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34门新建通识课程即将开始选课(第二期)

关注

新建34门通识课程推介

为持续推动教育教学一体化和本研一体化改革,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我校集中优势师资新建34门通识课程,分属于人文社科模块、科技探索模块、逻辑推理与哲学智慧模块、艺术审美模块、全球视野模块5大模块。经过前期各门课程老师的精心准备,通识课程盛宴正向我们袭来。

在2021级新生选课即将开始之际,官微将分四期推送,提供每门课程的基本信息和课程介绍。请各位2021级的小伙伴们认真浏览每一门课程介绍,结合自身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通识课程。

第二期

《空天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

课程负责人:霍宏涛

课程组成员:李春宇 张雅丽

开课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2学时/周

课程模块:科技探索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霍宏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第二届全国公安系统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空天信息技术公安应用和视频图像处理与分析。近5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高分遥感应用系列专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在研国家级项目2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超千万元。主持完成的局部遮挡人脸识别与侦测关键技术获2018年度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nformation Science、光学学报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15篇。

课程简介

空天信息技术属于高新技术,是典型的“卡脖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获取各类时空情报信息。人类社会90%以上的活动信息都与时间、空间相关,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太空中有多少颗不同类型的卫星在工作?北斗卫星如何实现手机、车辆终端全球导航?如何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全球城市灯光指数?空天信息技术如何用于围捕搜捕犯罪分子?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本课程讲授内容中得到回应,也会布置任务要求同学们协作完成一个具体的案例应用分析。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熟悉空天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空天信息技术在反恐、禁毒、边境防控等公安主体业务中的具体应用。我们会以智慧警务为出发点,围绕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空天信息技术在公安、军事等行业应用情况开展教学,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如何通过地物的“指纹”识别目标、如何通过遥感技术给地球测“体温”,反演地球表面温度分布情况;

二、使学生了解我国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如何实现精准定位,其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并介绍北斗导航卫星对于我国经济、军事等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汽车导航、网约车、手机定位…地理信息已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地理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您可曾感到惊奇和迷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将引导学生了解精确美观的各种地图是如何制作的、车载导航是如何选择最优路径的?

四、空天信息技术作为迈入全互联时代涌现的前沿新兴技术,作为共和国预备警官应当了解其在公安反恐、禁毒、边防管理等公安业务中是如何发挥其巨大作用的?

五、随着空天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对地观测的手段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军事情报获取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当了解其在军事中的应用情况。

空天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不仅注重传授空天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更强调提升学生利用空天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公安实战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逻辑写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实战需求分析挖掘和技术转化应用的问题意识。

本课程计划分别邀请北斗导航和遥感国防应用领域的两位专家进行课外讲座,系统深入讲述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行业领域的北斗规模应用情况,以及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应用情况。

课程大纲

第一章:遥感技术原理及应用

1、走进遥感世界

2、地物“指纹”与光谱的奥秘

3、擦亮遥感卫星的眼睛

4、给地球测体温

5、地球之外的火眼金睛

第二章: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及应用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原理

2、GNSS定位工程应用

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地信息系统空间数学基础

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组成与特征

4、空间分析

5、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实战应用

第四章:空天信息技术公安应用

1、空天信息技术在反恐中的应用

2、空天信息技术在禁毒中的应用

3、空天信息技术在边防管理中的应用

第五章:空天信息技术军事应用

1、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在军事中的应用

2、高时间分辨率卫星在军事中的应用

3、高光谱分辨率在军事中的应用

4、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军事中的应用

第六章:空天信息技术其他行业应用

1、空天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2、空天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监测的应用

3、空天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4、空天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 梅安新, 彭望琭, 秦其明, 刘慧平. 遥感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孙家抦.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李小文, 刘素红. 遥感原理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8.

4. 赵英时.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03.

5. 赵琳,丁继成,马雪飞. 卫星导航原理及应用[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6. uRajat Acharya(著),袁洪,徐颖,陈夏兰(译). 卫星导航基础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7. 鲁郁. 北斗/GPS双模软件接收机原理与实现技术[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8. 汤国安,刘学军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龚建雅.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1

10. 张新长,辛秦川,郭泰圣,何广静.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成绩比例

课程要求学生按时出席课堂授课,并按时完成提交课后作业。通过期末开卷考试和课后作业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课程综合成绩按照以下方式加权:课后作业40%,期末考试60%。期末开卷考试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一个空天信息技术公安应用的具体案例分析或应用。

