与设计学科带头人,胡万峰教授与古月副教授同国际偶剧教育家、艺术家们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研究,带领我院年轻教师团队,从多元学科建设到偶剧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在学院领导和各系老师们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偶剧系师生3年的教学实践,以先进的学科理念与丰富的教学实践,使偶剧系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培养偶剧表演与设计精英人才的摇篮。
偶剧系师资力量雄厚,集合了一批优秀的国内外偶剧专家团队。其中资深偶剧艺术家、博士生导师胡万峰教授带领教师团队共同打造其自编自导偶剧作品:《扑朔迷离》;舞美设计与造型设计作品有偶剧:《叶县姑娘》《西游记》《奇怪的狗》《神奇的宝盒》《朱鹮朱鹮》《铁道小飞虎》《出窍》《同话偶剧》等,作品曾荣获“文华奖”、“广陵杯”等诸多奖项。
胡万峰教授与他制作的偶
古月,学院偶剧系副教授,偶剧系表演专业教师,创作多部优秀影视和话剧作品,活跃于导表演的实践创作领域;进入中戏前曾专业从事中国传统偶剧杖头偶的演出,导演作品有偶剧《出窍》等。
古月副教授操控杖头偶
偶的操控技能课-杖头木偶
外籍专家Lorefice,Miguel Angel教授,现任国际木联教育委员会主席、偶剧导演、表演艺术家、音乐家,阿根廷圣马丁国立大学马里西奥-卡格尔表演艺术学院戏剧系创办人;曾任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业训练委员会主席;曾荣获2014年西班牙“Feten”最佳改编奖和导演奖;2016年“UBA剧院”最佳剧本和导演奖等。
国际木联教育委员会主席Lorefice,Miguel Angel
开展偶剧工作坊
杨辉,来自漳州七代北派布袋戏世家、嫡系传人,国际知名偶剧表演艺术家,常驻法国巴黎。曾任教于法国“国立沙勒维尔偶剧学院”,其作品多次参加“法国亚维侬艺术节”,巡演于瑞士洛桑剧院,并多次受邀于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其原创剧目。代表作品有:摇滚布袋戏版《唐吉诃德》、《奥德赛1-2-3》系列、《牛仔裤》等。
杨辉讲授布袋偶课程
传统布袋偶课
偶剧系秉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偶剧表演、偶剧设计的优质专业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致力于使偶剧系学生具备较高艺术品格的同时能够保持先进视野,扎实掌握偶剧表演与设计的专业技能及理论,最终培养出具有实践创作能力和德才兼备的精英人才。
偶剧系目前是以偶剧表演与设计专业为人才培养方向的学科体系,集偶剧表演与操控、偶剧造型设计与体现、话剧表演为一体教学。偶剧的专业课程将“中国传统木偶戏”与“西方当代偶剧”相融合。其中,偶剧表演与设计课程是偶剧系核心课程,目的通过操控模仿、肢体表现、呼吸与视线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赋予偶以生命力的能力,并加以表现;同时,偶剧设计与体现课程使学生通过对不同偶的设计与制作,理解偶的造型特点与审美特征,解决学生的造型与实践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全面提升偶剧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偶剧表演课
偶剧造型设计与体现课
除此之外,偶剧系专业基础课程如:话剧表演、偶的操控与技巧、中国偶剧史、西方偶剧史、台词技巧、声乐技巧、形体等,构成完善的偶剧表演基础教学体系,解决学生专业技术技巧与理论研究障碍,使教学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偶剧系极为重视保持学生开放视野,自2018年首届学生入学以来,本系长期聘请国内外优秀偶剧专家学者来我系开展工作坊教学,时刻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将专业理论研究融入教学并转化为学生实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环境与创作研究氛围,从而愈加完善偶剧系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
台词课
形体课
法国偶剧艺术家Pierrik Malebranche工作坊
英国Stephen工作坊
法国太阳剧Lucie Bensasson工作坊
国际木偶研究会主席Carial,Astles英国中央语言学院偶剧专业教授工作坊
三、
教学实践
2019年11月,在学院大力支持和师生共同努力下,历经5年前期探索与打磨,偶剧系原创偶剧《扑朔迷离》在中央戏剧学院镜框式舞台剧场上演。此剧由2018级偶剧系学生和偶剧系老师共同参演。这是偶剧系成立以来的首部偶剧,也是我院第一部带有探索性的当代偶剧,标志着偶剧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我国当代偶剧艺术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扑朔迷离》剧照
偶剧系2018级偶剧表演与设计班在元旦晚会上演出
四、
发展趋势
至今,偶剧系已走过三个春秋。面对未来,偶剧系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续秉承我院“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努力肩负起发展我国当代创新型偶剧艺术的重任,培养新时代偶剧艺术精英人才,担当起我国当代偶剧艺术发展方向的历史使命!
供稿、图片:偶剧系
编辑、排版:陈予婧、姚鑫翼
审校:张东宾、谢峰
欢迎各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央戏剧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您可以搜索 “zhongxi_1938”,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网站:http://www.chntheatre.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