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学期开始,教务处根据学校停课不停学的整体部署,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在线教学覆盖本科全部课程。每门课按照专业课线上不少于三分之一、理论文化课线上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要求,依据本学期课表开展教学活动。教务处联合网络中心搭建2个平台(云课堂+雨课堂),1个视频会议软件(钉钉)以及其他软件(微信、腾讯、瞩目)进行教学。本学期线上教学共开设课程213门(必修162门+学堂在线公选51门),381门次,涉及全部6个专业20个专业方向60个教学班1370名本科生。仅开学第一周涉及课程使用各类软件平台95门次,具体使用钉钉、云课堂、雨课堂、微信群等平台69门次,其他线上平台10门次,线下自修16门次。
目前学期过半,为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务处收集整理各教学院系在线教学典型课程材料,后期给予课程设计培训、现代技术手段指导、教学项目等方式,进行培育和扶持,探索北舞经验,打造线上教学典范。
疫情期间我校的线上教学,倒逼着师生在传统教与学观念上的转变。疫情之前开展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舞蹈专业课程,教师主宰充满仪式感的“教室气场”。随时与学生的肢体互动,会直接感受知识传递与掌握。但是在线上开展教学活动,如果教师无法实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状况,势必导致授课目标与效果脱钩。如何有效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等效”,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观念的转变。如何获得实时交流的反馈数据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改进我们教学方法途径之一。把握我校“百**在线教学”的“筋骨”,必须遵循“学习目标为筋,实时交流为骨”的基本原则。“等效”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教授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为支撑课程的“筋”;实时交流的“骨”尤为重要,是为了采集数据、随时反馈调整,进而确保“等效”。
思想政治工作与教材体系相融合
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疫情期间,教师们把专业知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结合舞蹈的文化艺术特色和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优势修订教案,积极探索德育元素和教育功能在课程中的有效路径和生动体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我校思政部的刘达丽、张艳、韩非凡三位教师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结合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疫情,录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专题音频课程,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科学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同学们积极搜集疫情防控一线的英雄故事和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抗疫创作,共同学习和汲取英雄的精神和智慧
教育学院屈红梅、靳金两位教师讲授的《素质教育舞蹈》课系该院研发的原创性课程,以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跨专业跨学科为特色,旨在通过舞蹈实现“全人”教育。开学第一节“课程导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重在激发学生结合此次抗疫防疫的亲身经历,多视角地观察、分析从而引导他们在系统性的反思中,理性对待自身“核心素质”、“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合利用网络交互、智慧教学工具
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交互、智慧教学工具可解决实时交流数据实现采集和反馈,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无形的“教室”,实际上这个“教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资源和空间。
人文学院慕羽老师讲授的《西方舞蹈史》课程是通过“雨课堂”授课。同学们在课件下实时的提问、回复、留言、点赞,所有同学均可参与,让提问变成巩固拓展学习的一大重点,全班22人共分四个组,在小组讨论时自由分配任务、选择学习与汇报方式,带给同学们十分包容的个性学习的空间.
人文学院毛毳老师讲授的《舞蹈鉴赏与批评》课程在开课前一周做了线上教学愿望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是否进行延伸阅读和更为深入舞蹈本体特征的学习。了解学生情况后,老师为同学们制定了清晰的开课指南,提供了明确的核心书目,作为线上教学准确、提升互动效果的保障。
教育学院陈汐老师讲授的《舞蹈素材与教学法》课程中,教师利用慢放功能,将单一动作、短句的示范视频进行慢放,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捕捉舞蹈动作的要点;使用快放功能,帮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同框拍摄”的方式,以不同空间同跳一支舞的形式,进行课下线上同框练习。学生在虚拟的群体性练习中,既能够互相帮助、促进学习,又增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运用“合拍拍摄”的方式进行自我纠正。合拍拍摄就是学生与教师示范的舞蹈视频进行同一画面的录制,这种方式是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可以直观进行对比,寻找问题并自行纠正。
另外,教师们还积极尝试各类教学平台,扩充教学资源。创意学院《现代舞剧目》课程,高山老师创建「舞资」微信群,群内总人数达616人,人群包括师生、编导、舞者、自媒体、舞评人等。疫情期间,学生在此平台就能获得世界各地的舞蹈资讯及资源。
中国古典舞系《敦煌舞》课程,史敏老师借助“数字敦煌”和简述敦煌舞蹈文化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学习和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形象,使学生的认识从理性和感性方面都得到提升,加深对敦煌舞蹈文化的学习。
人文学院国际交流教研室利用iSmart英语学习软件、钉钉在线课程直播以及微信群辅助教学。教师给学生补充大量的在线英文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来源:教务处
文字:胡淮北、王小敏
图片:各院系
排版:李海明
责编:刘菲
总第 648期
2020 第 55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