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央戏剧学院”进行关注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阅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电子版
新中国电视剧发展脉络、
主要特点与价值取向
张智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丨Abstract
新中国电视剧发展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不断重视原创与创意,不断提高审美水平,成为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电视剧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出现萌芽、兴起、发展、繁荣等几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电视剧在“一带一路”有效传播,从一个方面表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各种各样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鉴,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新中国电视剧类型由少到多,不断增加。新中国电视剧叙事艺术不断提高,新中国电视剧视觉、听觉技术不断提高。
The development of TV series in New China reflects the spirit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and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It constant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originality and creativit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aesthetic level of the people,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New China.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V series in New China have emerged in several stages, such as germination, ris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hinese TV series have been effectively spreading alongside the routes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ich from one aspect, shows the spiri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of humankind, and on the other,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of various cultures and arts, and powerfully adv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and art. From less to more, the types of TV series of New China grew, and are still increasing with a vast speed.
关键词丨Keywords
新中国电视剧 类型 叙事 视听
New China’s TV series, type, narrative, Visual & Audio
一、几个阶段:萌芽、兴起、发展、繁荣
新中国的大潮使人们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冲击,中国电视剧变化与发展比较明显。1949年10月以来,我国电视剧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出现几个阶段:萌芽、兴起、发展、繁荣。
1949—1958年新中国电视剧处于萌芽阶段,这个萌芽阶段比较长。
1958—1978年新中国电视剧处于兴起阶段。中央电视台《一口菜饼子》播出,标志新中国电视剧兴起[1]。这是一部电视单本剧,叙事、摄影、剪辑等比较简单。
1978—2000年新中国电视剧处于发展阶段。“1980年,我国制作出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揭开了我国电视连续剧的序幕。”[2](P128)我国电视剧随着改革开放,电视剧的技术与艺术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北京人在纽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
2000—2020年新中国电视剧处于繁荣阶段。基本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等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全国电视网,其中有线电视网4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从电视剧的生产制作量、整体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实际覆盖人口来看,我国已经成为电视剧大国,正在向电视剧强国迈进。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做努力。多部现实题材电视剧不断呈现新面貌,立足创作紧跟时代发展。其中,创业题材剧、传奇剧和言情剧增量较为显著,在收视率和口碑上获得双丰收。创业剧、谍战剧、言情剧、仙侠剧等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古装IP剧有得有失,创新动力有的充足而有的不足,制作有的精良有的粗糙、收视率有的高有的低。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电视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效传播,从一个方面表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各种各样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鉴,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
