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新书发布:“新苗计划”项目助力大学科研育人、学术育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艺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1-6-23 15:19:49 文/毛晓莉 图/戴萍

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下文简称《论文选》)发布会暨学生科研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研讨会在良乡校区召开。副校长林维,哲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勤勤,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高文书,文学院副院长李俊,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历史学院副院长刘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洪宝,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权达等科教融合学院领导代表和各学院指导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会并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研讨会合影

发布会上,科研处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项目设立的初衷和过程,以及从2018-19年度获得优秀奖励的课题研究项目中选取20篇优秀论文汇结成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5月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编辑成书的情况,并对其中59位本科生作者和22位指导教师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

林维在会上对各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精心指导学生们申报和实施“新苗计划”的各类科研项目表示钦佩和赞赏,并指出,我校作为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就必须从本科生培养阶段开始,引导同学们提前进入学术的探索状态,并严格要求本科生,教会他们如何做学问,并了解做学问的意义,理解学术研究的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林维发言

他还谈到,我校本科生的学术习作入选《论文选》正式出版,虽然学术观点尚显稚嫩,但这是他们第一次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现,也是他们在学术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但正是这一小步,也许成为他们开启学术科研大门最重要的一步。

林维还指出,各科教融合学院要借助“新苗计划”各类项目实现“科研育人、学术育人”,努力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同时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抓手,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凝聚力、参与感、归属感;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根据学生的目标理想和人生规划,来调整人才培养工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学生的要求和愿望相匹配。

同时,林维还强调,要通过日常化的学术训练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意识,让他们能够在本科阶段就养成持久的学术探索热情,并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初步具备专业的学术研究能力,逐步获得深刻的学术领悟,尊重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崇敬学术伦理,未来成长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生力量。

参与研讨会的学院领导们充分肯定了大学设立“新苗计划”对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和学院特色,针对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所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学生应如何学习等议题交换交流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研讨会现场

各学院领导在发言中指出,学术兴趣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新苗计划恰恰是一个提升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学术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新苗计划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知识、方法和机会;“新苗计划”已经成为我校本科生培养的一枚名片,是一种研究型本科生培养的优秀模式;“新苗计划”即“树人计划”,强化了本科生的研究意识、务实意识、专业意识。

法学院方军,社会学院杨蓉蓉、温莹莹三位老师作为项目指导教师代表,介绍了在指导和组织学生完成“新苗计划”项目中的欣慰和困惑,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方军指出,培养本科生科研兴趣和学术思维,指导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杨蓉蓉提议各学院设立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的平台,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温莹莹表示,科研项目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尤其是对社会学学科的学生非常重要,项目实施过程也是学生与老师增进沟通加强交流的过程。

2017级本科生石春林、支皓宇和郑凯元以及2018级本科生颜钰杰同学代表《论文选》的学生作者们,分享了他们通过“新苗计划”初涉科研并小有收获的心得体会,还对指导老师手把手地将他们引领入科研之路表示了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林维代表大学向学院代表赠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林维代表大学向学院代表赠书


供稿:科研处

排版:宣传统战部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新书发布:“新苗计划”项目助力大学科研育人、学术育人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