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校园 | 沈洪兵院士、张学敏院士做客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艺考

首都医科大学

2021-7-20 13:17:06 文/杨智渊 图/高雪芬

关注

7月15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工作会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分别作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思考——兼谈创新文化》的学术报告,为师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首都医科大学

沈洪兵院士作报告

沈洪兵院士首先指出,临床医学研究是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大数据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后,详细讲述了4类大数据时代临床医学研究实例,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的临床科学问题、临床研究支撑系统薄弱等。最后,在谈到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研究水平时强调,要注重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以临床转化为导向,以专病队列为目标,强化交叉学科平台支撑和队伍建设。在大数据时代下,应注重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创新临床医学研究方法,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

张学敏院士作报告

张学敏院士以“细胞医学”概念的提出为引,回顾了细胞生物学在推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接下来,以课题组如何发现基于DNA感受器的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案等研究为例,阐述了“一切疾病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最后,张院士谈及了束缚我国医学生命科学原创性研究的关键点,并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高度指出,“代表作”评价是推进自主创新的关键,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追求卓越医学创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需求导向的研究,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问题导向的研究。

沈洪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授,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从事流行病学研究30余年,在肿瘤流行病学以及高危人群防治策略、出生队列、健康医疗大数据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在Nat Genet、Lancet Respir Med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和教学奖励。

张学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主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免疫、炎症和肿瘤。近年来,关于抗病毒感染免疫及其调控等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 其中“基于DNA感受器调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研究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何梁何利生命科学奖等科技奖励。

作者:科技处

首都医科大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学校精彩内容。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首都医科大学-学术校园 | 沈洪兵院士、张学敏院士做客首都医科大学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