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晶,女,中共党员,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教学奖励5项,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及奖励,“青年教学名师”等多项校级荣誉称号。
李晶被评为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党务工作者”,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代表发言。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率领,夯实党建发展根基
问:您什么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的初心和契机是什么?
李晶: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期是1998年12月15日,并始终牢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这是每位共产党员的追求。我的父亲是党员,他一直是我的榜样,在他影响下,我立志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将远大理想和当前任务相结合,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问:作为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您能谈谈学院的党建工作吗?
李晶:我2002年入校工作,担任4年本科生辅导员,2009年开始担任6年的系党支部书记和系副主任,然后做本科教学院长4年,2019年,担任学院的党委书记。
理工科出身的我,既要从事业务工作,又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书记,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党建首先是政治建设,要充分发挥思想的引领作用。党支部要成为更强的战斗堡垒,就需要大家在思想上有统一的认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学院党委、党支部负责人,做好党建工作,首先要提升理论和认识,站位要高,担当意识要强,学原文、悟原理,能将理论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办实事、开新局,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在担任学院党委书记的两年时间,学院组织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案包括,理论中心组领学、支部跟学督学促学、党员带动团员共学,整体提升了学院师生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为干事创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其次,学院日常需要承担的任务多,需要协调各项工作间的关系。学院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党建和专业全融合。比如在政治理论学习上,我们提倡全面学与重点学相结合。近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学院党员们的重点学习素材,我们要求每位党员精读讲话内容并深刻领会。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四史”学习的主线,把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所传承的文化精髓学到、悟懂、弄通,更加主动积极、坚定的跟党走。同时,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并明确方向,业务提高和政治理论学习就能相得益彰。此外,学院班子成员与师生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将党建工作、专业学科建设融合师生发展,让学院党建工作更加有抓手、有深度、有效度。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召开“讲述我们的育人故事”交流会
问:作为党员,您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李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我们每位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百年来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是持之以恒践行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恪尽职守,坚持党建引领办学目标和改革发展方向,着力推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测类精英人才,是我及学院其他党务工作者践行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着力点。
问: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健全了“一核双体多翼”党建工作机制,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工作?
李晶:”一核双体多翼“是地测学院于2018年提出和实施的党建工作机制,也是申报和建设首批全国百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重点之一。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师生为主体,发挥思想引领之翼、制度保障之翼、党建共建之翼、先锋践行之翼和少数民族引航之翼等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切实做到“五个到位”,做到党建业务全融合,实践证明,推动改革发展成效明显。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部署各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坚持,推进学院标杆建设
问:您是如何协调党建工作和学术业务的关系呢?
李晶: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地测学院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干一行,爱一行”,对所承担的工作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地测人的眼里,遇到困难不会怕,遇到问题不找借口,而是想着怎么样去突破,不会为失败找理由,而是为成功想办法。大家立足本职,形成工作的合力。
这两项工作怎样去平衡,从学院党委角度,基本做法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建与业务工作全融合,同频共振促发展。于我个人而言,在协调两者关系时,一是将自己的主要职责摆在第一位,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谋大局。同时认真组织落实、落细,确保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促进学院办学能力持续提升;二是作为“双肩挑”干部,更要充分利用好周末或晚上时间提升专业水平和钻研科研、教学任务,跟踪学科专业和教育发展动态,提升党建引领和促进学院改革发展的能力。事实上,对地测人来说,周末和晚上工作是常态,对科研和学术的追求、对教学的精益求精,让大家更加专注和不断进步。在各项工作平衡与协调方面,同事和家人也给予了很多理解和支持。
问:促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您秉承着怎样的初心?是如何保持干劲儿的?
李晶:我的父亲曾在部队做通讯员,后来到邮政局工作,他曾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父亲学历不高,职位也不高,但他的敬业态度得到单位同事的一致认可,家庭环境培养了我的大局观念、乐观向上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来到矿大,这里是一片成长的沃土,给予了我不断前进的力量。刚来学校时,我非常幸运地加入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做了4年本科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全方位素质能力的培养,这4年经历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当时学院学生工作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理念一直传承下来。在做事的过程中,每遇到一件事,不管困难大或小,在突破它的时候,我慢慢就养成了追求优秀的习惯。
领导关怀和师生支持给我提供动力。在学校工作近二十年,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身上都有一股攻坚克难的干劲儿,老师们把矿大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发扬得更加淋漓尽致,成为地测人的标签和特质。大家潜意识中都有一种危机意识,在每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艰苦创业的决心和斗志,在时代的洪流中砥砺前行。学院教师立足于各自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彼此理解、很少抱怨,互相支持、顾全大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和科学难题的攻关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个人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二者相统一。一方面党建引领,另一方面,师生个人追求进步的愿望和行动汇聚形成的强大合力,也成为我们持续前行与带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能。
采访现场
问: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党委被评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顺利通过“全国首批百强标杆院系”验收。2021年,学院本科升学率达73.03%,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工作?
李晶:2021年,地测学院国内升学率70.12%,国内国外总和73.03%,这两个数据都是全校第一,在国内同类兄弟学院中也是领先的。地测学院有很多荣誉,但是对我们来讲,最高的荣誉和最好的成绩就是学生培养成效,这是学院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质量,社会和家长的满意度,还有未来发展的潜力,这是我们真正关注的。
党建工作成效是坚定办学方向、提升办学能力、促进改革发展的保证,集体荣誉的取得,是一代代地测人持续努力和传承与发扬优秀文化的结果。优秀的文化氛围中,我们的老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荣誉是对已有工作的肯定,更是顺应变化持续努力和迎接新挑战的起点。
★ ★ ★
躬行,党务工作者继续前进
问:请问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是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前有哪些学习成果?
李晶:地测学院按照学校党委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院层面上,一方面和其他学院类似,采取自学和集中学相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形式多样,提升学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地测学院的特色,更注重学习党史与校史、院史、学科史全融合,开展“学史铭志德艺双馨”品牌活动,在党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积蓄前行力量和更加明确前进方向,这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从最早的焦作路矿学堂测量大队到1953年我国第一个矿山测量本科专业,从1950的地质工程学教研室、1952年的测量教研室到目前地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A类学科和四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测学院的历史是学校百十年办学历史中不可或缺、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德馨院士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于1950年作为第一批归国留学人员返回祖国来到矿大任教;王金庄教授、金奎励教授在前苏联求学和国家建设艰难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浓厚的家国情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化作对国家煤田地质事业和矿山测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行动诠释,感染和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不断成长。以身边榜样丰富党史学习的生动案例,师生更容易产生感悟和共鸣,这种精神已经并将持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地测人。
爱党爱国、严谨求实
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迎难而上
拼搏底色永远不褪
新时代,新征程
党务工作,是沉甸甸的责任
优秀党务工作者,是再立新功的起点!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落地鄂尔多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核心成员
寻访·记忆——口述学科史 | 矿业工程学科之张达贤篇
喜报 | 我校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佳绩!
采 访/苟苏恒 吕佳阳
文 字/韦钦松 刘一骁
图 片/地测学院 于晓东 姜 振
本期编辑/韦钦松
责任编辑/王丽晔
如果喜欢,请点亮“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