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够与你共享一颗行星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又是一年夏秋之交,北外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他们在此开启人生新篇,与走过七十八载春秋的北外一齐谱写未来。
虽说只有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能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但是入学近一月的语言类新生们亲身经历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后,早有万千思绪想与我们诉说,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19级印地语 东北小伙W君
第一周会有些不适应,没有高中式的耳提面命,更多靠自律自觉,好在逐渐适应了大学的这种节奏;生活上一切需要自己打点,刚开始难免有些慌乱,但也在逐渐适应。生活也不再只有学习,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社团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时会想家,但是忙碌起来就不那么想了。我们室友间会尊重差异,互相包容。近期打算努力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提高自己英语听力口语水平,增加名著阅读量。
19级阿拉伯语 铁成豪
从对北外的憧憬,仰望,紧张,焦虑,到发现北外的可爱与独特,她比想象中更加亲切与温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树立起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不再紧张,学会变成一份阳光,去温暖身边每一位北外人。必须要吐槽下阿语的字母,就好像把沾了墨水的方便面拍在白纸上,很难,也充满挑战。喜欢上阿院,喜欢上阿语,愿意为之付诸努力。
最后说一段难忘的迟到经历,是那次长长的迟到,让我意识到规划自己时间的重要,希望在接下来的北外时光里,能协调好生活与学习,协调好时间,全力奔向自己心中的理想!
19级日语 黄络涵
我离开故乡,踏上未知的土地,起初总有一丝彷徨与迷惘,但我也知道,前方正在等待着我的,是一片崭新的未来。小巧玲珑的校园与斯文随和的舍友,是我对北外的初印象。清风徐来的小碧池、图书馆中的琅琅书声、随处可见的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健儿,都在向我展示北外的青春与活力。前几天是中秋,中秋的月亮很圆,就像家乡的月饼一样。我有时候很想家,但我知道,我要让我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对得起我的这份思念,才对得起我和家人之间的远隔千里。
19级 俄语 陆瑶
从高中“跳槽”到大学,我感受到的是自由,我们成了时间的主人,更应合理规划,在仅有一次的四年时光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缘分这东西真是妙不可言,和北外相识是在那张小小的校报,似乎是感受到了北外的召唤,我抓住了它,终有幸成为俄语学院的一名学生。这些时日身边的人似乎都在说俄语难,而经历一周学习后的我想说:一切的难易都是相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正是这种意义上的难,让我能够磨砺意志、提高学习能力,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充满希望的旅途,胜过终点的到达”,东西院穿梭的日子让我见证了北外并非印象中的小,愿自己能够在这段充满希望的旅途中“破茧成蝶,不负韶华”!最后有个小期望:地下通道赶紧修好哇,这样同学们东西穿梭就更安全啦。
19级法语 匿名
来之前以为北外很大,但是真的站在北外的校园里才发现,北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北京真的很热,多少有点不习惯
新生研讨课真的选不到啊,有点难过。但是班主任老师真的太好啦,让我很有学习的动力。刚来的时候会有很多学姐热心帮忙,以后我也想做一个暖心学姐。
寝室的地域差异还真的挺大的,最北边到东北,最南边要到上海,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相处的都很开心,希望以后这样的差异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乐趣!并没有很想家,虽然第一次体验住校,但吃着校园周边的美食,听着室友各式各样的方言,逐渐学会独立自主,一切的一切都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快乐,所以想家的情绪就自然很淡啦。
会坚持早起,坚持吃早饭,学习上有问题多向老师请教,合理安排时间,总之,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尽可能精致啦!
19级芬兰语 匿名
我开学以来学习生活都特别充实,特别快乐,我觉得不管是在系里,还是在寝室里,大家相处的都特别融洽。大学生活相对而言自由一些,但是,自由的同时也会特别考验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上大学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种能力上的转变和培养吧。
我们寝室同学来自五个地方,有南方也有北方,差异其实还挺大的。但是大家尽量互相去了解,就会觉得挺有意思的。对于文化上的差异,大家会问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还会分享一些土特产,互相学习对方的方言之类的,比较有意思。
希望在未来大学生活,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锻炼身体。
大学生活有苦有乐有声有色,除了语言类的同学们,其他非语言类专业和复合型专业的新生们对此也感触颇深,或是思乡或是自省,或是把握现在或是展望未来。我们将在下一期的内容中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北外初体验。
封面:北外招协设计组
插画:北外招协设计组
文案:北外招协策划组
排版:陆媛 何天校 胡文曦
摄影:赵蕊 李亚儒 何天校 朱诗卉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