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84字,阅读约需5分钟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伏暑的热浪尚未散去,空空的行囊还未整装,又一群新燕已经满怀期待与向往,畅想起一塔湖图的金秋风貌。回首来路,父母的陪伴点亮伏案夜读的课桌,师友的鼓励温暖风雨兼程的旅途;展望未来,希望与梦想的彼岸已近在咫尺,新的青春之歌即将唱响在九月燕园。聆听未名新语,书写你的北大故事,记录你的圆梦之旅!
学生姓名:孙仪荷
毕业中学:成都石室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大最初对我来说,是一个渺远的梦。我昼夜不停地追逐着这梦,仿佛一个在暗夜荒原踽踽独行的旅人,不敢回头退缩,也不敢想象前方是什么。而在用脚步丈量我们间的距离时,我不仅仅是在追逐心底怯然而辉煌的梦,也是在追逐着更合格的自己。
#1
仍记得进入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后听的第一场讲座。它不仅要求我们于学术上深入钻研,也要求于人格上自觉自律。这场讲座,名字叫“从北湖到北大”。讲座上列举了不少成功进入燕园的校友,他们的卓然之姿便也同讲座不凡的名字,银河落九天般坠落在我眼底,映出一片少年壮志的星光。
由此,我渴盼一展鸿鹄志,徒手摘星辰,现实却将我从云端中拽入尘土:无论如何努力,我的理科成绩始终乏善可陈。灰心失意之时,我拜读了一位北大学姐的文章,可谓是字字珠玑,章章妙笔。她当初毅然选择了文科,最终进入北大中文系。她仿佛一个具象化的代表,使我重燃希望:恰好,我不仅对文科更感兴趣,在这方面成绩也较理科突出。既然我在理科平平无奇,何不试在文科展露风华?难道我能轻易放弃燕园梦吗!于是在分科意愿表格上,我郑重地写下“文科”:虽长路漫漫,或许险象环生,但我已坚定心之所向,终是愿一苇以航。大不了就此一搏,背水一战!
这时,北大是我的勇气。
#2
高二分科后,我有幸与一群可爱的人相逢:有明知我是民族地区考生,却仍不遗余力助我圆梦的老师们,有不离不弃共同“渡劫”的朋友们,还有风雨同舟一心向学的同学们。再加上永远鼓励支持我的父母,一时间,天时地利人和,我得以全力投入追梦长途,竟然真的获得了丰厚的成果。前路好像更明朗了一点,北大好像离我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
然而到了高三下学期,我却进入瓶颈,身陷囹圄。我奋战至深夜只为多背几个切口、错峰吃饭只为节省时间、课间问题只为弄清知识点。我学得比高二更卖力、更刻苦,成绩却起起伏伏不尽人意,甚至不断下滑。我眼睁睁看着前路变得波谲云诡。我在日记本上写“一定能上北大”,却又在考试成绩公布后心灰意冷,写道“是我配不上北大”。靠着这么点执着的希望,我反复重振旗鼓,却又无数次丢盔弃甲。我尝试不同学习方法指望能找到出路,却从来无济于事。当高考越来越近,所有希望玻璃碴般碎了一地,我踩在上面,双足血肉模糊。我连一块完整的希望都拼不出。好像要走不下去了。那小心翼翼珍藏心底的梦想让我仿佛生吞烙铁,哽塞在喉,我却仍冥顽地不愿意丢弃,仅仅依仗着这一点微茫的企盼,卑微地祈求最后奇迹发生,使我能够突破瓶颈。
这时,北大是我的执念。
#3
高考前最后一周,爸爸又来找我谈话。类似的谈话进行了很多次。他说,未来路还很长,我们可以慢慢走到北大。北大永远是你的启明星。于是考前最后一周,在没有星星的深夜,当我像往常一样关掉教室的灯,锁好门,穿过空无一人的走廊时,我终于相信,北大就是星星。是我跋涉八千里暗夜荒原的唯一星星。
同时,两年来,身为文科生,我更加广泛地接触到时政热点、国际格局、历史风云。因而,随着学习的推进,我更加深入而震撼地感受到,我们的中国是从怎样的风雨泥泞中跌跌撞撞而来,我们身处的城池是从怎样的烽火炙烤中以血肉筑起铜墙铁壁,我们脚下的土地又是怎样的一寸河山一寸血!而北大,当年的京师大学堂,见证五**雷,热血青年前仆后继;孕育学术正气,包容开放薪火赓续。一入文科门,寸心纳苍生。北大的一切不正与我所渴望追求的不谋而合吗?自此,北大作为我的梦想,变得愈发滚烫起来,每一次抬头仰望,都沸腾了血脉,烙印了野望。
这时,北大是我的信仰。
如今,千里长途奔赴,我终于被磨砺成了更好的自己,终于可以说:“幸不辱命,我来了。”回望我涉过的八千里蛮荒,我坚信,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而这奔赴远未结束,来日方长,犹待我书!
文字| 孙仪荷,内容有修改
美编| 童祎璐
审校 | 黄翘楚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周卓翔:透过外语的窗,我采撷理想的光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张晓慧:静水流深,与光同尘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钱炜楠:不负韶华行且知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