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969年冬,北京林业大学从现址迁往云南办学。1969年至1972年,在昆明、丽江、下关三地辗转;1973年,在昆明市安宁县楸木园扎根办学;1978年,获批返京复校。
资料图片来源:档案馆
据校史记载,楸木园地处一高山的山坳,距离昆明市43公里,相传其地原为邱、穆、闫三姓的三家村,谐音故名,实无楸木。学校迁入时,既无教室、学生宿舍和运动场地,又无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在返京前,这里建起了主楼、教室楼、宿舍楼、运动场等,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
资料图片来源:档案馆
竹杖芒鞋无问西东
栉风沐雨林缘“楸木”
北林如木
启于山北,始于大觉[寺]
辗转水南,扎根楸木[园]
风摧雨折,枝断叶落
蟠根嵌石,不罹凝寒
顽强吐绿,寒暑不移,岁月不败
今年我们推出录取通知书校史三部曲系列第二部 ——“楸木”,为新绿们讲述10年南迁的办学历史。
“楸木”,由“楸”(封套)、“木”(主体)、“缘”(内页)三部分组成。
楸
“楸”是录取通知书的封套
整体覆竖向暗色木纹
对角压印烫金“楸木”二字
暗含楸木园与北林的时空距离
—封套—
封套内侧印有入学指南二维码
考生届时扫描二维码查看入学相关事宜
—内侧—
封口处以金色校徽贴纸封签
—封口—
木
“木”是录取通知书的主体
虽风吹雨打摧枝断叶,冰冻霜寒侵袭茎干
只要深根宁极,大树总有枝繁叶茂的一天
“木”的主图案是纵向的“根”,形态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层叠交错的丝状网格,象征着阻碍与困难。
主图案共有10折,总长度为1500毫米,整体图形呈现“聚-散-聚”的纺锤型,由下至上对应南迁10年的办学历史,每折对应1年。
从底部起,向上至第4折,即从1969年,到1972年,根系逐步呈现出整体图案中最散乱的状态,表达三易校址的分离和无奈。
从第5折开始,对应于1973年楸木园建校开始,根系的散乱状态开始收缩、汇聚,逐步走向稳定。
第10折,分散的根系重新汇聚成主根,对应于1978年获批返京复校的坚守与希冀。
整体色调为暖调暗金色,根系在黑暗的土壤中艰难前行,浓雾与朝露,始终有希望的微光伴随。
缘
“缘”是录取通知书的内页
亲爱的新绿们
感谢你们选择北林
录取通知书是一个“缘”点
十年寒窗,十年树木
百年奋进,百年树人
道阻且长,虽远必达
北林像一棵树
北林人亦浸染了树的风骨
扎根大地、且近高天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每棵树都曾是一粒种子
栉风沐雨,才可能成为参天巨木
新绿们,你们是北林的未来
现在根柢未深,不要着急
大学四年,沉心静气,锤炼品德
潜心问学,追求真理
徐徐扎根,缓缓培植
将来,一冠绿荫可挡骄阳
挺拔身躯可做栋梁
根深叶茂,踔厉奋发
本固枝荣,行稳致远
新绿们,9月,北林见
文末彩蛋
1、锋芒毕“鹿”微信征文大赛:在留言区写一写你和“鹿”取通知书的北林故事。
2、“鹿”人皆知微博秀图大赛:晒出“木”展开高度与你们教科书、试卷的厚度对比并@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
欢迎互动,微信留言点赞数前50 & 微博幸运粉丝有惊喜大礼/小礼/Mini礼
北京林业大学录取通知书——“校史三部曲”回顾
北京林业大学录取通知书——“校训三部曲”回顾
设计师简介:胡贤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
—END—
设计师| 胡贤明
摄影师 | 杨 勇
图片后期|胡贤明文案 | 木头 郭乙言 刘思瑶
排版I 刘思瑶
责任编辑 | 郭乙言 刘芳
审核 |穆 琳
未经允许,禁止盗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