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半夏的纪念”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晚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在当晚颁出的九个奖项中,我校参赛的毕业联合作业及学生短片共获得四项大奖,此外还获得8个提名和22个入围奖。其中,19届毕业联合作业《湖贝不再》获最佳制作作品奖、20届毕业联合作业《清明梦》获最佳摄影作品奖、20届毕业联合作业《南方姑娘》获得最佳编剧作品奖,导演系19进修班短片《寻牛》获最佳剧情片奖。具体获奖情况如下: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摄影系17级硕士研究生林伟彬(左三)拍摄的20届毕业联合作业《南方姑娘》获得最佳编剧作品奖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南方姑娘》最佳编剧作品奖证书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由导演系15级本科黄曾鸿辰(左三)导演的19届毕业联合作业《湖贝不再》获最佳制作作品奖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湖贝不再》最佳制作作品奖证书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由17级导演系研究生李玥担任导演、17级摄影系研究生覃俊杰和林京佑(图)担任摄影的20届毕业联合作业《清明梦》获最佳摄影作品奖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清明梦》获得的最佳摄影作品奖证书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导演系19级进修班蒲巴(右一)导演的《寻牛》获得最佳剧情短片奖
本届“半夏的纪念”共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主竞赛单元参赛作品1846部,其中剧情片1094部,纪录片752部,其中入围作品125部,获得提名作品的为33部。今年共设立年度作品、最佳摄影作品、最佳制作作品、最佳编剧作品、最佳导演作品、最佳中学生作品、最佳短纪录作品、最佳长纪录作品、最佳剧情片作品九个荣誉称号。“半夏的纪念”创办于2003年,创办者借用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纪念”一词,将活动命名为“半夏的纪念”,旨在承袭鲁迅的精神。自创办以来,影像展以“大学生讲新时代故事”作为主题,以“社会视野”和“青年视角”作为选片与评片的标准,恰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组委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秉承了“大学生讲新时代故事”的精神,鼓励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关注时代发展,传播中国文化,为挖掘青年电影人的创作潜力,为青年电影人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鼓励青年电影人关注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本届影像展晚会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绍刚主持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颁奖典礼在中传礼堂1500人报告厅举行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颁奖典礼合影
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半夏的纪念”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组委会今年还设立了“芒种创作季”,活动分为“芒种青年短片”和“毕业作品扶持”两个单元,并提供优厚的扶持资金帮助青年学子实现电影梦想。我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作扶持平台,以展示、锻炼个人的专业才能,未来,我们共同期待北影学子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部分图片提供:李昉、吴卓然
文字整理:何唯佳
文字校对:魏奎、杜莹、陈雨薇、刘博
撰稿:XW
审核人:CZG
附:我校学生获得的提名与入围名单
一、获得提名作品的名单
1、提名最佳摄影作品:《湖贝不再》黄曾鸿辰
2、《暖洋洋的春天》王泽宇
3、提名最佳编剧作品:《杀手周一》王杰
4、提名最佳导演作品:《清明梦》李玥
5、提名最佳制作作品:《澡堂鼓手》刘铠齐
6、提名最佳剧情作品:《红暑》杨雨豪
7、提名最佳短记录作品:《公路散文》唐铭爽
8、提名最佳年度作品:《寻牛》蒲巴
二、获得入围作品的名单
1、《收获月影的季节》杜曼·布尔列斯汗
2、《红暑》杨雨豪
3、《山川大桥也许会下雨》张晗贝
4、《Ade(再见)》刘越洋
5、《断金》王泽宇
6、《分家》韦永斌
7、《各奔东西》冯杰
8、《公路散文》唐铭爽
9、《狗叫了一天》段云冲
10、《归云》王郁宽
11、《狐狸爷爷的礼物》王博伦
12、《纪念日》王裔凯
13、《蓝色潮落》修潇楠
14、《犁云耕雾》李郧东
15、《南阳》柳澍
16、《暖洋洋的春天》王泽宇
17、《青鸟》吴雪源
18、《酸掉大牙》祁又一
19、《洗礼》张宇
20、《夏日幸存》丁子珺
21、《修剪》黎忠赵津民
22、《澡堂鼓手》刘铠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