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2021年第4期封面
封面作品:《信仰》2021年 汉白玉雕塑 14.6×4.5×6.85m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南侧 党史馆入口
中央美术学院《信仰》雕塑创作组:
艺术总指导:范迪安
领衔主创:吕品昌
领衔主持:张伟陈科
主创团队成员:
柳青 徐晓楠 杨靖 牟柏岩 王伟 李展 胡泉纯 杜英奇 李志杰
百年丰碑 丹青镌刻
—— 美术画卷中的百年党史
范迪安
内容提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专题美术展览,掀起了用美术的方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热潮。这些展览既汇集了美术创作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名家名作,更展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史主题美术创作上的新成果,体现出中国美术创作的蓬勃生机和时代发展,是中国美术界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艺术厚礼,标志着中国美术界在主题美术创作上的丰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美育铸魂:新时代中国美育的使命
髙洪
内容提要:美好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向往,在追求美好世界的进程中,美育一直以来都被视作重要的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诸多思想家都赋予美育以孕育美好人生、构筑美好世界的使命。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下,总结中华传统美育思想,吸收西方现代美育理论,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核心,建构新时代中国美育体系,以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现代化道路照射美好光明,为创造美好生活助力。
高洪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蔡元培美育方法的“实验美学”因素探析
王德胜 杨国龙
内容提要:蔡元培美育方法之于“实验美学”的吸收和借鉴,是现代中国美学家具体应用西方理论来张扬和阐发美育育人规律、强化和规范美育实施过程的一个范例。蔡元培基于以“美感体验”为起点、陶养感情为目的的美育特性,依据当时实验美学的方法和成果,积极寻求美育的客观性基础,从明晰“美的对象”入手,确立了从教育和环境美化两方面施行美育的实践方向,并以科学态度详尽规划了美育的实施方法,体现了一种严谨求真的方法论立场。
王德胜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杨国龙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成大人 :中华传统美育对理想人格的塑造
宋修见
内容提要: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中国人“与天地合其德”的“大人”之崇高人格理想。中华传统美育以其整体性的艺术人文之美、山水自然之美与生活礼俗之美等激发心灵美感,塑造人格理想,使人在“希贤希圣”之路上拾级而上以成“大人”。新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以整体性美育陶养人的“成大人”人格理想,使人因美的感动与创造而突破狭隘功利主义的桎梏,获得心灵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宋修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 美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作品选登
百年征程 精神图谱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专题展
刘岘《马克思侧影》 1932年黑白木刻13×1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詹健俊《起家》1957年布面油彩140×348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斛 《广州起义》1957年纸本设色139×302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侯一民《地下工作者》 1957年 布面油彩210×176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吴休《书记》 1961年纸本设色128×72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王文彬《夯歌》1962年布面油彩156×320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宝林《献给东北抗联》 1963年纸本墨笔183×137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赵友萍《百万农奴站起来》 1964年布面油彩194×284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陆允铨《雷锋》 1965年布面油彩120×14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文国璋《我认的主义一定不变了》 1980年石版套色54×75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谷钢《青年突击队》1980年布面油彩220×20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王沂东《我的老家沂蒙山之一给娘捎个信》1982年 布面油彩184×17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洋《太行岁月――写左权将军》1985年纸本墨笔174×132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杜键《沙漠公路》 2002年布面油彩 97×150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韩晓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9年铸铜190×255×254cm 艺术家自藏
董卓《国家的脊梁》(稿)2019年综合材料90×150cm艺术家自藏
范迪安《嘱托》 2021年布面油彩225×173cm
刻木镌史——彦涵革命木刻文献展
《亲临前线指挥的彭德怀将军》 1941年 黑白木刻 22×16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奋勇突击》 1943年 黑白木刻 16×24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1943年 黑白木刻 22×19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来了亲人八路军》 1943年 黑白木刻 21×15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移民到延安》 1944年 黑白木刻 19×16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鲁迅小说插图《白光》之三 1973年 木版单色 23×16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梦境》 1981年 木版单色 28×4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烈士颂》 1981年 木版单色 46×48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红色情怀——杨澧艺术作品展
《天安门西侧》 1950年代 纸本水彩 15×26.5cm
《农村小镇集市》 1950年代 纸本水彩 15.7×28.5cm
《农村风景》 1955年 木刻套色 11.2×42.5cm
《收红薯》1955年 木刻套色 13.3× 19cm
《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955年 木刻单色 31×42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窑洞灯光》 1956年 纸上钢笔 13.5×13.5cm
《太行山远眺》 1961年 纸本水彩 8×24.8cm
《居庸关长城》1981年 木刻套色 29.5×21.5cm
《黄河三门峡》 1992年 纸本水墨设色 45.5×68.5cm
学报编辑部 戴陆 / 整理
本期编辑 / 孙文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