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
有这样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
坚持抗日时间最长、
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
这支军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东北抗日联军。
今天,
劳小萱带大家走进这只人民军队,
走进那段激荡风云。
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这支武装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东北抗联概况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精神内涵
坚定的信仰信念
高尚的爱国情操
伟大的牺牲精神
精神解读
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抗联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高尚的爱国情操
一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共筑同仇敌忾的血肉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队伍中不仅有工农群众、青年学生,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草莽、原东北军爱国官兵、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 二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铸就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广大抗联将士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在政治上,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纯洁内部,以提高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能力。 三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创造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粉碎了日本以东北为基地“以战养战”的阴谋,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殖民统治,牵制了日伪大量兵力,迟滞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唤起了亿万军民的爱国热情。
伟大的牺牲精神
一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为了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抗联将士以超越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难。其处境之艰难、生活之艰苦、战斗之残酷难以用语言描述。 二是孤军奋战、竭尽赤诚。东北抗联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陷入孤军苦斗的境地。此时的斗争,是为驱除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信念之战;是尽可能打击敌人、为后来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是明知牺牲仍然前仆后继的悲壮之战;也是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 三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东北抗联英雄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
精神意义
抗联精神蕴含的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伟大抗联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01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
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华民族是追求正义、永不屈服、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 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02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壮丽人生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魂魄。首先,有理想信念才有灵魂。对国家和民族来说,理想信念是不断发展、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其次,有崇高目标才能凝聚人心。目标是旗帜,也是方向。再次,有过硬作风才能率先垂范。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长期坚持斗争,关键在于拥有过硬的作风。
#03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必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抗联将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无限深情地热爱祖国,奋不顾身地捍卫祖国,他们的英雄业绩和赤子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首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要弘扬奉献精神。无数抗联将士血洒沙场直至献出宝贵生命,这种彻底的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价值引领。
抗联英雄
杨靖宇(1905年-1940年)
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27年5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率部长期转战东北,有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1939年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顽强战斗,直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竟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无一粒粮食。
赵尚志(1908年-1942年)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1935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爬冰卧雪,餐风宿露,打破了敌人一次次重兵“讨伐”和“清剿”。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赵一曼(1905年-1936年)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年仅31岁。
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在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江水,为国捐躯。当时,部队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她们分为3个战斗小组,与敌人展开激战。在被敌人困死在河边的情况下,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投河殉国。
松花江水流不停,
不灭日寇气不平!
他们从风雨中走来,
倒在泥泞中,
后来的人踏着他们走过的路,
奔赴黎明。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 学习强国
文字:杨芃源
编辑:王俊瑶
责任编辑:孙虹蕾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