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毕设故事 | 余梦彤:瓷与生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1-7-20 08:51:02 文/孟若熙 图/高雪芬

关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YU MENGTONG

真实之盈亏

螺是一种能够存留最为久远的生命构造之一,它们代表了一个生命自身产生的空间与生命长度的积淀,也是一个分割生命内在和外在的可视实体。

翻模是陶瓷成型中的一种方式,经过翻模注浆后得到的泥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所翻制客观真实事物的置换,陶瓷材料的一大特点就是只要在烧成之前,都可以通过改变泥坯的含水量来对其形态做出变化,而这就成为了陶瓷给予我的一种特权——对真实进行改变,将一种客观真实转化为主观真实并最终以物质的形态呈现。这样的泥坯在烧成瓷之后成为了一种更为坚实和更接近永恒的真实物质存在,可它却保留了制作者生命个体鲜活的、生命绵延中最为当下的印记。而当所置换的原型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就如同创作者拥有了所翻制生命的身体体验与生命特性并进行表达。

-右旋-

右旋的翻制原型名为红翁戎螺,它的螺壳天然有一条缝隙,随着螺的生长而生长,其作用是保证在螺身躲避在螺壳内时仍然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作品将其从缝隙生长的方向逆向打开,并由此将其反向旋转,达成一种生命内外空间的翻转。这意味着生命个体如何认识内在与外在,并与自身的这两部分相处。空间翻转之后,螺丛左旋变为了右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右旋 | 尺寸可变 | 高温瓷 | 2020

-解旋-

解旋是将长鼻马丁螺的生命空间进行消解,对同一空间尝试了8组不同的拆解方式并保留了创作当下的感受。每一次的拆解都是将一段生命绵延转录成为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解旋 | 尺寸可变 | 高温瓷 | 2020

泥土与归乡

从某种角度,土地、瓷土、生命,这三者间有着无限的关联。瓷土是一种提纯的尘埃,是对土地的重新认识。农耕文明下的人本是如此容易与土地产生情感连结,比如我们坐高铁,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田地和坟墓,可这却是人和土地发生的最常见的连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们选择的自身生命与自然发生联系的方式。

从我的父辈起就从未去到过祖籍所在之处,我的血缘里也早已融合了来自大江南北的血脉,我在那些面貌统一的大都市中成长与迁移,我也无处寄托那份属于特定土地的归属。这个世界的变化仍在成倍地加速,当外界无一定处,内心即恒定。不论是对生命寄居空间的转换还是通过瓷土与各个感动我的土地产生联系,瓷土给予了我一处栖身之所。

-瓷书-

每日用未烧过的瓷泥条在冰面书写,中午气温回暖,冰的表面会融化一层,带走一部分文字,晚间又会冻住,每日早晨再书写一遍,瓷泥写的文字日复一日叠加但每日又有部分的溶解,直至气温转暖,每日冰融化得越来越多,一层层瓷泥书写的文字就融化在淤泥里。瓷的制作中泥与水的比例至关重要,这里颠倒了它们的常规比例,并借助水的另一种形态:冰,进行这两种元素的探讨,最终融合相关元素以日记的形式剪辑成短片。

瓷书 | 行为、影像 | 瓷土 |时长5min

-送别-

“送别”是用我制作的40块未经烧成的瓷泥砖不断铺在地上,每铺下一块就意味着要踩碎前一块;隐喻我们生命中不断地告别,与当下告别,不容挽回。一个春天的梅雨与草长莺飞之后,这样一条与我生命中绵延与选择相关的轨迹就由雨水、河流完全消解。面对最终的虚空,这样短暂的自由和对自身灭失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影像本身是一种虚空,但却呈现曾经真实的时空。

送别 | 行为、影像 | 瓷土 | |时长19min

-根-

-丛-

这两组作品由一些瓷枝条按照冬季园中植物的生命形态与真实的枝条并置在一起。植物是连结地上地下两个世界的生命体,这种真实生命的季节性躁动、变化和瓷生命的永恒、宁静等等特性形成对比。作品替代创作者达成一种创作者生命个体所不能所奢求的回归与存在。“丛”有一部分未经烧成的枝条,它们会随着时间分解并融进土地中。两组作品都完成于江南的冬季并随着植物的生长及雨水的作用而变化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根 | 装置 | 瓷土 |浙江绍兴 2021·2-2021·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丛 | 装置 | 瓷土 |浙江绍兴 2021·2-2021·4