二、新中国电视剧类型由少到多
新中国电视剧类型由少到多,不断增加,如伦理剧、历史剧、青春偶像剧、情景喜剧、武侠剧、破案剧、谍战剧、言情剧、军旅剧、家族剧、科幻剧等,还有类型混杂。
各种类型电视剧不仅有影像层面的不同风格化追求,更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独特内涵,总能在一种认真、执着的创作态度背后给我们留下记忆。
类型剧不是倡导模式化,而是提倡创新,可以促进电视剧发展[3]。中国武侠剧、传奇剧、言情剧、伦理剧、破案剧、谍战剧等成熟而发达,常常走在世界电视剧前列。
(一)传奇剧引人注目
传奇剧主要指人物行为超越寻常、情节曲折离奇,用传奇的手法塑造传奇的人物形象,用传奇的故事表现主要人物传奇经历的电视剧。传奇剧引人注目,如《李小龙传奇》《远大前程》《楼外楼》《莫斯科行动》等。
《远大前程》以传奇言行塑造出传奇人物形象,呼应剧名“远大前程”。该剧对于主角的设定并没有采取传统的一男主、一女主的模式,而是采取了双男主、双女主的人物设置。双主角的人物设置不仅让电视剧情节显得更为丰满,也让戏剧冲突更加直接,对电视剧整体的支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因其双主角的人物设置,将剧中庞大的人物关系网梳理得清楚,使观众对每个人物都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认知。双主角的设置,还让四个主角分别化作剧情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使得电视剧逐渐散发出令人心醉神迷的群戏魔力,浸入感越来越强。除了两位男主角的成长和选择之外,叱咤风云的永鑫公司三位老板与八股党、国民党、共产党等各方势力之间的相互纠缠、角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这些因素增添了该剧的传奇色彩。
《楼外楼》以“楼外楼”的历史变迁为主要线索,采用传奇的手法塑造出“楼外楼”当家人洪家兄弟形象,他们在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20多年的乱世之际,随机应变地经营,具有传奇色彩。该剧人物板块的分类设置十分明显,剧中人物都归属于不同的板块,这样的人物设置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完整,不同阵营中的人物都散发着各自阵营的独特魅力;而这些人物又都有关联,人物之间的关系映射出不同阵营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背后不同集团对利益的追逐使得各个阵营之间相互碰撞,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观众的眼球。不同板块相互联系与拼接,构成了这部剧的人物关系网,看似人物众多,实则每一个人物都在剧中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位置。
《莫斯科行动》根据1993年“中俄列车大劫案”改编,塑造出智勇双全的中国警察形象,他们在不亮武器和身份的情况下对犯罪分子逐个击破、捉拿归案,破案方法与行动奇特而行之有效,堪称当代跨国破案英雄传奇。该剧悬念设置扣人心弦,具有传奇色彩。近年来,随着电视剧风靡,越来越多的剧作出现同质化,在情节安排与戏剧冲突方面并无太多的新意,而《莫斯科行动》则向观众展现了“内容原创”的原则,摆脱了“情节雷同,题材相似”的创作困境。通过对剧情的精心安排与戏剧冲突的环环设计,展现出了时代的大背景与莫斯科这座大都市所散发出来的磁场,同时使得在大背景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展现出了其真实的生活状态。该剧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设置得非常激烈,对于该剧的传奇表现力与吸引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言情剧引人热议
言情剧特点比较明显,爱情受到时代与社会很大的影响,人们在理想爱情与现实爱情婚姻中博弈。言情剧引人热议,如《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恋爱先生》《爱情的边疆》等。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由小说改编,由于编剧对男女主角形象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所以电视剧中所展现的矛盾冲突比原著少。在原著中,女主角姜生是一个善良且十分重情重义的女生。男主角程天佑是一个心狠手辣、为求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这两种性格可谓截然相反。因此,在原著中,男女主角性格差异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矛盾。姜生不满程天佑为了达到目的而牺牲朋友,导致二人之间出现很多争吵。程天佑的霸道使姜生和凉生之间的感情疏离等。程天佑常常纠结于事业、亲人与爱情之间。此外,由于电视剧中男主角变成了一个爱情至上的人,这种转变使该剧删减了较多故事内容。原著中被删减的故事内容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被删减后就使该剧后半部分减少了支撑,失去了较多矛盾冲突,缺少新鲜感。因此,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对原著准确而透彻的理解与把握,将原著的矛盾冲突与思想内涵充分表现出来。该剧改编引起人们热议,大家看法不一。
《恋爱先生》揭示了程皓、张铭阳、邹北业三个男人遇到的不同情感问题,积极探讨情感困惑与人生问题、恋爱方式与方法。该剧关心独立女性、都市白领、“空巢”老人,关照人心。该剧对人们如何走好情感之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王一川《〈恋爱先生〉情节空疏下的反思型人格塑造》[4]认为该剧刻画了一群人物从直线型人格向反思型人格转变的轨迹,揭示了当前公民人格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所言切中肯綮。
《爱情的边疆》表现了女大学生文艺秋与同事宋绍山以及播音员维卡之间的情感纠葛,探讨永不消弭的爱情。该剧表现了三种爱情:第一种是文艺秋和第一任丈夫维卡的超越国别的苦涩婚恋;第二种是文艺秋与第二任丈夫宋绍山的包容与理解之爱;第三种是万声以同学、朋友身份陪在文艺秋身边20年默默守护的爱。文艺秋和第一任丈夫维卡的婚姻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而被迫中止,揭示了婚恋受到时代与国家关系变化的冲击而无可奈何的人生状貌。
三、新中国电视剧叙事艺术不断提高
