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纪实|中传研究生支教团深入云南保山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中国传媒大学,艺考

中国传媒大学

2021-8-28 16:41:46 文/冉莉 图/陈军

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振兴,教师先行。2021年7月30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二十三届暨中国传媒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云南分队抵达云南保山,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帮扶工作。我校研支团成员到岗后积极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协调各方资源,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立邦为爱上色”项目、“索尼梦想教室”项目,于7月30日至8月8日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清河村开展具有传媒特色的振兴实践活动,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助力乡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创意色彩点亮乡村在涵养文明乡风上突出“美”字

美育助推乡村振兴。7月底,研支团隆阳分队和施甸分队赴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清河村完成了清河村**、完全小学、幼儿园等单位共210平方米墙壁的彩绘,其中外墙150平方米、内墙60平方米,绘制了“永远跟党走”“美丽乡村”“读书点亮未来”“节约用水”等主题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

通过特色墙绘,研支团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还帮助促进当地教育发展,加强清河村美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了不仅让人居环境美起来,更让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美丽乡村添砖加瓦。研支团所做工作获得**及学校的高度肯定,清河村党支部书记易清表示,在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第一年,红色墙绘定会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牢记初心使命,展现新气象、新担当和新作为。

中国传媒大学

开设传媒特色课程在乡村教育振兴上突出“活”字

在充分了解当地学生年龄、学习需求及实践地特色文化后,我校研支团成员为清河村完全小学及幼儿园共计73名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具有传媒特色的课程。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同学们开展了“小小讲解员”、摄影基础、生态文明、“知家乡”创意写作、定格动画等课程。课堂环节设计灵活多样,着重引导孩子们放眼世界、探索未知。

中国传媒大学

课上,老师们注重让教育“活”起来,把“世界”带到孩子们身边,将当地竹编和制茶手艺等民俗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寻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色彩,学唱经典歌曲Do-Re-Mi,了解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知识……丰富的课程内容增进了孩子们对家乡、对自然的了解,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粒粒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的种子。

中国传媒大学

课程之外,研支团还对当地学生开展了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勉励同学们恪守志向、奋发向学,争取学有所成后回归乡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

深入村落开展调研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突出“实”字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研支团成员在课程间隙积极投入到村落调研活动中,走访多位传统手艺人,并细致调研了当地传统与现代建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员们通过走访茶马古道上制茶十余年的茶手艺人段国华,在千年茶乡昌宁见证了“绿水青山”发展为“金山银山”的全过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团队在三棵树拜谒了做竹编已有五十六年的竹编手艺人周学,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

点击链接查看↓

中国传媒大学

知行计划|彩色纪实 茶马古道上的茶手艺人

中国传媒大学

梦想教室|竹子里纵横的人生

同时,成员们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视角,调研了当地的新老建筑。坐落于营盘山中部海拔1400米的宝华寺记录着当地的千年历史,矗立在山中茶园的文明新居见证着村民生活从贫困到小康的巨变。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抓住新媒体传播特点,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了当地传统手艺和村民新居的发展现状,展示了各个村民小组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传媒人特有的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延续和发扬贡献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举办文化创意市集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突出“新”字

支教期间,研支团依托前期调研成果举办了传统文化创意市集活动,邀请手艺人为当地学生介绍当地的竹编手艺和制茶工艺,引导当地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以期学生们带着这份文化自信,既能走进乡土,凝望角落;又能走出大山,放眼世界,以后真正地为家乡、为祖国作出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与许多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农村党员干部及大学生村官深入交流帮扶心得。他们将先进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地运用到实处,协助动员人民群众、树立新风良俗,营造了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中国传媒大学

在本次活动中,中传研支团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展现传媒力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认真教学、严格自律,积极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遵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的理念,将鲜活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带给当地的村民和学校师生。同时通过图文、视频报道,将乡村振兴过程中鲜活的人文故事讲述给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以亲身实践见证并助力了美丽乡村的发展,在祖国西部展现出传媒人的精神和风采。

中国传媒大学

我校自2005年组建第一支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有161名研支团成员前往新疆、四川、云南开展支教服务。今年,我校15名研支团成员在云南保山、四川宣汉开展精准扶贫和支教服务,分别服务于保山市实验中学、施甸县示范小学和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在校团委指导和带领下,研支团部分成员曾在2020年10月前往我校定点帮扶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开展定点教育帮扶,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支教经验。自今年7月下旬我校研支团赴云南省、四川省两地四校开展支教服务以来,各分团成员均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岗位中去,完成教学、调研、团务等各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传媒人的青春与活力。

2021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在物质脱贫之后,更重要的是精神脱贫。长期以来,校团委一方面通过组织我校学生开展各类型的支教项目和活动,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中;另一方面通过协同校内部门学院、联合校外机构,争取更多的资源,用于支持西部地区的中小学。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致力于打造传媒艺术特色支教示范点,将支教工作与专业特色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开设传媒特色课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素质,以传媒艺术教育带动当地中小学教育“致富”,另一方面通过媒介记录和展示支教地的风土人情,以点带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教地的现状,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每一届研支团成员都会在一年时间里,扎根支教地区,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用热忱传递温暖与关爱,以真心传授知识与技能,将教育的“初心”和青春的“热情”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撰 稿 |吴 澳李竞竹

摄 影 |吴修远关旭增赵天歌

编 辑|白昕宁

责 编|尚新英

编 审 |王维家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传媒大学-支教纪实|中传研究生支教团深入云南保山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