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牢记初心使命,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实现了高水平特色发展。
近日,《现代教育报》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培根铸魂 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为题,专版报道我校建设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特色做法与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贯彻落实“三全育人”
5月20日一大早,北二外2017级学生祖丽胡玛尔·巴拉提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明信片,是“顾妈妈”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寄来的。这位“顾妈妈”就是北二外党委书记顾晓园,那时,她正在嘉兴调研。
即将毕业的祖丽是顾晓园“心之约”结对的学生。一路走来,“心之约”守护祖丽成长。每当遇到烦恼,她就去跟“顾妈妈”倾诉分享,听取建议;每一次谈心交流后,她都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心之约”是北二外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的一项特色举措。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心之约”由校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广泛参与,通过班级对接、“我和校领导有个约定”“午间食刻交流”“梧桐奖章”“青年成长导师”等多种交流渠道,着力构建“二外师生成长共同体”。
在北二外,书记带头已成惯例。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党建工作固化形成了“三带”机制,基层党委、党支部和党员在“带动、带领、带头”上下功夫,逐渐形成示范和引领效应。在大事要事难事面前,各级党组织书记始终在一线指挥,形成“书记在现场”工作法N﹢1机制。“N”是指密切联系师生的10项工作机制,包括全年开展学生“心之约”工程、“教师专业成长沙龙”、“书记之家”工作坊、“教授直通车”、“午间食刻交流”等;“1”是指以“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师生”为鲜明导向,解决基层突出问题。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党建必须融入中心工作”,是学校党委一直坚持的理念,并将内设机构和“放管服”改革成效体现在二级单位推进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师生充分发挥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和服务首都建设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让“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成为常态。
育人者先自育。顾晓园书记多次强调,“建好建强教师发展中心是学校服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举措。”
“331”是北二外教师发展中心活动室门牌号。如今,这个简单的数字已经成为学校与教师心贴心的暗语。“331的下午茶”备受欢迎。“环境温馨、茶点可口,交流贴心、学有所获,每次来331,我就像回家一样。”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岁月说。
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教师发展中心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点学与选学相配套、时政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互促进,组织覆盖4200余人次、近百场主题培训,打造了面向全员,科学化、分层次的“菜单式”教师发展服务支持体系。
推进“红培工程”
播撒“红色种子”
5月29日,第11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在浙江嘉兴落下帷幕。大赛由北二外发起,自2011年启动,每年一届,最初只有28支队伍参加,如今发展为上万人参与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旅游创意策划类赛事。
11年来,大赛带领大学生先后走进陕西铜川、河南兰考、贵州遵义、四川南充、福建长汀、安徽金寨、福建南平等革命老区,已成为行走于祖国大地上的一堂生动“思政大课”。而这,不过是北二外“红培工程”的诸多内容之一。
据介绍,“红培工程”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将培育时代新人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五个红”——红色课程体系、红色品牌赛事、红培思政工作室、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红色精神文化体系,围绕课堂阵地、科研创新、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社会服务,形成“五位一体”红色育人体系。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程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不断加强思政课程的创优创新,倾力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落实落地。据统计,全校45个专业共建设12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采用“1﹢ N﹢X”教学模式,全校师生共同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其中,“1”即专业教师主导,“N”为全校党政干部全面参与,“X”表示校外专家专题指导。
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课程,列入本科专选课程,为培养新时代翻译人才做出有益探索。
中东学院以高端阿拉伯语翻译实践为抓手,引导学生从理解到认同,再到翻译成文,积极探索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特别是将其贯穿到口译教学中,提高专业课的思政内涵。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二外旅游管理教师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在《红色旅游》等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丰富红色教育内涵。
今年3月,北二外发起了首届“海棠杯”全国大学生创意漫画大赛,鼓励国内高校在校生及海外留学人员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把“红色种子”种进学生的心里。
培养国际交往人才
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如何翻译“一核两翼”“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如何用外文阐释“接诉即办”“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今年4月7日,北二外的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团队公布首批20个“首都关键词”,这是该团队历时一年打磨完成的,国际社会可借此读懂开放创新、和谐宜居的北京。
2020年,北二外被北京市评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还记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北二外教师作为高校系统唯一代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英文翻译工作;学校党委组建了涵盖20个语种的“抗疫语言服务团队”,第一时间承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外语服务,组建防疫语言志愿服务专班等,极大地贡献了二外力量。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曾指出,北二外“要更好地承担培养国际交往人才的任务,要适应北京‘走出去’的各种需求”。学校聚焦外语院校国际交往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开放的跨学科选课平台、“主—双—辅”内嵌式培养方案和成本“0”增长的配套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了“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新理路。学校还积极承担北京市“外培计划”、法国夏斗湖海外办学等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形成了覆盖中东欧16国的“贯培﹢本科”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特色。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国际资源、多语种资源、国别文化与区域研究资源、对外文化贸易研究服务和“一带一路”新型智库资源优势。2018年以来,学校确立“国际交往中心特色化社会服务计划、智库研究服务计划、高质量精英人才培育计划”,推进相关专项工作16项;组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8个特色智库,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问题,开展北京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北京友好城市研究、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语言环境建设等专题研究,并及时、准确对外翻译北京市各领域公共政策。
北二外是一所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外国语大学,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熔铸着每一位学生的品格。接下来,学校将秉持初心,坚定信念,继续用好红色资源,为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注入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出品
来源 | 现代教育报
撰稿 | 南丽
图片 | 资料图
编辑 | 熊涵睿
编审 | 于珊珊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