新中国电视剧叙事艺术不断提高,有单线索叙事、双线索叙事、多线索叙事等,有串珠式结构、对比式结构、剧中戏结构、扇形结构、网状结构等[5]。不断变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需要不断创新,是创作团队强调的重点,在入戏、戏眼、叙事的核心价值等方面精心安排、着意追求。部分优秀电视剧内容丰富多彩,张力较大,情节设计跌宕起伏,节奏较快,悬念设置使观众难以猜出后续情节的发展,扣人心弦。部分优秀电视剧叙事具有沧桑感,富有哲理,表现出东方美学精神,具有含蓄之美,在社会斗争、人事关系、人生哲学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以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为线索进行叙事是电视剧的惯有逻辑之一,拨弄观众心弦最有力量的还是情感,但是将情感逻辑勾勒得具有真实可感性,才是成功剧作的真正亮点。电视剧除却创作者自身对历史和现实的情感之外,更多的是将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巧妙设置,借此来传递彼此间的情感纠葛,进而完成整个叙事。创作者对情感分量的重视以及对观众渴望情感波动的心理期待的把握是电视剧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将这些扑朔迷离的感情编排在一起,才为产生复杂多变、惊心动魄的故事做好了情境的铺设与线索的架构。如《亮剑》《中国远征军》《历史的天空》《潜伏》等。
深度记忆和艺术处理使得电视剧不再是生活的还原复制,人性基因的追寻和心理探求使得电视剧不再是家庭成员间简单的悲欢离合,巧妙的艺术构思与家国叙事逻辑的背后使我们更多地看到电视剧具有的精神力量。如《渴望》《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等。
新中国部分电视剧编剧和导演出现纵深化与专业化的趋势,他们不再对各种题材进行广泛涉猎和创作,而是将某种题材作为主要创作方向,这种专业化的选择更容易形成各自的创作风格,而编剧和导演的创作风格自然会在他们最终制作出的电视剧作品中打上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牌烙印。如《北平无战事》《长征》《中国式离婚》《潜伏》《亮剑》《中国远征军》《奋斗》《温州一家人》等。
作为电视剧创作者,主要通过电视剧在潜移默化中对观众的内心形成触动,同时通过人物关系的编排和戏剧冲突的表现完成主题的传达和精神的感召。更高的层次是帮助观众展开对于真善美的深度思索,并促进他们人格境界的提升,目前部分电视剧尚未达到这个层次,但所有这些无不是作为艺术创作者所应担负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如《闯关东》《士兵突击》《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媳妇的美好时代》《冰糖炖雪梨》《在一起》等。
电视剧的创作者也正是基于这种意图,才要在审读社会、追问人性的同时塑造出多样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身上完成一种信仰的内置,让其发光,使电视剧作品在寓教于乐的同时照亮现代人有些迷失的内心。
叙事艺术促进了电视剧发展。
四、新中国电视剧视听技术与效果不断增强
新中国电视剧视觉、听觉技术不断提高,视觉、听觉效果不断增强。在视听效果方面,新中国电视剧大多追求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场景的展现、人物的衣着化妆、还是对话、音乐、音响等,都不遗余力地打造,给观众制造一种整体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
视觉主要包括构图、造型、色彩等。构图做得好的电视剧较多:如《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射雕英雄传》《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
造型做得好的电视剧引人注目,如《汉武大帝》《亮剑》《中国远征军》《历史的天空》《李小龙传奇》《老酒馆》《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等。
色彩做得好的电视剧受到人们青睐,如《潜伏》《琅琊榜》《伪装者》《乔家大院》《闯关东》《平凡的世界》《鸡毛飞上天》等。
听觉主要包括对话、音乐、音响、数字化立体声等。“电视剧中,影像语言与声音语言往往是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电视剧的声画造型语言。电视剧运用不同的声画造型来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人物动作,从而强化了人物动作的戏剧性效果。另外,电视剧中的声画关系能够创造出某种意境,尤其能够拓展人物的内心动作。”[6](P134)所言精辟。
部分电视剧对话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很接地气,深受观众喜爱,如《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激情燃烧的岁月》《金婚》《媳妇的美好生活》《人民的名义》《都挺好》《情满四合院》《小欢喜》等。
音乐等对电视剧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如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等,一直脍炙人口,其中有的成为世界名曲。电视剧与音乐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国产电视剧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音乐、音响、数字化立体声增添了电视剧的艺术感染力。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艺的一种,拥有自身的创作规律,而电视剧要获得轰动效应,只有抓住观众的深层心理,运用一流的视听技术,力争达到一流的视听效果。
五、新中国电视剧产业由小到大,促进了电视剧艺术发展
新中国电视剧产业由小到大,电视台、民营公司、网络等起了重要作用。
2009年,在数量上中国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在质量上,美国是电视剧第一大国,中国是电视剧第二大国。中国电视剧播出市场的承载量,国内电视台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一年9000集左右,也就是说,生产越多的电视剧,就会有越多的电视剧卖不出去。2009年整个电视剧产业链各个环节逐渐走向理性,从单纯播出方式的竞争,逐渐上升到产业价值链运营的竞争以及电视剧质量和品质的竞争。