《化学与社会》

课程组组长:李开开

课程组成员:姜红,范琳媛

开课学院:侦查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3学时/周

课程模块:科技探索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李开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刑事技术、物证检验、光谱分析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公安部科技计划项目2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编制2项。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编教材4部。获得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优秀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首届板书大赛青年组二等奖及首届微课大赛优秀奖。在《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科研杰出贡献奖。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理解化学,了解化学中的哲学思想,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在哲学、能源、环境、材料、生命、生活、公共安全和法庭科学中的突出作用。思考化学何关人文,何关我们?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介绍化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观点的来龙去脉,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研究和探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展趋势、最新学术成果、重大实践问题等内容。本课程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向科技前沿拓展,同时加入公安特色;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中逐步提高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培养文理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培育学生跨专业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前提背景下,本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能够促进学生文理兼修。着重培育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人文和哲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自我、对人类、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化学知识批判性地分析思考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考深度,使各专业新生具备交叉学科思维和基本的科研能力,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线上慕课、线下大班授课和小组研讨的教学形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调研与统计。培养基本科研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形成交叉学科思维,了解科学研究规律。提升学生参与度,增进师生互动交流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选题、查阅资料、制作PPT、答辩等环节取得“小组展示”成绩。

课程大纲

第一周:化学与环境

本专题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出发,介绍环境化学、绿色化学、能源化学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二周:化学与生活

本专题将讨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性,包括食品化学、药物化学以及无所不在的材料。

第三周:化学与公共安全

炸药能够应用于工程建设以发展国民经济,然而爆炸案件的发生也危害着公共安全。本专题结合实际案例,了解常见炸药化学品的发展情况、性能指标和爆炸性能。

第四周:化学与法庭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司法部门已将物证鉴定结果作为重要的诉讼证据。本专题讨论如何利用化学手段对犯罪现场的物证进行分析检验,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依据。

第五周:期末小组展示及论文撰写

参考书目

1.蔡苹主编.化学与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二版.

2.凯瑟琳·米德尔坎普等编著,段连运等译. 化学与社会,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第八版.

3.柏廷顿著,胡作玄译.化学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

4.唐玉海,张雯主编.化学与人类文明,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年第一版.

5.王景翰等著.法庭科学与化学, 群众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40%=慕课学习20%+课后小测验10%+在线讨论10%

2.期末60%=小组展示30%+小论文30%

3.课堂参与或讨论优秀者将在满分范围内适当奖励分数。

《国际关系史》

课程负责人:李皛

课程组成员:梅霖 周古乐 苏敏

开课学院:涉外警务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3学时/周

课程模块:全球视野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主讲教师,李皛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2006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历史研究中心,201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学院教师,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疆学,涉外警务,**。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校教学改革等项目若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著作多部。团队教师梅霖、苏敏、周古乐,均为涉外警务学院青年教师,梅霖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其余为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涉外警务、外国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

课程简介

无论是出于经世致用的抱负,亦或仅出于个人兴趣,历史对相当多的人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之下,学习国际关系的历史对我们更明智地认识和对待当下时局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本课程将在同学们既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国际关系史简明而完整、连续的全局框架,揭示连接过往与现在的线索,启发从过往理解现在、乃至探究未来的思考。

人类社会的历史并非如自然界般的物质存在,物质力量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终究要通过难以捉摸的人的能动性来体现,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如自然科学一般使用数据和模型从过往预测未来——那些试图这样作的人,没有一个预测到了苏东剧变、08年金融危机或“反恐战争”的结局。历史学的传统方法——基于研习者个人经验、立场与风格的对历史叙事的考证整理、宏观思考与哲理思辨,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继续成为睿智洞见与英明决断的重要来源。在本课程中同学们也将初步学习并尝试这一方法。

国际关系学起源于历史研究,修昔底德、孙武、马基雅弗利等先哲在千百年前所作的历史考察至今仍支撑着本学科的若干基本原理。对国际关系历史的记叙、论述、思考和解释对本学科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最重要的意义。今天世界的面貌,决定于500年来肇始于欧洲的现代世界体系的发展,即所谓的“全球化”进程。霸国强权,岂有定数;英雄伟人,天命谁属;神机英略,何故成空;机缘巧合,竟启鸿业。本课程以世界体系为着眼点,以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支点,以大国崛起和大国关系为重心,以问题为引导,带领同学在史实与思想的迷宫中探索,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统领下,尝试以宏观和理论化的思考,解读列国争雄、纵横捭阖背后的科学规律与时代意志。

