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北京交大秉持初心,砥砺奋进
125载岁月
数代交大人携手奋进
为过往年华书写华章
而新的百年画卷,将由我们执笔
让我们同心筑梦创一流
知行合一,启航未来!
光明网:
·知行合一启航未来 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中国教育在线也以“知行合一 启航未来 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为题对我校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进行了报道。
赓续奋进新百年,同心筑梦创一流。202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在天佑会堂举行。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阳升,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王军,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刘成军,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杜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张志辉,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曹国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陈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王永生,北京物资学院校长刘军,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杨军,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全体校领导、部分老领导、学校董事单位代表、校友代表、师生员工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出席大会。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主持大会并讲话。他指出,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既是总结回顾学校历程、共叙师生校友情谊的“思源”时光,也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启航”时刻,全体交大人要不辱使命,担当作为,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做新时代使命的担当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中争做表率,展现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家队的担当作为;二是要深化改革创新,做新发展格局的开拓者,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新活力新动能,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创新高地,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交大之为”;三是要弘扬交大精神,做新百年征程的奋斗者,赓续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坚定文化自信,以“知行”校训精神为引领,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成就一番事业,朝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作题为“思源致远、启航未来”的主题讲演。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党委研究推出八项重大举措,开启“双一流”建设创新发展新征程。一是全面深化“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二是以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战略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三是以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是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为实现“再造交大”的战略目标奠定前沿学科基础;五是优化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切实加大力度引育高水平人才;六是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七是拓展办学空间,筹划面向未来的交大新校区;八是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会上,黄泰岩和王稼琼共同为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的成立,是北京交通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一项重要成果,将不断探索和引领智慧高铁领域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聚焦智慧高铁系统列车自主运行、旅客易行服务、高铁健康管理三个方向的世界性难题,引领“智慧高铁中国名片”。
北交大校友一直奋战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勇挑重担、恪尽职守,为母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了表彰他们的突出事迹,学校为杜彦良、黄晓波、钱瑞、郜春海、梁建英、赵佃龙、李征、牛俊坡、张晋芳、扎西顿珠等10位校友颁发北京交通大学校友知行奖。黄泰岩和王稼琼共同为获奖校友颁奖。
会上,铁道机械化专业84届毕业生、中国中铁专职产权代表、校友知行奖获得者黄晓波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离退休教师代表纪嘉伦教授、在职教师代表王萌教授,以及参加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广场献词的学生郑清涵和绍妍妍,作为老中青三代交大人代表共同朗诵《青春·理想》,讲述在红果园里关于青春和理想的故事,献上全体交大人的祝福。最后,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在激昂的校歌声中落下帷幕。
中国科学报:
·北京交大举行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
2021年9月11日,时值北京交通大学125周年华诞,北京交大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在该校举行。
北京交大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北京交大供图
在讲话中,北京交大党委书记黄泰岩指出,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既是总结回顾学校历程、共叙师生校友情谊的“思源”时光,也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启航”时刻,全体交大人要不辱使命,担当作为,既要心怀“国之大者”,做新时代使命的担当者;也要深化改革创新,做新发展格局的开拓者。同时还要弘扬交大精神,做新百年征程的奋斗者,赓续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坚定文化自信,以“知行”校训精神为引领,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成就一番事业。
会上,北京交大校长王稼琼作了题为《思源致远、启航未来》的主题讲演。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交大党委研究推出了八项重大举措,以此开启“双一流”建设创新发展新征程。
该八项重大举措具体包括,全面深化“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以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战略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以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为实现“再造交大”的战略目标奠定前沿学科基础;优化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切实加大力度引育高水平人才;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拓展办学空间,筹划面向未来的交大新校区;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会上,黄泰岩和王稼琼共同为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据了解,该前沿科学中心将不断探索和引领智慧高铁领域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聚焦智慧高铁系统列车自主运行、旅客易行服务、高铁健康管理三个方向的世界性难题,引领“智慧高铁中国名片”。
此外,为表彰北京交大优秀校友的突出事迹,该校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杜彦良,中国中铁专职产权代表黄晓波等10位校友颁发北京交通大学校友知行奖。
新华网客户端: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思源致远 启航未来
中国教育在线同样报道了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在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我们的母校发源于民族危亡之际,兴起于“铁路救国”的浪潮中,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里,薪火相传、文脉不绝、精神永志,锻造出特有的风骨,也在历史的长卷里留下了一代代交大人奋斗的诗篇。
我们以育人为本,始终肩负传道授业的使命。北京交大以“造就铁路管理人才”为创校宗旨,府右街旁的老校园,开创了中国铁路管理与电信教育的先河,留下了曾鲲化、马寅初、向哲浚等名师大家登台授课、倾心育人的事迹。抗战烽火中,学校四迁校址,艰苦卓绝,老师们勉力支撑,却从未放松对教学的严格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工、管并举培养新一代铁路人才,到调整恢复走入改革开放的春天,再到扎根中国大地办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最重要的职责,一次又一次国家教学奖的斩获,一位又一位教学名师的涌现,一堂又一堂精品课程的诞生,正是这份坚守的写照。历史记录下动荡岁月中的感人故事,记录下耄耋院士甘做人梯、教师伉俪倾囊助学的杏坛佳话,更记录下交大教师这个群体每一句真诚的教诲、每一份真情的付出。
我们以家国为怀,接续传承爱国奋斗的基因。北京交大以“立学储才、救国兴邦”为初心己任,交大人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在革命年代,交大人是英勇抗争的先锋,郑振铎先生奔走在“五四”运动的前列,朱我农校长举起“五卅”运动副总指挥的号旗,“民先”队员在平越小城不断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喊,茅以升校长做出了“炸桥挥泪断通途”的壮举。在和平时期,交大人是祖国建设的栋梁,无论是新中国初期建设国家铁路干线,还是改革开放后服务“四个现代化”,无论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还是在抗击疫情的重大考验前,交大人勇挑重担、苦干实干,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今天,我们追思革命先烈、崇敬时代楷模,更感念每一个交大人对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坚守,这是学校最鲜亮的底色,是我们信仰的基石、力量的源泉。