- 废园 -

“废园”将未经雕琢的上好玉泥直接高温烧成后与铁矿渣并置。同样是被人类从土地中开采的矿物,经过火的瞬间淬炼,在这样一个鲜有人问津的废园中它们会以这样一种稳定而平等的姿态共同经历一段命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废园 | 装置 | 瓷土 |浙江绍兴 2021·3

瓷土作为土地的提纯物,它的两极都通向永恒:一方面如果经过烧成,它成为一种最为坚实而接近不朽的存在,一种精神、文化抑或意念的凝结物;另一方面,如若未经烧成,它仍可以回归大地,融入无限的自然流转。当明知一切终将回归,仿佛从未发生,亦或再也无法回归时,那些仍然被坚持的历时性过程就产生了精神上和观念上的意义。

余梦彤入学以来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文献与美学、哲学理论的阅读与积累,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扩展和自己整体修养的提升,广泛地选择选修课内容,进行多方位学习。在专业方面更是倾注了大量精力,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制作与技艺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式与方法论。在研究生期间参加了不少重要展览,其中包括13届全国美展、“中国白”国际陶艺大奖赛入选等,在年轻陶艺家中具有较好的影响。该生对待艺术的态度真诚,有较好的思考与创作能力,克己且乐于奉献。

——陶瓷艺术设计系 白明教授

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我往往感到信任和恰当距离的达成是最为美好的事情,这两点是人与人关系中自由的起点。这样的相处往往平淡,但却坚实有力。而信任和自由度也是我认为在整个创作期间导师所给予我的最珍贵的支持。当然,同时也应特别感谢白明老师对我的言传身教,在每日的相处中他的身体力行和从他那里直接获得的对艺术的判断远胜于诸多的讲授,这无疑对我的艺术观及为人处事都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也由衷感谢上虞青国际陶艺中心的小伙伴以及许许多多不及在此一一致谢的人。我深知很多事情是一己之力无法企及的,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所做之事也无法事先条分缕析地讲述清晰,大家的帮助同样出于一种弥足珍贵的情谊。

因为些缘由,在尽力呈现这一切的过程中我就已知的是,不论结果如何,这段创作时光于我早已熠熠生辉,我唯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希望这些作品最终没太辜负这样的支持与帮助。

余梦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1996年生于北京

201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2018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推免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参展:

1) 2017 第五届茶境国际茶文化交流展/西安西京学院/陕西/中国

2) 2017 “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优秀奖)/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广东/中国

3) 2018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中国

4) 2018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九届暨2018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5) 2018对谈-白明与他的学生陶瓷作品展/Quirini博物馆/威尼斯/意大利

6) 2018亚洲现代陶艺交流展/弘益大学现代美术馆(HOMA)/首尔/韩国

7)2018 学院陶艺十年 武汉国际陶艺邀请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中国

8)2019 第二届女性艺术+倾巢计划览/北京798零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9) 2019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北京798艺术园区a07楼/北京/中国

10)2019第二届当代青年陶艺双年展/北京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11)2019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江西/中国

12)2019“盛世观瓷”首届横琴文化艺术节/珠海横琴新区琴政路38号励骏庞都/广东/中国

13)202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北京 / 中国

14)2021 首钢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 / 首钢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三号炼钢炉 / 北京 / 中国

收藏:

1) 2017 陶瓷茶具设计“顽石的瞑想”(黑色款)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 2018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的晌午”(部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3) 2018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的晌午”(部分)由意大利Quirini博物馆收藏

4) 2018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由画廊杂志收藏

5) 2019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盈亏之隙”、“盈亏之洄-01”由筑中美术馆收藏

6)2021 陶艺装置作品“解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7)私人收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0年冬在浙江上虞创作

资料提供 | 余梦彤

视觉设计| 余梦彤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冯佳琪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毕设故事 | 余梦彤:瓷与生命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