课程大纲

第1周 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秩序与世界格局

第2周 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发端:从地理大发现到法国大革命

第3周 殖民帝国体系的兴衰与全球霸权的争夺:从维也纳体系到世界大战

第4周 超级大国的对峙与“第三世界”的奋斗:“冷战”及其结局

第5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危机的挑战与新共同体之路

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或袁明:《国际关系史》

对于有兴趣深入学习、探究国际关系史及相关问题的同学,可继续选择性阅读以下书目:

1、剑桥世界史系列

2、【美】詹姆斯·多尔蒂:《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3、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末)》

4、时殷弘:《战略二十讲》

5、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

6、【德】路德维希·德约:《脆弱的平衡:欧洲四个世纪的权势斗争》

7、【美】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8、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9、【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0、【美】伊曼纽尔·莫里斯·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11、【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2、【法】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

13、【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14、【荷】H.L.韦瑟林:《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

15、【德】俾斯麦:《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

16、【英】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

17、【美】马汉:《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18、【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19、【巴西】路易斯阿尔贝托莫尼斯班代拉:《美帝国的形成:从美西战争到伊拉克战争》

20、【美】悉德尼·布拉德肖·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21、【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2、【英】亚当·图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崩溃:金融危机十年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

23、【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24、【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25、【美】约翰·托兰:《日本帝国的衰亡》

26、【美】尼古拉·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学》

27、沈志华:《冷战史二十四讲》

28、【美】罗伯特·M·盖茨:《亲历者—五任美国总统赢得冷战的内幕》

29、【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30、【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1、【美】理查德·哈斯:《良机:美国改变历史进程的时刻》、《失序时代:全球旧秩序的崩溃与新秩序的重塑》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40%=考勤20%+课堂提问、讨论20%。

2.期末小论文60%。

3.协助教学管理、参与课堂讨论表现突出者将在满分范围内适当奖励分数。

《影视中的犯罪》

课程负责人:秦英

课程组成员:靳高风 张学超 黄冬

开课学院:犯罪学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4学时/周

课程模块:艺术审美模块

艺考

课程团队介绍

靳高风,男,犯罪学学院长,教授,国内知名犯罪学专家。多年从事犯罪学相关研究,在犯罪预防、有组织犯罪、暴力犯罪及其预防、反恐怖主义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著有《犯罪学的发展与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反恐防爆公民手册》等著作。授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张学超,女,犯罪学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犯罪学相关研究,在犯罪预防、青少年犯罪、罪犯矫治等方面颇多建树。著有《罪犯矫正学概论》、《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程》等著作。授课经验丰富,生动活泼。

黄冬,男,犯罪学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犯罪学、公安学相关研究,授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次获得教育部及北京市授课奖项。

秦英,女,犯罪学学院讲师,多年从事社会学及犯罪学专业英语教学,在青少年犯罪、犯罪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曾翻译《牛津犯罪预防指南》、《亲历宗教(西方卷)》等多部著作。授课生动活泼。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专为新生量身定做。犯罪问题研究绝非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它是应该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从实践走向理论的课程。以此为宗旨,本课程引人一系列精心设置的经典犯罪影片,充分利用电影《天生杀人狂》、《七宗罪》、《肖申克的救赎》、《隐秘的角落》等经典影视作品,生动诠释典型犯罪行为和社会常见犯罪现象。课程所选的影视作品,涉及了犯罪问题研究中的几乎全部犯罪类型: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妨碍公共秩序的犯罪、环境犯罪等。课程组教师均有多年的专业积淀,将由浅入深,阐释典型犯罪人的特点及犯罪形成的机制机理,并指导学生能够认识身边的犯罪和开展自我防范。

课程大纲

第一讲:犯罪人的形成 ——影片《天生杀人狂》赏析

第二讲:暴力犯罪的形成——《七宗罪》、《命案23年赏析》

第三讲:情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第四讲:人际交往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隐秘的角落》赏析

参考书目

1、切萨雷.龙布罗梭,《天生犯罪人》,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

2、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信出版社,2015.