深化体制改革,发展市场主体。扩大投资、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民营影视公司制作电视剧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电视剧产业逐渐进入多媒体时代,这对于电视剧播出平台、市场份额和营销策略的影响是变革性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电视剧播出平台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电视台单向传播的劣势,使得各种信息形态通过多种传输渠道传送到各种接收终端上去,电视剧播出平台的多样化,使电视剧由“渠道为王”转向“内容为王”。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播出渠道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和综合,电视剧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高品质电视剧的制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电视剧竞争激烈,传统电视播出渠道显得狭窄,而新媒体提供了广阔的播出空间。新媒体是电视剧营销的新着眼点和立足点。新媒体营销需要专业的策划团队进行运作,因而网络“推手”已成为电视剧产业亟须重视的力量。
新媒体一方面为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带来播出渠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给电视剧产业带来了挑战。由于卫星、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大众媒介,其他国家的信息内容,包括影视剧产品,会源源不断地在互联网上分占越来越多的受众,这必然给国产电视剧的制作质量、营销战略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剧产业非常重要,投资、融资变化与国产电视剧产业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对所拍电视剧进行定位。国产电视剧应该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可以促进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数字化、电视台、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等对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电视剧附属产业是电视剧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产业有起有伏,总体情况是稳中有升,具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按照电视剧产业链的规律办事,从电视剧的创意、制作、播出、市场、营销策略、管理等方面提高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电视剧的质量与品质,使我国由一个电视剧生产大国变成一个电视剧生产强国,与美国电视剧产业相媲美。[7](P2)
我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电视剧类型多种多样,电视剧题材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发展潜力应该超过其他亚洲国家。
我们应该遵守电视剧产业的规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不断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电视剧产业与艺术发展,逐步形成产业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主导作用明显的格局,使电视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先台后网,或者先网后台,电视台、互联网联动,以及创作团队的精心打造,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呼应,从而拓宽了电视剧播出渠道,扩大了电视剧市场。创业剧、谍战剧、言情剧、传奇剧、仙侠剧等引人注目,收视率较高,成为2000年以来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
(一)台、网联动,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呼应,形成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
1.电视台、互联网联动,形成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
谍战剧《和平饭店》2018年开年由浙江卫视播出,收视率破1%,具有较高的网络讨论度,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最高8.4分,播出结束时回落至7.9分,可见口碑好,受到观众欢迎。言情剧《恋爱先生》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双平台收视率较高,收视率达到2.195%,全网播放量突破135亿,豆瓣评分只有5.7分,相较而言在网络平台的播放量破亿,可见,年轻观众更乐于用网络观看都市言情剧。2018年5月8日《爱情的边疆》在浙江卫视首次播出。与此同时,腾讯、爱奇艺两个网络平台也播出了这部剧。《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是2018年湖南卫视热播的一部言情剧。该剧改编自乐小米撰写的同名原著小说。全剧共有70集,播映了2个多月。据CSM52城市网的统计,该剧在开播初的收视率排名一直稳占全国头五,中后期在第六、第七名之间徘徊。该剧在播映期间多次成为微博的热搜话题。但是,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5.3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改编剧本与原著之间的差异。同名原著《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是一部畅销小说,拥有较多忠实读者。因此,该剧在拍摄和开播前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开播后自然而然掀起了一场《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热潮。但是,随着该剧热播,该剧的收视率与口碑有所下降。
2.与热点话题、社会需求相呼应,形成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
以社会热点话题为题材创作的电视剧能够提高收视率与点击量,能够针对有关社会现象与焦点话题进行深刻而广泛的表现与探讨,成为推动电视剧市场的强劲动力,如《正阳门下小女人》《恋爱先生》《大江大河》等。
