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文字里得到知识,得到情感,
得到面对自己和面对世界的方法。
我们的声音让你忘却烦恼,
与心之所往在另一个时空交融。
往后的时间有了文字与声音的陪伴,
将是我们最好的馈赠。
文字加声音便成了朗读
【经贸朗读者】属于每一位Cueber。
本期主题
五月端阳
就是“粽”意你
端午连中夏,时清人复长。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少于南方,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而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为大家朗读沈从文的《端午日》,一起来感受南方的端午节吧!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青青粽叶盈,赤赤枣香渗,府院深几许,遥祝寄千言。在此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本期作者
2020级 经济学院 葛兰欣
声音是传递情感的媒介,有温度、有感情的声音可以为世界带来阳光与温暖。希望通过我的声音,给世界增添一抹光彩。
#往期推荐#
【经贸朗读者】你的春日限定首经贸
【经贸朗读者】怀揣梦想 即刻出发
【经贸朗读者】心之所向,即为光芒
【经贸朗读者】享受简单,学会生活
【经贸朗读者】叹时光 寄童年
撰稿播音|学通社记者葛兰欣
录音剪辑|学通社记者 葛兰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策划|学通社记者李宇轩
责编|学通社记者 杨宇航
审校|新闻中心 殷晶晶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