我们以交通为名,始终矗立行业发展的潮头。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北京交大始终与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这里汇聚了中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的创始人、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的撰写者、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车的设计者、铁道信号事业的奠基人等行业巨擘;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可用于航天导航技术的“保偏单模光纤”、第一台IPv6路由器、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列控系统和世界首套城轨交通兆瓦级混合储能装置等重大创新成果。从铁路大提速到青藏铁路、重载铁路、高速铁路建设,再到复兴号的诞生,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交大从未缺席;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到规划建设、调度指挥、运营维护,在中国轨道交通每一项重要工作中,交大人从未缺席!
回首过去,交大125年的办学历程,是全体交大人共同写就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一部感人至深的爱国史,一部气象万千的行业发展史。而在岁月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核心、以“严谨治学、知行合一”为精髓、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品格的交大精神,早已成为我们最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引领我们走过光辉的历史,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砥砺奋进,正当其时。经过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的努力,学校办学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也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锚定了新的方位。
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高质量落实。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在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成功获批多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金专”建设点和多门国家级“金课”。通过推进“四通”模式改革、实施“高原”“高峰”计划、成立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等方式,逐步构建与人才培养2.0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浓郁,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潜心育人的先进典型。开放办学走向深化,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中俄交通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成果显著,轨道交通涉外培训成为学校又一块“金字招牌”。
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成效不断彰显。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第十一次党代会成功召开,五年来获得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立足行业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获批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瞄准高铁领域世界前沿技术全力攻关,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立实体化的川藏研究院,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屡结硕果。找准学校改革发展与首都建设的结合点,重大创新成果为北京地铁、京张高铁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首都高端智库的多项成果在城市交通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得到应用。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卓越百人”“青年英才”等人才工程显现成效,五年新增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32人次。学科建设成绩显著,顺利通过“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估。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亮眼,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在全球知名排行榜上已名列前茅乃至荣登榜首。科研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重大项目、双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年科研经费超过10亿元,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五年实现知识产权转化合同总额超过9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交控科技、交大思诺成功上市。
我们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实现了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对学校的共建,与国家铁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努力争取政策、资源等方面的实质性支持。唐山研究院和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先后建成、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顺利启用等工作进展,使困扰多年的办学空间瓶颈问题正在有效缓解。
可以说,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可喜局面,我们顺利完成了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第一步”的战略目标,即将迈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交大人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向投身学校建设发展的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全体交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源致远,启航未来。今年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年份,是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是国家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启动之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迎来125周年校庆,既是荣耀,也是使命,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谋划交大新时代发展的宏伟蓝图,也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党委集思广益,深入研讨,决定推出8项重大举措,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
(一)全面深化“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有交大特色的“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布局和建设詹天佑智慧交通未来技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其他特色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学科专业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二)以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战略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切实按国家要求建好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运行好重组后的轨道交通安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整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川藏研究院和其他实体化平台作用,以这些高水平创新平台为基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在行业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领域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一批原创性成果,全面提升以科研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三)以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的正式启用,不仅体现了我校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行集群创新的改革举措,也为我们更好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将充分用好丰台创新基地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智慧轨道交通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为抓手,打造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技术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基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四)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为实现“再造交大”的战略目标奠定前沿学科基础
我们成立实体化的交通能源与环境研究院(学院)和开放的基础设施减碳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和建设有交大特色的“双碳”学科平台,以此为新起点,我们将正式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以新时代“再造交大”为战略目标,围绕新兴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打好基础、集聚力量、凝练特色,培育更多前沿学科和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实力的优势学科。
(五)优化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切实加大力度引育高水平人才
全面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构建教师、管理和服务保障三支队伍协调发展的职业通道,完善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尊重人才、强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水平队伍建设的开放、稳定、成熟的制度体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学校将设立“亿元讲席教授基金”,用于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