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从一个角度表现了北京现代职业女性与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社会话题性。该剧以“平民生活史”视角为出发点,折射出普通百姓的人情冷暖与人性善恶,更能唤起观众的反思和情感共鸣。在满足观众怀旧情绪的同时,唤起观众对于时代变迁感的认同。该剧不仅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变化,还表现出老百姓在改革浪潮中思想的变化。这是该剧自2018年10月开播以来收视攀高、观众好评如潮的重要原因。《大江大河》在2018年12月10日播出,与改革开放40年的热点话题相呼应,掀起一股收视热潮。
3.创作团队精心打造,形成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
创作团队精心打造,形成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如《远大前程》《爱情的边疆》《归去来》等。
传奇剧《远大前程》在电视剧大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新颖的故事题材与内容之外,人物形象的典型与戏剧冲突的表现让它着实成为一部年代传奇。在“小鲜肉”霸屏的当下,《远大前程》汇聚了演艺圈的老戏骨、实力派,让观众过足了眼瘾。在镜头语言与灯光方面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让画面呈现出电影的质感。在剧情的安排与设计上更是用心,个性鲜明的喜剧风格、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热血沸腾的戏剧矛盾,让这部传奇剧成为当下市场的热点之一。
《爱情的边疆》编剧高满堂是优秀编剧,他掌握了当年中、苏边界有关青年人的曲折爱情故事,用丰富的人生经验把时代变化对当事人爱情婚姻的影响深刻地表现出来了。导演毛卫宁是优秀导演,擅长拍婚恋题材剧,尤其善于把握跨国恋的酸甜苦辣。主演殷桃是实力派演员,她把文艺秋的内心世界充分地表现出来,尤其把与爱人隔河相望、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煎熬细致地展示出来,感人至深。他们在人物、剧情、场景、表演、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将精品意识落到实处,因而受到观众好评。
《归去来》编剧高璇、任宝茹,导演刘江,主演唐嫣、罗晋、王志文,把留学归国人员的形象、气质、胸怀逐步表现出来,并且透露出时代的气息与国内国际的氛围。青年人与中年人精诚合作,积极提高电视剧的品质,显得新鲜而精美,具有较高的品位,因此受到人们欢迎,赢得了市场。王一川《当代中国青年的招魂记—电视剧〈归去来〉的转折性意义辨析》[8]论述了该剧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困境、被拯救与自我拯救的艰辛历程,以及重新净化自我灵魂的转折性意义,所言精辟。
(二)“仙侠+IP”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
在媒介融合时代,“仙侠+IP”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热点之一,以其玄幻的故事架构、震撼的视听特效以及新颖的制播方式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喜爱。近几年,中国网络仙侠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以晋江、红袖添香、起点、潇湘书院为首的网站异军突起,其点击量与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有较高文字审美水平的网络仙侠小说纸质图书,成为电视剧产业重要的创作源泉之一。以《花千骨》《香蜜沉沉烬如霜》等一批网络仙侠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成为高收视率与高口碑的佳作。《香蜜沉沉烬如霜》成为2018年暑期档的收视黑马,居当月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首。该剧根据网络作家电线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仙侠玄幻电视剧,由朱锐斌执导,杨紫、邓伦领衔主演。《香蜜沉沉烬如霜》自2018年8月2日在江苏卫视首播以来热度不断飙升,收视率蝉联第一。截至2018年8月24日11点,网播量近66亿,微博上的主话题“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的阅读量突破54亿,讨论量达696.6万,被评为江苏卫视幸福剧场“2018收视剧王”,成为2018年热点电视剧之一,引发了暑期的仙侠IP剧热。
六、电视剧创作热点、主流价值观与社会热点相呼应
新中国电视剧最近几年创作热点主要出现在创业题材剧、传奇剧、言情剧等方面,现实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影响巨大。《最美的青春》《正阳门下小女人》《大江大河》《毛泽东》《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国神火》《士兵突击》《戈壁母亲》《国门英雄》《平凡的世界》《鸡毛飞上天》《人民的名义》《老有所依》《温州一家人》《创业时代》《太行赤子》《索玛花开》等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表现创业人物与创业事迹,展示现实主义精神和主流价值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18年4月4日的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中,指出电视剧创作要以现实主义为主体,坚持人民导向,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在这一年里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提供了合适的阳光、空气与肥沃的土壤,因而出现了一批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如《最美的青春》《恋爱先生》《我的青春遇到你》《正阳门下小女人》《面具》《和平饭店》《大江大河》等创业题材电视剧,充分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主流价值观。
(一)励志创业的表现与现实主义精神的弘扬
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电视剧大都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创作:采用纪实的方法,表现每个时代的现实精神。大量采用实景、外景拍摄,增强荧屏空间的真实性。适当运用移动摄影与长镜头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与心理,从运动的角度来寻求构图的平衡。“在表演方面要求生活化:质朴自然的语言、动作,重视演员本身的气质与外形。”[9](P94)表现了生存焦虑,表现了时代感,表现了励志创业,反映出时代与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如《正阳门下小女人》《大江大河》《创业时代》等。
