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期的介绍
你是不是已经对“我”有所了解?
那么,让我来考考你!
Q
科德学院一共几个学院?分别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共分为四个学院,分别是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演艺学院、国际商学院。
如果你忘记了也没有关系,
今天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科德学院的“四大学院”
之传媒学院
和“我”的那些令人羡慕的老师们吧!
01
国际导师(部分)
作为一所倡导“精品化、艺术化、国际化”的艺术高校,学校一直不遗余力地拓宽我们的国际视野,从海外邀请国际政要,专家学者走进来校与我们交流。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
加拿大前总理乔·克拉克
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教授
加拿大皇家大学校长艾伦·卡洪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理查德.佩尼亚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是大学课堂的核心,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更是人文性的。一个人如果一生遇到几位好老师,那他的人生一定绚丽多彩。
02
专业老师
组成科德学院教师团队的是一批有着过硬专业、丰富经历、博学多才的老师们。他们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及其他国内外重点大学。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学者、艺术家在学校任职、授课和讲学。目前学校专职专任教师220人,8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他们是科德学院当之无愧的“男神、女神”。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现有优秀教师8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博士13名。学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带队赴实习基地现场教学,指导我们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的运作之中,为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推动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还不定期组织我们赴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地实习,参与摄录、制作节目。
传媒学院部分师资
云贵彬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原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库成员。
王锟
副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致力于新闻传播、影视艺术、文化媒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
刘瑞芳
教授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副主任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讲授课程有《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媒体节目主持》。
苏静
副教授
影视传播系主任
毕业于法国里昂二大卢米埃尔戏剧与电影艺术学院, 涉足电影艺术与技术、纪录片、传媒社会学、媒介领域跨文化传播等研究领域,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理事、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
王大鹏
副教授
摄影系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任编导、摄像、音乐编辑、出镜记者、频道副总监等职务。邹安瑾
副教授
专业基础部主任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戏剧戏曲学博士,从事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曾任电视栏目编导、撰稿。施艳萍
副教授
影视传播系副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多年来一直从事艺术史、艺术品评和艺术市场方面的研究,出版发表有一系列著作及论文。
冉丽
教授
播音指导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顾问。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主任、外语台台长、播音主持管理部主任、北京电台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郑伟
博士
播音系常务副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中国播音学研究方向博士,曾获十一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史雪云
副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在CSSCI及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项科研课题。
宋华
副教授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学士,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电影学博士。从事影视创作及产业研究。周华
副教授
国家二级导演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本科,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组成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共伟
博士
传媒学院基础部教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美学专业博士。曾工作于电视台,独立执导过纪录片,熟练掌握相关编辑软件。
李瑞
博士
传媒学院基础部教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专长为电影创作。迄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公开播映作品十余部。
姜贞
博士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任日本卡乐B基金项目《日本电影在中国的传播》、西南交通大学丛书“跨文明对话书系”之《镜像东方——纪实主义:从伊朗新电影到中国新生代》等重大课题负责人。王婧雅
博士
传媒学院基础部教师。北京电影学院录音专业博士,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博士后。长期从事影视录音技术及艺术研究,曾进行大量影视作品创作。
罗佳
博士
传媒学院基础部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博士。专业特长:普通话语音发声、普通话语言表达、普通话文艺作品演播、写作、英语语音发声、声乐艺术。谭朝霞
影视传播系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主攻电视文艺节目创作与新闻学。曾多次参与策划、编导并参演国家级、省部级及地市级的大型晚会和活动,担任过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长沙电视台等台节目的策划与导演等职务。
王名成
影视传播系教师
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硕士。从事电影史研究及编剧工作,目前主讲《电影分析》课程。
李颖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顾问及客座教授。辽宁人民广播电视台播音组副组长、辽宁省播音学研究会秘书长,辽宁省电视播音主持学会常务理事。沈阳朗诵研究会副会长、辽宁大学客座教授。
高峰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顾问及客座教授。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央新影电视艺术研究院院长。
赵捷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编导。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吕学武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亮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教学实践部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历届毕业联合作业总制片人。丁亚平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影视研究,专著有《中国电影通史》《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影像中国》《艺术文化学》等。张阿利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时间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著名电视人、中国电视评论开创者、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中央新影电视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代表作品:《我眼里的爸爸》《回延安》《天津市长李瑞环》。
贡吉玖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影视艺术部主任、中国影视艺术协会执行主席,多年担任国家级政府奖评选秘书长。
冷冶夫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策划人,全国百优电视工作者。
姚国强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亦中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影视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勤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终审发稿人、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台长。
应红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编导。中央新影电视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资深策划、节目制作人。曾任央视著名品牌《夕阳红》栏目主编。曾多次获得全国社教节目和“星光杯”等奖项。
夏骏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要创办人和制片人,历任《中华遗产》杂志社主编,2010年上海世博会顾问。华人文化集团执行主席,著名导演。
朱贤亮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艺术总监、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姜飞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美国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传播系跨文化传播研究课程GVF(Global Virtue Faculty)指导教师。
Simone Dompeyre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法国艺术影像节(Traverse Vidéo)主席及艺术总监。
Francois Serre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法国昂古兰姆 Courant3D 国际电影节主席(3D和3D 360°VR短视频),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节和德国柏林国际短片节新技术展映单元负责人,短片及纪录片导演。
