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接中宣部通知,于2021年5月14日开始参与《小康宝鼎》的设计工作,并立即组成以清华美院党委副书记李鹤教授为总负责人的工作团队,工作成员包括闫宇、武智勇、张和璞、张雄圣、周敬博、柳函歧等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昼夜奋战、数十次方案修改,《小康宝鼎》终于如期矗立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内,铭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刻,为建党百年献礼。
《小康宝鼎》现场效果图
《小康宝鼎》坐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三层第九展厅,通高3221mm,分鼎身、鼎禁、底座三部分,其中鼎身、鼎禁材质为青铜铸造着栗红色,其余部分材质为汉白玉。鼎身高2021mm,底座(含鼎禁)高度为100cm,象征着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寓意。鼎身材质青铜与底座材质汉白玉相呼应,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美好寓意。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诸迪(左二)一行与设计团队商讨方案
设计之初,负责人李鹤教授通过对党史和中国传统鼎文化发展的严密梳理,确立了“以经典传统礼器为造型基础,以核心设计原创性为基本工作方针,以深入浅出的表达为具体呈现方式”的设计理念,提出设计需要紧扣“建党百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主题,契合党和人民现阶段精神文明需求,设计出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作品。
《小康宝鼎》设计图
经过设计团队多次沟通,负责人李鹤教授明确了鼎身造型借鉴西周康王盛世所铸大盂鼎的大方向,并领导团队在此基础上深化设计。鼎身运用象征八卦六爻的六根线条权衡疏密关系,排布出三块主要空间,从上至下分别饰有:
一.56个乳丁纹。寓意56个民族生命力旺盛,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
二.19个原创的“小康纹”。数字19寓意一个天道轮回,取圆满之意,“小康纹”绕鼎一周,寓意“全面小康”;
清华美院原创设计“小康纹”
三.回纹。有去有回为美满,寄托着对党和国家的美好祝愿。
鼎禁四周以云雷纹修饰,鼎禁正面阳铸小篆“小康宝鼎”四个大字。底座四周饰祥云纹打底,前面方形衬石与鼎腹内阴刻大篆体铭文内容呼应,刻有繁体铭文:
“以民为本,吾党所向。民族复兴,百年担当。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惠此中华,以利四方。”
背面方形衬石刻有铭文:
“公元二零二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铸”。
“《小康宝鼎》是我从事雕塑工作30多年来,工期最紧迫的一个项目。从2021年5月14日接到任务到2021年6月15日工程竣工历时31天,从设计到制作安装,所有工序都从时间上压缩到了极致。”据李鹤教授介绍,设计部分(2021.5.14-2021.5.25)从第一轮会议到定稿仅用了11天。制作部分(2021.5.31-2021.6.11)从接到制作任务到制作完成仅用了10天时间。为了保证任务万无一失,同时制作两件,创造了行业内制作工期的新纪录。
李鹤教授(左二)设计团队与山西宇达集团、河北曲阳县安达石材雕塑有限公司代表合影
自始至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小康宝鼎》的设计制作。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抵达现场跟进工作进度。依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力量,以李鹤教授为负责人的创作团队在山西宇达集团、河北曲阳县安达石材雕塑有限公司的密切协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昼夜奋战,圆满完成了《小康宝鼎》的设计任务。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诸迪(左五)与李鹤教授(左七)一行赴山西宇达集团考察工作进度
资料来源 |项目团队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冯佳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