《正阳门下小女人》表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变化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是一部在大时代背景下以女性励志创业为主题的年代剧。作为“京味年代剧”系列,《正阳门下小女人》一方面延续了老北京人讲人情、重信念的情感内核;另一方面重点突出了小人物顺应大时代潮流的奋斗人生。生动展现了一代人从经营小酒馆到大集团的奋斗史,更展现出改革开放40多年北京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江大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从1978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农村与城市的变化,塑造出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改革者形象,展示了他们不断探索与突围的精神。剧中角色众多而且都极具特点,几个主要角色被塑造成了典型。该剧矛盾冲突及其原因揭示得比较深刻,表现现实生活具有深度与广度。《大江大河》是一部“新中国经济史”,故事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时期。创作者在老百姓生活里的故事中来讲历史,融入了新中国较早一批创业者的思考,从平凡人的故事折射出时代政策的变化。通过普通村庄这扇窗口,小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关心的话题、向往的生活,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宋运辉、雷东宝、杨巡面对不断发生的改革浪潮,始终走在改革的前端,坚持诚信经营,用智慧和谋略发家致富。该剧体现出了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
《创业时代》塑造出软件工程师郭鑫年与投资分析师那蓝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创业精神。郭鑫年、那蓝在改革开放时代找到了适合自己、造福社会的创业之路,他们的奋斗精神与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当代性,给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以较大的启发与鼓舞。人物成长推动戏剧冲突。每一个人物都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成长,不断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整部剧的剧情发展,可以说是依靠每一个人物的成长来推动的。剧中主要人物在大的时代洪流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蜕变。该剧的矛盾冲突就在主要人物的成长与蜕变中愈演愈烈。在现实社会这些人物追逐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的被映射,也看到了他们对梦想的执着不懈,整个戏剧冲突设计为观众传递出了正能量。
(二)主流价值观呈现
价值观是指主体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群体文化的价值观念。因此电视剧价值取向的选择与表达会影响社会文化价值导向。在以主流文化价值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主导下,年代剧因其独特的历史变迁感和审美意义,将时代所反映的价值取向承载在故事与人物命运之中,在电视剧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正阳门下小女人》《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等。
《正阳门下小女人》表现了力倡为人谦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同时又指出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和谐相处就在于一个“理”字,人人讲理、人人守礼,自然也就和谐了。该剧以“理”为核心,呈现出的是以理性建立起来的和谐体系,这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且深入人心。该剧真实还原了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后老北京胡同的历史风貌,展现了老北京人“讲信念”“重情义”的精气神,在弘扬主流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向善的价值观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大江大河》表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大江大河》属于年代剧,年代剧因其特殊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承担起广泛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构建个人、家庭、国家为一体的民族主流价值观。同时,年代剧作为电视剧艺术注重其审美价值,通过平民化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来阐释主流价值。其人物形象塑造有着时代与现实特征。在角色认同、时代认同以及价值观认同上都与受众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
《最美的青春》塑造出冯程、覃雪梅等植树造林者形象;该剧表现了他们乐观开朗的胸怀与坚强的意志,表现了主流价值观。该剧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具有温暖人心、鼓舞人心、聚集人心的功能,有其特殊的感染力。无数平凡人对于美好时代和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对梦想的坚守和奋斗,推动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一般认为,年代剧多以顺时的线性结构,描绘一个或几个家族、家庭在中国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所发生的故事。年代剧的叙事多以大跨度的时代背景作为依托,不同时代的经济、思想、文化的变迁是年代剧重要的叙事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此,年代剧在反映创业、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大部分电视剧的核心价值观是现实主义、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契合了当代在市场经济竞争背景下的受众心理。大部分受众追求坚毅与自我超越,具有猎奇心理,喜欢多种文化艺术,喜欢新鲜感,新中国电视剧具有这些因素。
