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百十矿大
期待九月与你的相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小招带你迅速全面了解矿大(北京)
不忘初心,开采光明
历经 111 年
14 次搬迁
15 次易名
终于成就如今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百年名校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位于河南焦作。历经111年,14次搬迁,15次易名,2003年1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3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四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
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1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2个北京“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地球物理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双聘院士10人;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
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
长江学者励志计划特聘教授9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
全国优秀教师2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人。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人才培养
增加学生自主权
转专业——零门槛。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入学第三学期,所有在校生均可申请转专业,经接收学院面试、考核后,择优确定转专业学生名单,经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即可进入新的专业学习。
辅修专业。我校允许修满培养计划规定学分且学有余力的二年级学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辅修证书。我校是“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 的成员之一,学校承认学生在21所高校选修课程所取得的学分。
一流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基于学校师资优势,关注学生个性化培养,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新生一入学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充分发挥导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相结合的“3+3”立体化工作体系。
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班。为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面向“双一流”专业组建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学校资助入选国际班的本科生到国外学习一学期。国际班学生毕业除颁发本专业毕业证书外,另外颁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双一流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班学习荣誉证书。
本博贯通培养。为培养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恪守学术道德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学校遴选优秀本科生进行本博贯通培养,在毕业学期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实现本博培养方案贯通、管理模式贯通、导师培养贯通,提前培养基础理论和科研素养,对接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全面开展创新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构建创新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实践,实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全覆盖。2015-2018届学生发表论文994篇,获准专利和软件著作权98项,平均每6名学生发表1篇学术论文;1353名学生在59项学科竞赛中获奖,平均每4名学生中有1名在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
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校行业优势,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开展实践教学。目前学校共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05 个,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学院路校区》(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沙河校区》(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智慧学习空间》(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学习环境
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智慧学习空间”,是集电子信息服务、时尚现代化装修、舒适阅读环境为一体的师生多媒体教学、学习空间。
学校图书馆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建立了主干为千兆的馆内局域网和具有大容量存储能力的光纤存储网络。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校拥有一批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为大学生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逐步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探索创新的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使大学生获得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机会,获得综合能力的锻炼,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100多个先进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与国内11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53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百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开展了学术交流;每年通过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优秀本科生赴境外院校开展交流学习,项目覆盖所有学院。
多次举办了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年会、国际有机岩石学年会(ICCP-TSOP)联合会议、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年会、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升学就业
随着教学改革全面发力,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全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近三年本科生就业质量逐年向优。深造率连续5年超过50%,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2019年数据
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校地招聘合作和校企招聘合作,已与千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公司、科研设计院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校董事会等单位建立密切的毕业供需合作关系,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超过 95%。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资助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建成“奖、贷、勤、助、补、偿、役、育”全方位资助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全覆盖。学校以“扎实精准资助工作,挖掘资助育人功能”为宗旨,以“全过程、全方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理念,形成了“扶困-扶志-扶智”三扶资助模式,构建了“思想政治育人、诚信教育育人,励志成才育人、精英培养育人、感恩情怀育人”的五育育人工作体系。
《课余活动》(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美味食堂》(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住宿环境》(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校园生活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学校通过开展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矿大精神,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把校园文化的内化教育功能与大学生自我塑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路校区有丰园1-3层、裕园1-2层和清真食堂。沙河校区有豐园1-3层、清真食堂、馨园和菁园两个简餐厅。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地美味佳肴填满了学生们对故乡味道的思念。
学生公寓设施齐全,洗衣机、自习室、自动售货机等一应俱全,每日有清洁人员保证公共区域卫生整洁。宿管阿姨认真负责,给同学们家一样的住宿体验。
明德至善,好学力行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始终不忘教育报国的初心
着力培养高素质精英人才
欢迎你和我们一起
谱写矿大(北京)最美丽的未来
本期编辑|谢芷欣
责任编辑|常雅儒
责任主编|李 礼
请点“阅读原文”,10个方面带你全面了解矿大(北京)
在这里呀!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