3、冯.李斯特,《论犯罪、刑罚与刑事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4、卡特考斯基,《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分析与矫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30%,主要为课堂参与发言讨论。

2.期末考核70%,结合课堂上讨论的题目完成总结性文章,其中,有合理的个人观点者加分,能与理论相结合者加分。

《人文社科经典导读》

课程组组长:王智慧

课程组成员:尚景建、冯小龙、程郁、王一波、谢君、侯潇潇、诸葛瑞强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2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王智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公安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安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作为子项目主持人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公安部理论及软科学项目1项目,参加省部级质量工程1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3项,主编教材4部,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讲授中外人文社科领域中的经典名著,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打开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博雅品味,养成学生君子人格,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涵养人文情怀,对自己所处的新时代、对未来之路有更理性、更清醒地认识,提升自己作为预备警官的理论水平与人文素养。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参考的经典阅读书目。课程组整合了校内的优质师资力量,突破专业教育的束缚和思维惯性,在知识结构、学术视野、思维方式和授课方法等层面都实现了由专业教育向博雅教育的创造性转换,为大一新生献上一道精神大餐。

课程大纲

第1周 《周易》导读

第2周 《老子》导读

第3周 《庄子》导读

第4周 《孙子兵法》导读

第5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第6周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导读

第7周 《第二性》导读

第8周 《平凡的世界》导读

参考书目

1. 李建中:《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

2. 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3.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9年。

4. 黄朴民:《<孙子兵法>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18年。

6. 周嘉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

7. 海德格尔,《尼采》,商务印书馆,2002年。

8.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舒小菲译),西苑出版社,2009年。

9. 凯特·柯克帕特里克,《成为波伏娃》(刘海平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

10. 路遥:《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

成绩比例

课程要求学生按时出勤,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堂作业。通过期末考查和课堂作业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课程综合成绩按照以下方式加权:课堂作业40%,期末考查60%。

1.过程性考核40%=出勤20%+课堂讨论20%

2.期末论文60%

3.课堂参与或讨论优秀者将在满分范围内适当奖励分数。

《传统治安治理文化专题》

课程负责人:谢惠敏

课程组成员:李春勇 邹湘江 李江涛

开课学院:治安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2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谢惠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治安管理、治安事件处置等。从事治安教学多年,关注古代社会治安治理思想和实践,结合社会治理、社会治安治理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本课程的形成是多年学习研究的结果。

课程简介

在致敬传统中关注现实,在古今贯通中探寻真知。优秀传统治安治理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选修学习本课程,对传统社会治安治理,知其大略,知其要义。

本课程从警察作为社会治理者、治安治理者视角,讲授传统文化中的治理理论与实践。学习要义,经世致用。公安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管理者、治安治理者,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中如何进行社会治理、治安治理的相关知识,有利于选课学生完善社会治理、治安治理知识结构。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儒家“德治”“教化”与社会治安治理

第二讲 儒家“礼乐”与社会治安治理

第三讲 法家“法术势”与基层社会治安控制

第四讲 治理者执法者的自我德性修养

第五讲 两汉官吏社会治安治理:循吏、酷吏

第六讲 王阳明基层社会治安治理

参考书目

1.《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人民出版社

2.《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出版社

3.论语、史记、孟子、荀子、礼记等相关篇章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5.费孝通:乡土中国

成绩比例

课程要求学生按时出席课堂授课,并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后作业。通过随堂考查和课后作业辅以辅助教学(讨论)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课程综合成绩按照以下方式加权:课后作业20%,期末考查80%。

《大数据导论》

课程负责人:颜靖华

课程组成员:胡啸峰 林艳 孙海春 曾昭龙 宋振锋 陈鹏

开课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4学时/周

课程模块:科技探索模块

艺考

课程团队介绍

《大数据导论》课程组由“数据警务技术”专业全部教师组成。授课教师均具备相关专业的学习背景,其中博士9人,高级职称11人,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团队专业背景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梯队完整。近年来,课程组多位教师面向数据科学与技术领域,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为本课程的建设与讲授积累了大量素材、奠定了深厚的研究基础。

课程简介

第一篇:数据篇

本篇是整个课程的开篇和基础,首先介绍人类数据思维的形成与演进历程,介绍经典统计学与当代数据科学中关于大数据的基本认识,从而阐述大数据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的概念边界,在此基础上,聚焦本领域(数据警务技术领域),介绍公安大数据的概念、范畴、特点。

第二篇:计算篇

本篇首先介绍人类计算思维的起源、发展、革新,进而介绍与计算思维相匹配的计算工具(即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其当前发展水平及大数据科学技术领域的赋能场景。在此基础上,介绍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高性能计算的重要价值,简要阐述其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云计算、边缘计算、端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云、边、端协同的方法和应用。

第三篇:模型篇

本篇首先介绍用于数据分析的经典统计学模型,进而针对大数据分析的特点和典型需求,介绍机器学习方法的基本原理,举例讲授机器学习中数据处理、模型构建、性能评估等重要环节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概述支持向量机、决策树与集成学习等基础方法,结合案例,重点介绍贝叶斯分析与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当前广泛应用的方法。