结语
新中国电视剧内容丰富多彩,人物多种多样,大手笔、大制作较多,积极探索人物创意、叙事创意与传播创意,精品不断出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有着不同的欣赏趣味,有着不同的收视习惯,观众的个体视觉听觉观念在不断更新,眼界也在逐渐开阔,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审美需求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剧。
电视剧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能够传播一个国家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电视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不断打造系列电视剧精品,有效地表现鲜明健康的价值观,积极传播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一带一路”提供电视剧精品,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电视剧能够以恰当的方式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通过跨文化的传播方式,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距离拉近,逐渐形成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不同文化艺术的理解与交汇,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推动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剧研究所.序言[M]//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编年史,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
[2]高鑫.电视艺术概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
[3]张智华.绪论[M]//电视剧类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王一川.《恋爱先生》情节空疏下的反思型人格塑造[J].中国电视,2018(05).
[5]张智华.绪论[M]//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6]胡智锋,等.电视艺术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7]张智华,等.绪论[M]//网络时代电视剧产业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
[8]王一川.当代中国青年的招魂记—电视剧《归去来》的转折性意义辨析[J].中国电视,2018(10).
[9]张智华.网络时代中国电影表现方法与电影产业发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篇幅为150-200字。
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大致对应,长度为80个英文单词左右。
5.中文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6.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大体对应。
7.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的形式,注号用“①、②、③……”
8.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的出处,采用文末注的形式。
(1)注号:用“[1]、[2]、[3]……”凡出处相同的参考文献,第一次出现时依 顺序用注号,以后再出现时,一直用这个号,并在注号后用圆括号()标出页码。对于只引用一次的参考文献,页码同样标在注号之后。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 献时不再标示页码。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
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用原文标注各注项,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字母全部大写。书名、刊名用黑体。尽量避免中文与外文混用。
来稿通常不超过10000字。请在来稿上标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发送至学报社电子信箱:xuebao@zhongxi.cn。打印稿须附电子文本光盘。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发现有一稿多投或剽窃现象,对我刊造成损失,我刊将在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投稿。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
《戏剧》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未单独开设任何形式的网页、网站。同时,中央戏剧学院官微上将选登已刊发文章。
特别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欢迎关注中华戏剧学刊联盟刊物公众号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
《戏曲研究》
《戏曲与俗文学》
《中华戏曲》
《戏剧与影视评论》
图文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社
欢迎各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央戏剧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您可以搜索 “zhongxi_1938”,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网站:http://www.chntheatre.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