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夜渡黄河》

中央美术学院,艺考

中央美术学院

2021-8-22 10:34:14 文/裴晶 图/戴伟

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已于1月25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等开播。中央美术学院积极参与了节目的内容策划、学术指导与节目录制工作。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作为节目总顾问,对该节目的学术方向、内容品质进行了指导把握,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对参与节目联合摄制工作予以统筹安排。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献礼建党百年的重磅作品,《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通过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创新拓展重大主题表达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官微开启“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微党课”,一起走进经典画卷,感受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夜渡黄河》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夜渡黄河》

142×320cm油画 1961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此前,国民党经历了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转变。由于攻占了很多城市,国民党的大量兵力用于占据城市,后期只能改为重点进攻。

陕北和山东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两个方向,两地之间是黄河天险,国民党方面自认为可抵御40万大军,故防线空虚。我军故意派兵北向佯攻,实则筹备南渡黄河。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正值6月汛期,河水上涨,水流加速,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船夫,也只敢在白天驾船渡河。刘伯承、邓小平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根据黄河沿岸的地形和敌情,把渡河地点选定在当时濮县至东阿县的河段,并计划于6月30日夜突破黄河防线。

为配合和支援解放军强渡黄河,各县挖引河、造船坞、征调船工昼夜训练,同时当地群众还主动帮助解放军造船,并把造好的船只隐藏起来。6月30日晚上12点,指挥部下达渡河命令,严阵以待的船工们从船坞中将隐蔽的船只推出,先遣连的勇士们乘上木舟,船头上架起机枪,开始强渡黄河。对岸的敌人发觉后进行了猛烈阻击,船工们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不顾生命危险快速驾船往前冲,终于冲破国民党防线,占领黄河对岸。此后经过3个夜晚的奋战,12万解放军主力部队全部渡送到黄河南岸。

中央美术学院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夜渡黄河

1961年,画家艾中信先生根据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历史事件,创作了油画《夜渡黄河》。在创作过程中,艾中信曾受到《黄河大合唱》启发,激昂雄浑的乐曲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为此,艾中信创造性运用全景式风景样式,构图超宽幅,集人物、场景与风景为一体,壮阔宏大,气势逼人。

艾中信师从于徐悲鸿先生,油画写实能力非常强。画中,黄河浪花的处理写实逼真,中景处的旗子、远景处的烟雾、照明弹都富有动感。画家寓动于静,把大场面带入风景之中,解放军战士人马齐集,密密层层,黄河蜿蜒流淌,像一条巨蟒,而战士踏上蟒背,一跃而飞过天险,表现出刘邓大军的英雄气概。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夜渡黄河》(细节)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夜渡黄河》(细节)

艾中信先生在《革命历史画创作经验谈》中谈到,“根据目击渡河情况者的描述,那是初夏的晚上,月明星稀,黄河像一条巨蟒一样躺着,我们的战士踏上蟒背,一跃而飞渡天险。毛主席把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的英明策略,是愚蠢的蒋匪所不能意料的,出其不意的军事行动要求表现机智和神勇,不宜采取烽火连天、冲锋陷阵的火热场景。在我的意像中,仿佛觉得大军夜渡黄河与其用视觉还不如用听觉去体察更符合油画的表现特点。像悲多芬的《月光大曲》所采取的手法那样,我企图用夏夜的晴空横扫一片连接烟火的乌云和高空灯盏似的两颗照明弹作大军飞渡的伴奏,而渡船上的战士们则采用剪影的处理方法,只有前景的战士比较清楚可辨。”

丨艾中信丨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1937年冬,徐悲鸿及学生们合影于重庆沙坪坝 ,左起为孙宗慰、穆忠良、文金扬、刘德国刚、徐悲鴻、张书旂、吳作人、康寿山等,右一为艾中信

艾中信(1915-2003),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吴作人、呂斯百学习油画,毕业后留校任教。40年代受徐悲鸿之邀在北平艺专任副教授,解放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油画系主任。艾中信先生艺术造诣极高,在追随吴作人和徐悲鸿的写实风格同时,予以变化并深入,进而走出了“自然之趣”、“自然之势”的道路。作为中国油画第二代的耕耘者和中坚力量,艾中信被李可染称为“中国油画墨”。

中央美术学院

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合影,第二排右起为戴泽,韦启美,萧淑芳,艾中信,吴作人,陈沛。第三排站立者右一为王征骅,右二为尹戎生,右三为靳尚谊。茶几右侧为吴小昌

中央美术学院

1960年代中期,中央美术学院五位老教授在原校尉胡同校门口合影。左起:董希文、许幸之、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

艾中信长于风景画创作。1946年到北平后,艾中信创作了一批经典抒情风景画,如《崇文门外》、《雪里送炭》、《紫禁城残雪》等。50年代初到60年代,艾中信画过多幅大幅人物油画,有《任弼时同志和青年在一起》、《朱总司令在军舰上》、《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李兆麟将军西征》等。

中央美术学院艾中信《紫禁城残雪》板面油画38×70cm 194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雪里送炭》油画72cm×88cm中央美术学院1947年

艾中信认定“为人生而艺术”的信条,其为人治艺平实温和。他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注重从写生中捕捉视觉意象,热心投入社会实践,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 《藏族姑娘》油画45.5cm×37.5cm1960年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海滨》油画25.5cm×36.5cm1977年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渔地农家》油画49.5cm×59.5cm1956年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西北红树》油画108cm×100cm1979年

中央美术学院

艾中信 《风景》油画19cm×26cm年代不详

参考资料:cctv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中央美院科研工作

本期编辑丨孙文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夜渡黄河》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