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eet Memories
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佳节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在“七夕节”这一天,仅仅是科普节日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也要看看那些几乎跨越半个世纪的“神仙爱情”,看看我们农大人,是如何坚守初心,坚持爱与被爱的。
杨直民(图书馆退休,90岁,男)
张湘琴(人发学院退休,91岁,女)
“1955年结婚,我们志同道合、互爱互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全力投入组织分配的工作,在教学、科研、图书馆业务和学术上取得成绩。抓铁留痕,踏石有印,我们在农大当学生、任教师,相约钻研学术,彼此扶持不懈积累中外今古重要农学理论和农业技术信息的基础资料等。现今,我们年届90岁,无怨无悔,有国家、学校、社会主义老有所养的关怀,我们有充分的幸福感。”
志同道合
无怨无悔为事业付出
王富顺(植保学院退休,86岁,男)
杨景芸(生物学院退休,88岁,女)
“2020年我们结婚60年了,最难忘的是我们一起16年的支边工作和生活。1965年、1966年,我们夫妻先后被学校选送到西藏支边。因拉萨是高寒缺氧地区,生活条件较艰苦,常年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只能将孩子留在内地,1980年内调回京,我俩才回到老人和孩子身边。16年的支边工作是我们的最好年华,有幸福、心酸、愉快。时隔多年,依然清晰记得与当地亲民们一起搞科研、一起种菜、一起割青稞,西藏是我们永远怀念和关心的第二故乡。”
风雨同舟
16年支边为爱奔走
何绍唐(经管学院退休,89岁,男)
顾羽凯(经管学院退休,88岁,女)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促使奋进的力量。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工作压力、烦恼、疲惫等等不顺心事常有,加之两人经历、成长过程等的不同,爱好、性格等都有差异,存在矛盾是必然的。诚信告诉我们:成绩共享,困难共同承担,差异要接纳,缺点要谅解,健康更是关怀备至,别人无法替代,经过的十年磨合,是甜蜜委屈,甚至是瞬间的困恼,这一切都丰富了我们的真情,彼此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
诚信
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核心
鲍继文(国际交流处退休,84岁,男)
闻丽筠(外语教研室退休,84岁,女)
“我们1960年结婚,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没有婚宴,没有婚戒,婚纱照也没有,很有时代特征。记得婚房就是和另一老师同住的学校集体宿舍,请她临时让出去几天。婚床是学校配的两张单人床拼起来的,两套课桌椅,其它家具和摆设几乎没有。双方亲友都在南方,参加婚礼的只有学院同事,喜糖就是市场上仅能买到的蜜枣,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几天后,同宿舍住的老师也回来了,一切又回归到单身生活。如今国家富强,我们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婚姻中我们没有过多的约会和花前月下,但60年的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就是我们那代人长久朴素的真情告白。”
相濡以沫
是长久朴素的真情告白
陈国民(图书馆退休,67岁,男)
杨素平(水院退休,66岁,女)
“我们1980年结婚。40年来我最难忘的是,在我生病的时候,老伴素平对我的照顾、体贴、鼓励。那时我患突发性耳聋,她每天下班后到医院陪我,照顾细致入微。治疗结果不理想,我再听到声音的可能性不大。这种情况下,是她给了我巨大的勇气,是她给我解除了生活的后顾之忧,有这样的老伴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为使我恢复健康,什么事也不让我做,还整天逗我高兴。就这样,奇迹出现了,听力居然在慢慢的恢复,渐渐地有了声音。这是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产生的效果。”
爱
可以让奇迹出现
赵永槐(党政办退休,79岁,男)
胡三媛(工学院退休,75岁,女)
“我们1970年结婚,当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我到青海农机铸造厂工作(位于青海乐都县的大山沟里),老赵则随同学校迁至重庆北碚。婆家在北京,娘家在武汉,从此我们开始了四地都需要照顾的分居生活。大西北气候恶劣,条件艰苦,8年来老赵多次来青海看我。有一次,下雨天我们在一面高高的围墙边歇息,刚离开围墙不远,整面围墙和半个房屋就倒塌了,我们都没事儿,如此幸运,这是老天爷对我们的眷顾还是传说中爱情的力量?我俩都心中默念,今生今世我们也不能分开,这是命运的引导也是生活的希望。在这分居的日子里,我们互相关心和理解,更加珍惜我们的爱情和幸福。”
我们永不分开
这是命运的指引
莫永京(水院退休,80岁,男)
王凤竹(理学院退休,79岁,女)
“我们1970年结婚,50年岁月印记了我们从相遇、相识、相知、相伴,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全过程。记得刚结婚时,凤竹在新疆工作,交通不便,我们经历了两地分居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只能牵挂在心,书信往来,以表安慰。相扶相依成老伴,恩爱相伴永相随在。50年的漫长岁月里,伴随着艰辛一路走过,家庭团圆,安定温馨。我们读懂了要走好人生路,就是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要有责任和担当,懂得感恩,做人做事要相互理解和包容。我们能做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日常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细微处感知彼此的冷暖。感谢在50年的岁月里,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相持相爱相伴,对家庭的真情付出。”
懂得感恩
相互理解和包容
钱志坚(工学院退休,84岁,男)
杨文兰(工学院退休,83岁,女)
“1964年经班上留校同学介绍与钱志坚相识,俩人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恋,由相恋到相爱,有了比较深厚的感情,于1965年7月喜结良缘。五十五年我们俩风雨同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鼓舞,努力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并于1996年俩人光荣退休。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们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一直受到党的关怀,过着幸福的生活,使我们非常感动。”
互相鼓舞
努力完成党交的工作
张伯洪(动科学院退休,89岁,男)
李黛溪(信电学院退休,80岁,女)
“我们1965年结婚,一结婚,我因工作离京,两地分居12年,每年只能探亲一次,直到1977年调回母校中国农业大学工作。期间,李黛溪怀第一个女儿时,一直住在单身集体宿舍,恰逢过“五一”节回妈妈家时分娩;怀第二位女儿时,一人带着六岁的大女儿,住在一间11平米的房子,又是回妈妈家的当晚生下二女儿。想想这碰巧的往事,我们笑着留下眼泪。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将更加珍惜白头偕老幸福日子。”
我们更珍惜白头偕老的幸福日子
周荣灿(理学院退休,85岁,男)
朱孝凤(校外人员,77岁,女)
“我家是一个很普通的五口之家。40年来我家住房的变化:由7平米平房搬到54平米楼房,再搬到76平米楼房,2008年搬到100多平米带电梯的楼房,住房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2008年是我家的幸运年,乔迁之喜,儿媳参加奥运火炬的传递,老伴朱孝凤参加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我们俩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单位工作一辈子,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现已到了老年,我们相互扶持,无比欣慰!”
以青春诉说对你爱
是我们的浪漫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林杰《乞巧》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白头偕老"的情感,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或许只有久久相伴,才是诉说恋人彼此相依,风雨同舟,初心不改的最好话语。
文案:郝晨淇
素材来源:中国农大离退休工作处
责任编辑:张尹悦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cauweixin@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