Georges Bollon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法国著名编剧,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节的共同创始人和共同组织者,创立了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节电影短片交易市场和奥弗涅大区电影委员会及大区教育和影像中心。
Mitchell Block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南加州大学(USC)电影艺术学院教授,奥斯卡奖、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制作人,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创始人之一,美国电影协会资深荣誉顾问,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特邀嘉宾 。
传媒学院
2020年传媒学院在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电影学(电影导演和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等5个专业的11个专业方向招生。学院现有优秀教师8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博士13名。学院拥有数间电视演播室、摄录实验室、4K视频实验室、后期编辑室等实践场所,并依靠北京传媒业发达集中的区域优势,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动漫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城、中影集团、延庆融媒体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或艺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学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带队赴实习基地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的运作之中,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推动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还会不定期组织学生赴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地实习,摄录、制作节目。同时,学院学生每年均有机会赴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实践实习,接触世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对现行各类传媒理论加强认识,对影视制作增强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
广播电视编导 (文艺编导方向、新闻编导方向、新媒体编导方向)
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传媒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艺术创作能力,具备广播影视和新媒体文艺节目策划、编导、摄影、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广播电视、新媒体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制作、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 主要课程
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视听语言、摄影基础、录音技术、综艺节目策划与推广、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节目编辑、新媒体节目策划、新媒体节目编辑、新媒体节目制作与合成、新媒体节目包装、电视节目制作、影视作品后期包装、电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综合训练等课程。
●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各类文化部门、网络媒体系统、新媒体机构从事广播、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大型文艺节目活动的设计、组织、策划、管理、编辑、采访、后期制作、媒介经营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其他各类文艺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工作。
录音艺术
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具备深厚的音乐功底,熟知各种录音设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录音理论及技巧,能在广播、电视、电影系统和文化艺术部门从事声音(音响)设计、录制的高级专门人才。
● 主要课程
录音基础、录音艺术概论、录音设备原理、录音节目后期制作、视唱练耳、声学基础、演播室声学与电声学基础、音乐录音、视听语言、电影声音评析、影视录音实践、录音制作、声频测量、数字声频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影视声音艺术。
●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新闻、艺术、咨询、生活类专题栏目工作,可在影视节目制作单位及网络新闻传播机构工作。也可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影视传播机构从事策划、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
摄影 图片摄影方向
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培养熟练掌握摄影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技巧,在图片摄影方向上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审美素养,能够在本专业领域内从事图片摄影创作、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图片编辑、人像风景、广告、纸媒等的摄影工作,具备较强艺术创作能力和较高技术层次的高级摄影专门人才。
● 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摄影基础、中外摄影史、摄影美学、影视摄影技术、摄影曝光控制、摄影光线造型、视觉设计与色彩构成、数字图像处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广告摄影、摄影商业文案、图片编辑、视听语言、影视广告与MV制作。
●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影制片厂、影视剧制作中心、广告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图片社、报刊杂志社、新闻出版单位、平面设计公司、形象设计公司、摄影艺术中心及其他有关单位从事图片摄影工作,也可从事大型活动摄影和展览设计等工作。
摄影影视摄影方向
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化特色,符合新经济时代需求,有广泛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影视摄影艺术与技术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全面的影视制作能力,能够从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广告片和各类电视节目拍摄和制作工作,面向全国电影制片公司和各级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及影视机构、大专院校影视专业等部门的高级摄影专业人才。
● 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影视概论、摄影基础、影视摄影技术、影视摄影造型、照明技术与艺术、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数字特效、剪辑基础、编导基础、纪录片创作、广告与MV制作、摄影创作。
●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广告制作公司、音像出版部门从事纪录片摄影、影视剧摄影及各类电视文艺节目摄影等工作,也可从事网络媒体等宣传工作。
摄影无人机航拍方向
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即迎合了数字信息化时代的专业需求,拥有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航空摄影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全面的无人机飞行和航空摄影技能,能够在本专业领域内从事无人机操控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 主要课程
无人机以及飞行器的定义、飞行器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常用无人机的构造与组装、遥控器以及地面站的设置与应用、无人机的调试与维护、飞行气象学、空域与法规、模拟飞行训练、真机实操训练、航空摄影技巧与影视中的航拍运用、专项加强训练、考证及竞赛动作规范训练。
●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水资源开发、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业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公共安全、国防事业、数字地球以及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广告片和各类电视节目拍摄中,熟练开展航空摄影工作的高级摄影专业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新闻节目主持方向、文艺节目主持方向、口语传播方向)
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良好的新闻素养并具有多种汉语言艺术表达技巧及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视台、电台、教育、旅游、新媒体等行业从事汉语语言艺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新媒体节目策划与制作、新闻采编等汉语语言艺术工作。
● 主要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闻概论、新闻写作与采访、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概论、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电视节目主持训练、影视配音、节目制作与合成、演讲与辩论、人物造型、表演基础训练等课程。
●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各类文化部门、网络媒体系统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播报、采访、评论以及相关领域的新闻发言人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文艺晚会主持、文艺团体专职主持工作,可在企业礼仪培训、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文化部门工作。
电影学(电影导演和制作)
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理论素养和艺术修养、掌握电影、电视剧及电视节目导演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创作能力,能从事影视制作的专业人才。培养通晓视听语言,能熟练掌握各种剪辑技术和艺术、胜任故事片、纪录片、专题片、广告、MTV等影视类型剪辑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影语言、影视摄影、剧本创作、录音技术与艺术、影视剪辑艺术、影视导演创作、影视表演、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史、电影理论、电视剧史论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企事业单位、各类文化部门、新媒体领域从事各种视频节目制作、导演、编辑、策划和管理工作。
欢迎同学们评论区踊跃留言,为你的老师打Call.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等等别走!接着看下去!
