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师说新语”栏目
征集了2021级本科新生与北师大的故事
从初相识,到终相遇
从遥遥过往,到迢迢未来
它关乎信念,也关乎梦想
让我们聆听这群新师大人的青春声音
万杨凝睿
校区:北京校区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
毕业中学: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我的高中班主任曾说过:“无论年龄多大,经历过高考,就算成年。”
”
12
壹.偶遇
我一直觉得,和师大的相遇,是一场意外的缘分,也是无数次偶遇所堆砌出来的必然。
和很多高三学子一样,我在刚进入高三时对自己未来就读哪所大学并没有太多细致的规划,也并非热诚地钟爱于某一所学校,非它不可。我总是留给自己选择的空间,用当下的成绩推断自己的未来。
把北师大放在心中的月光宝盒里,是在了解了黄文秀师姐的故事后。“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献身于脱贫攻坚前线战场的年轻的饱含热血的生命,让我惋惜不已,并且震撼于师大人所展现出来的大义。我一直佩服那些意志坚定,初心不改的人,也曾无数次希望自己在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生命里,能与这些人的灵魂有丝丝共鸣,所以我向往师大,向往它“木铎传金声,悠悠百余年”的传承,向往它所滋养出来的饱含信念和使命的土壤。
12
贰.积淀
成都七中距离北京师范大学1844km,这条路,我走了1095天。
如果问我高中三年里最享受的是什么时候,我一定会答“高三”。我会一直感谢我的高三,充实、有序、饱含活力是我高三生活的主基调。虽然它充满起伏,常常让我经历低谷,但回想起那段时光,我还是觉得自己无比幸福。
还记得一诊前夕的准备阶段,一模前的埋头苦干已经让我疲惫不堪,焦虑不已,迟迟无法调整到一个相对平和坦然的考试状态。一向很放心我的班主任在了解我的状况后叮嘱我要先稳住再冲刺;语文老师满怀笑意和善地告诉我“你的实力在那儿,不必担心”;数学老师更是常常让我给她讲题,细细聆听,并不时提醒我要对自己保持自信;物理老师用充满干劲的口吻鼓励我“继续加油,稳中求胜”......这些不断涌现的声音抚慰着我,温暖着我,让我可以继续勇敢前行。
我很幸运,在高中时遇到了优秀可爱的他们。在课间、在中午午休、在晚自习结束、在那些点点滴滴的时间缝隙里,我的脑海里无数次回荡着他们的话语,让我从此更加从容,更有力量。
12
叁.直视
成人礼上,易校长讲到:“成都七中要培养信仰坚定、品德高尚、勇担责任、会思考、懂感恩的学生,比分数更宝贵的是深度的思考、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
成人礼后,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要成为哪种人才能不辜负所接受的教育,我该如何成长为那样的人,在当下的多个选择中又应该走哪一条路。深入的思考让我逐渐看清了自己,明确了想要的未来,于是我选择了强基计划,并在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中毅然选择了北师大。我希望自己在紧随国家改革的步伐中,落地于最原始,最纯粹的学术,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能够以己之身,承担这个时代给予我的责任。
7月,我查到了北师大强基计划的录取结果,收到了四川省教育厅的短信通知,领到了千里外邮寄而来的录取通知书,被打动了很多次,也热泪盈眶了很多次。我无法明确地描述这种复杂的情绪意味着什么,或许是对自己曾经付出努力的肯定,也或许是对即将展开的四年青春岁月的期待。不过,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北师大将会是我不悔的选择。
12
肆.回味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步入北师大的校门,欣喜与激动在所难免,但我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能一直怀着成人礼时的热忱走自己觉得正确的道路。一直平和,一直勇敢,一直包容,一直坦荡,浩浩荡荡,天高海阔。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学业上蒸蒸日上,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即使未来满是未知,却也意味着它满是希望,满是朝气。就让我在北师大的滋养下,慢慢成长为这个社会和国家中一支向上、向善的力量。
感谢万杨凝睿同学来稿
排版 | 刘晓倩
责编 | 柏云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