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我校中药学院中药化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中药学院中药化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36人。自支部成立以来,坚持融合发展,践行“12345”党建模式,围绕“育人”一中心,共建“校内外”双平台,紧抓“党员、积极分子、群众”三主体,联动“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课题组”四组织,落实“规范、学习、服务、融合、创新”五职能,有效落实“七个有力”建设,多举措扎实推进支部成为学生支部标杆。
一、规范为先、学习为本,凸显支部育人效能
党支部坚决落实“四为”方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结合学生特点落实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分组学习、“红·阅”读书工程和“红·颂”剧目工程等活动,突出学习实效、激发党建活力、强化理论武装,实现党建育人双融合。
打造文化育人阵地,实现党建学术双引领。党支部曾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支部2名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1人获“五四奖章”。1人获教育部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4人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支部党员多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曾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新奥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各1项;累计30余人次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
二、服务为宗、联动为要,牢固支部堡垒作用
支部牢记服务宗旨,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高效联动各类学生组织,充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
融合专业,服务学生。抓住学生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做好学生热心人、知心人和贴心人。党支部积极落实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建立“传承、帮扶、共享”机制,着力加强党员发展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谈心谈话,永葆党员先进性本色。
党团班组,高效联动。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和课题组建立健全互联共享机制,形成思政队伍合力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支部依托学院学生党建联合会,落实“红·阅”读书、“红·印”实践、“红·颂”剧目等党建活动,促进支部融合发展;组建培养帮扶对子,形成帮扶联盟;打通思政队伍共享渠道,与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课题组联动。
三、创新为上、共建为方,发挥支部学科优势
党支部以创新驱动,以共建促强,坚持以“读本草、识中药、悟药性、懂药用、启创新、济民生”理念为指导,依托“红·印”实践工程和共建平台,实现党建学科双融合、双优势,将育人成效化为突破创新、济世为民的报国行动。
双创突破,成果孵化。支部助力学校创新创业成果奖取得国家级奖实现历史突破。支部党员组成的 “肝泰”团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新奥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成功孵化薪火炙药(北京)有限公司,与高新企业强强联合探索更深层的“产-学-研”模式,被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实践担当,品牌共建。支部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传播中医药知识文化”为目标,与房山区食药所党支部持续开展并做实共建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实现“1+1>2”的效果和品牌效应。支部荣获2018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
抗疫扶贫,报国为民。党支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科研助力抗疫、科智精准扶贫。支部在防疫阻击战中体现新时代中药人的科研精神和责任担当,支部党员所在团队研发出预防新冠肺炎和流感的专利藿香苏苓双花相关产品并获得成果转化,并组织开展防疫宣讲社区服务。支部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融合“党建、思政、科智”元素,通过搭建检测平台助力沂蒙、双柏等地中药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百姓增收。
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北中医全体青年党员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让“中国红”点亮每一盏青春之光
让“中国梦”绽放每一张国人笑脸
推荐阅读
处暑 | 暑气止,风渐起,秋意浓
8-23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山西五寨县政府签约:校地合作打造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8-20 特稿
致敬北中医医师|校领导慰问学校一线医务工作者
8-19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中药学院
排版|李勤思
给北中医点个“赞”,再点个“在看”吧!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