你听说过什么是导师制吗?
03
1+2+N导师制
官方解答
导师制是科德学院实行“1+2+N”的全员育人机制,是指以辅导员为主、加之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学业导师、由校外专家、优秀教职工担任的成长导师和由多名优秀学长担任的学友导师共同组成的学生培养机制。目的是为了全方位不同角度关注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全人格品质塑造和培养。
同学解答
“1+2+N导师制”其实是我们学校一种特殊的学生培养模式,不得不说这个像是一种私人订制。其实大学的老师们更像是我们的朋友,在教导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我们加以引导和交流。为什么叫他们导员呢?因为他们是导心,导学,导行。
就拿我的导员来说吧,她的办公室总是能够看到同学的身影,她总会叫学生过去谈心,大家也喜欢与老师交流。我们刚刚步入成年,来到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校园环境,很多时候自控能力和选择能力不强,很难抵制诱惑;人生的航向摇摆不定的时候,也需要有人能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航标。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想也就是学校制定这个培养制度的原因吧。在生活上,有亲切的辅导员;学业上,有我们的专业老师;人生规划上,有我们的校长团;学友导师,有我们的师哥师姐;行业导师,有学校聘请的业界精英;国际导师,有前来访校的国际政要,专家学者。
在科德,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关注,我感觉自己非常的幸运和幸福。
家长解答
自从科德学院施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了以“1+2+n”的导师制为核心的“全人教育、全员育人”的育人模式,这让刚上大学的儿子完全没有本应该去适应的大一迷茫期,他非常适应在科德学院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孩子的自身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并且,待人接物也比以往成熟了许多,有礼有节、有张有弛。
我自己了解过一些学校,在本科阶段就能为学生配备导师的学校,科德学院在北京甚至全国的高等院校中都是属于超前的,也正是科德学院的这个举措,我察觉到孩子对所选择的专业更感兴趣更加专注,对未来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在学校辅导员老师与我沟通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学校的用心,“1+2+N”是指,专业老师作为学业导师负责学业的答疑解惑;成长导师由年富力强、工作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关注学生成长中的迷惑与彷徨;还有多个学友导师由优秀的学长或者毕业生担任,随时陪伴互动,一起分享学习娱乐的心得。而国际课堂与国内课堂相结合、名师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还有更多丰富的教师工作室、艺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让孩子选择参加。简直就是一个24小时全时的学习中心,只要你有兴趣,就不怕没有善于发现你、培养你的伯乐,所以选择科德学院,让孩子在大学的校园里享受精细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04
名师课堂
你听过央视主持人康辉、郎永淳、鲁健、赵普老师讲课吗?
听过演员唐国强、黄宏、姜昆老师跟你们分享过表演经验吗?
有曾接受过来自世界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国家一级指挥家于海关于音乐方面的亲自指导吗?
央视名嘴欧阳夏丹、任鲁豫、蒋小涵、栗坤为你们学校主持过晚会吗?
有听过大导演黄健中、谢飞的学术讲座吗?
我有!
我有!
我都有!
我们科德学院在各行各业的资源真是让人佩服佩服!
上图!
康辉 鲁健 郎永淳 赵普
欧阳夏丹 蒋小涵 任鲁豫 姜昆 唐国强
黄宏 于海 莫华伦 黄健中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来过科德学院的名人名家
每一次的聆听,都有不同的感受。
他们以不同的讲授方式,激励着我,滋养着我,教育和影响着我。
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鼓励着我成长。
感谢以上所有我的老师们,
也感谢为我们提供这一切的---我的科德学院。
往期推送
文案素材:郑君臻、董元浩、刘钦、孙嘉良
编辑:刘唯
审核:张婷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