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研专业 | 行政管理

北体招生,艺考

北体招生

2021-10-20 08:54:05 文/沈雅雯 图/韩冬

关注

寄 语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是中国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学校第一个建立的二级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管理人才。进入新时代,学院积极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己任,不断创新体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积极拓展办学资源,为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社会组织培养新型管理人才,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欢迎有志于投身体育事业,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同学们积极报考。

专业简介

2017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专业设有体育行政管理、体育政策研究、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和运动队管理四个研究方向。

人才培养

行政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掌握扎实的公共管理和体育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公共管理和体育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体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恪守学术研究规范。

2.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系统掌握通识类、学科基础类、公共管理和体育学科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公共管理及体育管理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深刻把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恰当使用现代化工具,对公共管理、体育管理领域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并应用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对公共管理、体育管理领域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能够胜任体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4.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外文献检索,了解本学科国际发展动态。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并具有较强听、说、写、译的能力。

5.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

6.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7.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公共事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专业领域活动实践中能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本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努力拓展国际化办学模式。与英国拉夫堡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美国罗格斯大学、欧洲大学皇家马德里研究生院建有1+1+1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并对优秀学生赴国外学习进行资助。学院与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院系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信息交流联系,定期邀请国外知名学者讲学,近三年成功举办了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中国体育赛事安全发展论坛、中德体育论坛、中挪体育论坛、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等学术活动。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4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人,占总人数的50%,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9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总人数的83%。本专业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 3名。学院还聘有法国里昂商学院西蒙·查德威克和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于尔根·米塔格教授等客座教授2名。

肖林鹏

艺考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时期体育决策咨询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行业职业技能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成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体育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教育部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委托课题30余项;主持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6项;主编著作、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以独立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0余篇。作为起草人完成《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研制。主编国内首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报告(2020-2021)》蓝皮书。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体育政策、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体育经纪人管理、体育发展战略。

邹新娴

艺考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公共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冬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所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河北省咏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研究院核心专家、北京咏怀体育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长期致力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反兴奋剂管理体制等体育制度与政策研究,担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编写专家组成员和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听证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全民健身智库体系建设方案》《全民健身模范市(县)标准》和《雄安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方案》。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7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公共服务、反兴奋剂管理体制。

张春萍

艺考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2012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首批培养人员,中国体育产业信息网特聘专家,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特聘专家,2013辽宁全运会总督导助理,体育经纪人培训师等,兼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体育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研究》、《我国体育产业信息网站运营模式研究》专著2部,主编《体育赛事管理》等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参与体育管理学相关教材5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校级自主课题3项,参与国社科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CSSCI与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等。曾荣获国家体育总局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二等奖,荣获省部级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赛事管理、体育政策、区域/城市体育管理。

李圣鑫

艺考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英国考文垂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曾获北京体育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积极贡献荣誉称号。兼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体育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体育大学)副主任、法国里昂商学院欧亚体育产业中心学术顾问、世界休闲论坛·金海湖智库专家、河北体育智库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与区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体育专委会委员、江苏省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人事司、青少年体育司委托研究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5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会议口头报告30余次,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6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体育政策。

许焰妮

艺考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雪城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与区域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府际关系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冬奥会促进区域体育协同发展的效应测度及优化机制》和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现状与应对路径研究》等科研项目,参与地方政府委托的体育发展或区域发展相关横向课题十余项。在CSSCI及同行评议的英文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篇,在国内外前沿学术会议上多次进行论文宣讲。曾获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科学研究工作重大业绩奖、北京体育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2021学校事业发展优异贡献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政策、体育治理与区域体育发展。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体招生-悦研专业 | 行政管理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