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安黎哲
亲爱的新同学:
见字如面,祝贺你被北京林业大学录取,实现人生又一次跨越,我代表学校,欢迎你的选择与加入,也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老师表示敬意和祝贺。9月,我们将相聚清华东路35号,欢迎你,新一代北林人!
从接到录取通知书这刻起,“北京林业大学”成为你的新标签,“北林人”是你的新身份,“北林”将融入你的血液,与你休戚与共。那么,新标签、新身份意味着什么?
一是意味着传承,薪火相传的北林根基
北京林业大学1952年建校于京郊大觉寺,辗转云南办学十年,1979年返京复校,从单科性的林业院校壮大为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筚路蓝缕,弦歌不绝,从这里走出了16名两院院士,走出了20余万名绿色学子,树起了一个个行业标杆:三倍体毛白杨在这里培育成功,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事业从这里开创,风景园林设计在这里让世界瞩目······今天的你,将从这里出发,传承卓越。
二是意味着重托,坚守信念的北林情怀
老一辈北林人,为实现梁希先生“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伟大夙愿,无畏黄沙漫漫、山川重重,意志坚定、躬耕不辍。他们怀揣着“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情怀信念,用青春甚至是生命践行着“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铮铮誓言,用执著和坚守为祖国绘就一幅又一幅绿水青山画卷,凝练出“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北林校训。今天的你,将从这里接棒,拱卫国土。
三是意味着责任,开启未来的北林力量
新一代北林人,在“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创新北林智慧;在三北工程、天保工程中提供北林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地方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给出北林方案;在北京世园会建设、冬奥会建设中贡献北林力量,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全力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今天的你,将从这里启航,砥砺奋进。
赓续先辈精神,秉承绿色信仰,凝聚生态力量是北林人的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风格是北林人的底色。进入北林后,希望你:
一要务求真知,锤炼实干本领
潜心学问,笃行致知,有凌云少年志、担当铁肩膀,更要有成事真本领。要珍惜大学四年时光,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科研平台、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元的国际交流、地处首都的便利条件,学会主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师长学习、向实践学习。希望你们凝练山的定力、水的韧性,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二要物穷其理,厚植实干精神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要有从“已知”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穷究事物时敢于怀疑求证,敢入无人之境。在求学和科研中,不仅要有全面系统思考、探究本质规律、努力突破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更要具有明辨是非的思辨能力、矢志不渝的信念定力。希望你们,有洞见之眼,不为迷雾障目;有家国之情,不畏艰难险阻,面向两个“一百年”,交出北林合格答卷。
三要心怀寰宇,涵养实干志向
苍穹浩瀚,大美无言。要建立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生态审美观,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对万物有悲悯之情。要有天然的责任和义务,尊重自然、善待生命、保护环境。作为北林人,要把努力建设一个清洁的、美丽的世界,让环境更美好,让人类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责任担当与毕生高远志向,不戚戚于利益得失,不耿耿于留下声名,不畏山高水长,不惧中流击水,一点一滴给世界带来改变,谱写时代新篇章。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新北林人,你们身处党和国家砥砺前行的崭新节点,希望你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叮嘱,勿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青春奋斗的北林姿态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校长: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