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校长 | 科学巨匠大桥魂

关注

北京交通大学

2016年1月9日是我校老校长、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在本周开设【你好,老校长】专栏,追思遗范,轸念勋劳,重温老校长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回顾他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历史渊源。

北京交通大学

科学巨匠大桥魂

——茅以升

沿着明湖与学校图书馆旁的柏油路漫步,会看到学校图书馆前那座雕像, 一位学者坐在藤椅上,他目光炯炯,遥望前方;他又神采坚毅,充满信心。这位长坐在校园里守望的老人,就是北京交通大学老校长——敬爱的茅以升院士。

茅以升在读书时,正值国家离乱、遍地兵戈的时期。武昌起义爆发,年轻的茅以升欲效同窗,弃学从戎,报效国家与民族。其母信告:“你学识甚浅,学无基础,唯有学得真本事,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茅以升得信后仍执意离校从军。母亲再度回信告诫:“如离开学校,将不以你为子!”母亲的信使茅以升未能走出学堂,但如何才能抱效国家,茅以升仍不得其解。

1913年,孙中山视察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并发表演说。孙中山先生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为革命,一路为建设。在座诸君不必都投身于锋镝之间,建设国家离不开交通,同学们学习采矿、筑路、造桥,也是为革命。希望大家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承担起历史重任。在与孙中山合影时,茅以升向孙先生表示立志学桥造桥,毕业后要留学美国学习先进造桥技术。孙中山紧握茅以升的手,用力摇了摇,兴奋地说:“很好!少年立志,青年成才,学成归国,再展宏图。”从此,茅以升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坚定不移,从未回头。茅以升大学毕业时,学习成绩为全校第一名,并直接考取了清华学堂官费赴美留学。

茅以升

北京交通大学

(1896—1989),字唐臣,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属镇江市)。

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6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考取清华学堂官费赴美留学,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著有《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主编有《中国古桥技术史》,出版有《茅以升文集》。

茅以升在美国留学三年,刻苦用功,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20年1月5日,怀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激情,回到了祖国。他刻苦向学的精神、报效祖国的情怀,成为交大历届学子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茅以升的一生,两度与交大结缘。1937—1945年,他担任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1951—1953年,他担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老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肃的科学态度成为交大学子受益终生、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南迁贵州平越山城的艰难岁月里,平院与唐院合为一个学校,茅以升临危受命任院长。交大师生在平越那块土地上,延续着中国文化的血脉,坚守着中国教育的阵地。那时,上自校长、著名教授,下至普通员工、学生,吃的都是米饭加青菜萝卜汤,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桐油灯。然而在茅老的教导下,年轻的学子们挑灯夜战,发奋用功,成绩优良,课业是全国一流的,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世界闻名的大学者和专家。还有不少人奔赴延安,更有人浴血奋战在抗战第一线,成为民族的脊梁和母校永远的荣光。

当年在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铁道管理系求学的王德懿老校友,七十年后在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中以“弦歌绝唱流亡路”为题,深情地回忆了抗战期间在平越读书的日子。1938年底,顶着战乱的风险和家人的阻力,王德懿独自踏上了贵州之旅,翻72道拐,过“掉尸岩”,越娄山关,经过三个星期的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位于平越县城的唐山工程学院,并考上了她梦寐以求的铁道管理专业。王德懿不畏艰险,执著求学的爱国热情受到了时任院长茅以升的高度赞扬,茅以升先生的亲笔题字“业精于勤”成了老人一生的珍藏。

身为著名的桥梁专家、留美博士,茅院长平易近人。那时候,他住在简陋的平房,室内仅有几件陈旧的家具,布置得十分简洁。冬天,他常常是身穿深色的粗呢子中山装,头戴一顶普通的旧式呢帽,中等身材,比较清瘦,脸上架着一副学者风范的棕色宽边眼镜,仍显得精神饱满,毫无架子。

一次在去上课的路上,王德懿碰上了茅院长,向他行礼。他问:“你就是41级铁道管理系的那个王德懿同学吗?听说你是独闯贵州,途经了异常的艰险苦难才来到母校的。作为女学生,又还有这么坚定求学的意志,很不简单。现在我们国家铁路、桥梁虽然还很落后,但将来需要大力发展,正是寄希望于你们这一代。愿你进一步刻苦用功,努力学习,今后报效祖国。”一席话让王德懿回味终生。

在北京交通大学,每年入校的新生,都要观看一部电影——《桥魂》。影片讲述了茅老建桥、炸桥、复桥的感人故事。

1933年,茅以升受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之重托,任桥工处处长,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聘任留美时的同窗好友罗英作总工程师。钱塘江杭州段江面开阔,江流湍急,江底流沙沉积甚厚,造桥十分困难。茅以升以造桥不成则跳江殉职自相激励,表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他与罗英一起,创造性地使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先进技术,解决了施工中的80多个重大技术难题。1937年9月26日,长1453米、高71米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桥正式通车。这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打破了外国桥梁专家所谓“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的妄言。

茅以升(左)与曾养甫在钱塘江桥边

北京交通大学

1937年,侵华日军南逼日紧,在我抗日部队和战略物资大部分抢运结束后,为了阻止日军南进的速度,茅以升以民族利益为重,于12月23日上级命令忍痛将大桥主体关键部分炸毁,通车仅89天的钱塘江大桥化为断桥。当时,茅以升的心情十分悲痛,写下了“别钱塘”的诗句:“陡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钱塘江大桥是中华民族面对强敌不屈不挠的象征。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茅以升召集当年造桥的技术人员和精心保存下来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开始复桥工程。1947年3月1日,公路桥通车,1953年9月,大桥修复。

198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通车50周年纪念日,中国桥魂茅以升以91岁高龄重返钱塘。

1987年10月12日,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6年1月8日,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茅以升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茅以升星”命名仪式。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向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秘书长、茅以升先生的女儿茅玉麟女士颁发“茅以升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

为纪念茅以升先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第43193号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18550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从此,茅以升星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

感谢阅读

来源:漫游中国大学丛书——北京交通大学

编辑:李欣盈

北京交通大学

温馨提示:在浏览“你好,老校长 | 科学巨匠大桥魂”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交通大学-你好,老校长 | 科学巨匠大桥魂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