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397字,阅读约需7分钟
关键词:毕业赠言
编者按
又一年蝉声四起,又一年骊歌声慢,燕园再次送别了依依不舍的学子,珍藏起青春闪亮的回忆,目送着他们走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师长的教诲牢记心间,同窗的鼓励犹在耳畔,临别的祝福照亮前路,寄托着最真挚的期待与最高远的志向,此去鹏程万里,燕园始终在你身后。又是一年毕业季,北大招办“毕业赠言”系列推送,与你分享。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校友、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中文系2012级本科生、2016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直博生李超宇。突然收到要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通知,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中文系有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为什么选中我呢?思来想去,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最近在朋友圈里有点活跃,一会儿在学一门口摆摊卖书,一会儿到没去过的京城景区打卡。学工老师由此断定:我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写一篇发言稿吧。
北大的毕业季似乎向来都会拖得很长,母校用如此丰富而难得的闲暇浇灌我们,再粗枝大叶的人心中也可以生长出离愁别绪。是毕业季让我们意识到同班还有不认识的同学,是毕业季让我们意识到该见见多年不见的老友,于是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走到未名湖,走到后湖拍照聊天,像延安时期的何其芳那样忍不住地想“再谈一会儿,再谈一会儿”。其实我们在乎的不是某个空间,而是时间,我们在乎的不是风景,而是人。
时间与人关联着我们的记忆,而当记忆匮乏的时刻,照片可以做一定的提示和补救。这两天为了酝酿情绪,我翻出几张老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大家给我的回复都是清一色的美好,“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所以我们今天拍的照,主要是预备给将来回忆的。我们当然知道照片是“照骗”,回忆都经过过滤,像《友情岁月》中唱的那样,在“怀念过去”的时候,我们一定是“忘掉错对”的。但我们在这些特定的时刻又情愿接受这样的哄骗和遗忘,因为我们想让美好多停留一会儿。
当然,这一切发生的前提仍然是闲暇,只消费而不生产的生活仍然是要警惕的。好在我们很快就要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或是进入新的科研阶段,通过劳动换来的报酬与休息,可能才更让人安心踏实吧。
回想这些年来的科研与求职经历,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会有很多感慨和难忘的瞬间,这些感慨有的化为论文的后记,有的却只能埋在心里。对我个人而言,最难忘的一句话是一位师兄说的:“现在的中文学科与社会实际渐行渐远,萎缩也在情理之中。”生活在中文系,我们身边不乏具备反思精神的老师和同学,但这样的表达仍让我感到振聋发聩。是的,我们这个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为我们留下了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但也酝酿出了一套因袭的“学术黑话”,我相信这些“黑话”在产生之初都有它们的意义,但时间久了就会变成我们学院内部自产自销的无机物,与社会实际渐渐失去关联。曾经听到过这样的抱怨,说我们的学术门槛太低了,在各学科专家云集的会议上,好像只有文学是人人都可以插嘴的,就像每年的高考,社会上谁都可以对作文题评头论足一样。但在我看来,这种情况不应该被理解为门槛太低,它恰恰是我们学科与社会实际为数不多的联结点,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才是。去年疫情期间,李国华老师写过一篇《无力的现代文学》,探讨的也是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回看我们所了解的很大一部分作家确实有点顾影自怜,或是空有一腔热情,在疫情或是战争面前,他们可能同样束手无策。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悲观失望时的一句感慨:“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不过在另一方面,我觉得还是应当乐观一些,应该看到另一部分作家,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不断深入生活,和广大老百姓一起奋斗,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文学科是以自己的方式贡献了一份力量的——特别是惠及亿万人民的推广普通话和扫盲运动,以及深入工厂车站田间地头的群众文艺运动。那个时候我们中文学科是最受欢迎的学科,就因为我们的学术和人民紧密相连。记得去年110周年系庆专访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江泽民同志对严绍璗老先生说“谢谢你为人民写了好书”时,老先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因为他知道“人民”二字的分量。现在我们的学科与社会的联系好像不那么直接了,我们应该做的是逐渐恢复它与社会的有机关联,而不是造出一个“无用之用”托辞来自我宽慰。事实上,很多中文人也一直在默默地做事,我们系有非常多的老师都在为中小学语文教育贡献着力量,钱理群先生更是鼓励广大同学投身支农支教和地方文化的传承,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建设家乡。我们发现:一旦确立了“做事”的目标,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跳出了专业的限制,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吴宝林师兄就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帮助疫区联络物资,比如在遥远的宁夏,我们的宗立冬师兄就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不仅和老百姓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中文系的真正的骄傲。
在跳出专业限制后,我们看似做了许多与专业无关的事,但我们之所以能够胜任这么多的工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学科,它为我们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底子——“把人当人,将心比心,认真求真”。我们总是能从一些冷冰冰的数据中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们想了解这些个体如何生活,如何思考,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我们超过其它学科的共情能力有时会让我们显得优柔寡断,我们细读文本时的那份较真带到生活中时也可能会给自己增添一丝疲惫,但我相信:只要这个底子在,我们真正做起事来,就一定能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九年了,这回是真的毕业了,我们都将奔赴祖国各地,感谢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感谢中文系的平和与包容。对同学们的祝福都凝聚在我用ppt录制的简易视频里:愿大家在未来忙碌的日子中照顾好自己,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谢谢大家!
★
★ ★ ★
★
来源 | “北京大学中文系”公众号
美编| 戎子艺
毕业典礼
北大,我们毕业了!
毕业赠言
毕业典礼 | 北大元培学院导师强世功:信念、知识和勇气
毕业赠言
毕业赠言 |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相信自己,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