第四篇:应用篇

本篇首先介绍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然后重点介绍大数据在公安主要业务警种中的应用案例,介绍如何利用多源异构数据、高性能计算及数据挖掘模型实现业务赋能,进而阐述公安大数据应用对实战的辅助、支撑乃至驱动和引用作用,从而展望公安大数据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公安大数据应用中的法律、伦理、隐私与利益问题进行开放式研讨。

课程大纲

第1周 实证研究方法含义、分类及应用范畴

第2周 实证调研访谈技巧与学术问卷的设计原则

第3周 问卷调查的因子探索、回归分析技巧及软件操作演示

第4周 时间序列、面板数据、Logit回归等方法的使用及演示

第5周 层次分析法在指标权重评价中的应用及演示

第6周 公安特色试验设计原则、方案及数据处理

第7周 学术论文选题技巧、写作步骤及规范简介

第8周 小组期末研究论文报告

参考书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ViktorMayer-Schonberger,等.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刘鹏,张燕,付雯,陈甫,李法平,大数据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4、[美]托马斯·埃尔著,彭智勇译,大数据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5、陈晓宇,云计算那些事儿:从IaaS到PaaS进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6、[希]西格尔斯·西奥多里蒂斯,机器学习:贝叶斯和优化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7、李连江,戏说统计:文科生的量化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8、邱锡鹏,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9、周志华,机器学习[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成绩比例

1、学生按时出席课堂授课20%;

2、课堂撰写小论文30%;

3、期末考试50%。

《论语》通讲

课程组组长:朱闻宇

课程组成员:程郁 谢君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3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朱闻宇,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安文化教研室讲师、副主任,公安文化方向硕导。2006、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古典文学硕士,2013年北京语言大学古典文学博士,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古典文学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及文献(先秦)、公安文化,出版专著《文明的童年——中国神话传说》《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研究》等5本,在《光明日报》《文艺评论》《中国文化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课程简介

《论语》是理解孔子思想、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六经之籥,是中国古代智识阶层人人必读之书,其中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君子之道、家国情怀等思想在当代依旧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朱子语类·学四·读书法上》云:“读书须教首尾贯穿。若一番只草草看过,不济事。”本课程采取章句解读的方式帮助诸生“通读”论语,兼用主题串讲的方式帮助诸生“通透”理解孔子思想,树立读《论语》之正梁,于阅读中变化气质,探寻“通达”学问,在生命长河中读好论语、用好论语。

课程大纲

第1周 绪论:劝读《论语》。讲授《论语》基本知识,示范讲授学而、为政;布置学生主讲任务,诸生分9组,每组负责2章。

第2-6周 论语通读。小组释读各章,分享感悟;听者提问、讨论;教师点评、补充。课程以讨论为主,以期师生之精神性灵皆能涤荡与伸展。以下为各章侧重:《学而第一》为学观;《为政第二》德治与孝道;《八佾第三》礼;《里仁第四》仁与义;《公冶长第五》品评人物;《雍也第六》中庸;《述而第七》教育观;《泰伯第八》出世与入世;《子罕第九》时间与生命;《乡党第十》仁的实践;《先进第十一》孔门四科;《颜渊第十二》弟子问仁;《子路第十三》观远化;《宪问第十四》君子小人;《卫灵公第十五》忠恕之道;《季氏第十六》交友之道;《阳货第十七》道不远人;《微子第十八》知其不可而为之;《子张第十九》德音余响;《尧曰第二十》知命。

参考书目

《论语》注本浩瀚,诸生可自行择取,或白文自注,纸媒、电子皆可,不必拘泥形式,读书能有切身体会与所得为要。

以下是代表性注本,可凭此一窥孔门堂奥。

1.[魏]何晏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注疏(《论语注疏解经》),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三经注疏整理本、中国致公出版社本。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3.[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

4.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

成绩比例

课程要求诸生按时出席,自带《论语》白文或注本,成绩(100分)按照以下方式评定:

过程性评价(50分):小组释读40分+课堂讨论10分。

结课考试(50分):撰写800字《论语》小论文,电子版。

来源丨教务处

编辑丨公大官微工作室

点亮在看,为公大点赞!

温馨提示:在浏览“上新了!34门新建通识课程即将开始选课(第二期)”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新了!34门新建通识课程即将开始选课(第二期)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