(六)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优化国际合作交流布局,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师国际能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机制,大力支持教师牵头或参与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打造交大特色品牌,服务好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七)拓展办学空间,筹划面向未来的交大新校区
抢抓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学校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在保持现有校区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筹建新校区,拓展办学空间,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为实现新百年新腾飞奠定坚实的空间基础。
(八)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大力实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团结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彰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中国新闻网:
·迎125周年校庆,北京交大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成立
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举办了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郝凌宇 摄
2021年9月11日,北京交通大学举办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上,北京交大党委书记黄泰岩、校长王稼琼共同为该校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据悉,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是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前沿科学中心。中心将聚焦智慧高铁系统列车自主运行、旅客易行服务、高铁健康管理三个方向的世界性难题,切实解决我国下一代轨道交通发展问题,为智慧高铁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平台、人才支撑。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主持会议 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王稼琼在大会主题讲演中说,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交大全面参与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服务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交大党委书记黄泰岩、校长王稼琼共同为该校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谈及未来发展,王稼琼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战略平台,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交大将优化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拓展办学空间,筹划面向未来的交大新校区。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发表主题讲演 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本场创新发展大会是北京交大125周年校庆主题活动之一。9月11日至12日,该校还将举办曾鲲化、应尚才铜像揭牌,校庆专题书画摄影展,校友值年返校等系列活动。
人民政协网:
·北京交通大学八大举措开启“双一流”建设创新发展新征程
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北京头条客户端、中国教育在线均报道了北京交通大学八大举措开启“双一流”建设创新发展新征程。
赓续奋进新百年,同心筑梦创一流。202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党委书记黄泰岩主持大会并讲话,校长王稼琼作主题讲演,共同为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会议回顾过去,擘画未来,提出八项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吹响北京交大启航新百年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号召全体交大人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自信的步伐、更加实干的努力,朝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9月11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 摄
9月11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 摄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历经百余年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参与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服务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9月11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 摄
9月11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 摄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可喜局面。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党委研究推出八项重大举措,开启“双一流”建设创新发展新征程。
一是全面深化“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布局建设詹天佑智慧交通未来技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其他特色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学科专业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新体系。
二是以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战略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切实建好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运行好重组后的轨道交通安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川藏研究院和其他实体化平台作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在行业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一批原创性成果,全面提升以科研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三是以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丰台创新基地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行集群创新。以智慧轨道交通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技术成果产出和转化基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四是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为实现“再造交大”的战略目标奠定前沿学科基础。以成立实体化交通能源与环境研究院(学院),布局建设 “双碳”学科平台为起点,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以新时代“再造交大”为战略目标,围绕新兴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打好基础、集聚力量、凝练特色,培育更多前沿学科和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实力的优势学科。
五是优化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切实加大力度引育高水平人才。全面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构建教师、管理和服务保障三支队伍协调发展的职业通道,完善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尊重人才、强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水平队伍建设的开放、稳定、成熟的制度体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设立“亿元讲席教授基金”,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
六是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优化国际合作交流布局,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师国际能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机制,支持教师牵头参与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打造交大特色品牌,服务好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七是拓展办学空间,筹划面向未来的交大新校区。抢抓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学校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在保持现有校区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筹建新校区,拓展办学空间,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为实现新百年新腾飞奠定坚实的空间基础。
八是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彰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嘉宾代表、全体校领导、部分老领导、学校董事单位代表、校友代表、师生员工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现场参会。
科技日报:
·携手奋进 创新发展
(校友在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会场前留影)
(学校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赓续奋进新百年,同心筑梦创一流。2021年9月11日,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会议回顾过去,擘画未来,提出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号召交大师生携手奋进、创新发展,不断开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局面。
思源致远 启航未来
跨越三个世纪
北京交大初心未改
前路坦荡
我们伴往日荣光再启新征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