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在美国布卢明顿举行的第36届国际有机岩石学大会上获悉,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罗情勇副教授获国际有机岩石学会Ralph Gray奖。
Ralph Gray奖是为纪念著名的美国煤岩学家Ralph Gray而设立的,用以表彰在煤和有机岩石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授予一项研究成果。罗情勇因对古老海相烃源岩中笔石表皮体的有机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获得该奖,获奖成果为“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ptolite-bearing sediment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rmal maturity assessment”(该成果2018年发表在国际能源地质领域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5卷)。
罗情勇一直坚持古老海相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入职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在我国上扬子和华北地区的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古老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成因机制和演化特征、非常规和常规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等领域取得了较重要的进展,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
国际有机岩石大会是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The Society of Organic Petrology)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国际上煤地质学、有机岩石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会议。
双喜临门!中国地质学会第17届青年地质奖(金银锤奖)评审结果也于近日揭晓,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另一位青年教师,宋到福副教授获中国地质学会第17届青年地质奖—金锤奖。
宋到福主要从事有机地球化学、油藏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各类横向课题10余项。共发表专业论文21篇,其中在国际性专业主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在有机地球化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性认识与成果。
本次获奖主要是由于他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北疆地区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国内外罕见的叶片状角质煤,此特殊煤种在我国北方地区泥盆纪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此外,在该角质煤中还首次鉴定出国内外文献从未报道过的降阿替烷等四个系列,共25种新的四环二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
首次提出、证实硫酸盐热还原蚀变作用(TSR)是导致塔里木盆地部分探区原油轻烃Mango参数K1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TSR作用导致原油轻烃K1值升高的化学反应机理。基于原油轻烃Mango参数K1值的恒定性(始终恒定在1.0左右)且其基本不受其它次生作用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轻烃参数K1值可作为指示原油遭受TSR蚀变的有效标志。
探索开发原油和烃源岩的轻烃地球化学信息,将轻烃组成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塔里木盆地重点探区混源油/混合油的油源判识和成藏问题。
向两位优秀青年教师表示祝贺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微信公众号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