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计算机学院
(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National Pilot Software Engineering School)
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软件工程
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专业。学生在第三学期,结合学生本人志愿和前两学期成绩实行专业分流,第四学期开始分专业培养。
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软件工程
一级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学生深造平台
硕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支撑平台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信软件工程中心(原邮电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与信息网络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信息学与移动计算创新实践基地
嵌入式系统与智能硬件创新实践基地
通信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软件与网络创新基地
软件与网络创业孵化基地
学院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1980年获得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 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 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发展方向,明确聚焦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前沿学术研究;面向国家经济社会以及国防科技的重大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以及研究开发能力的高水平优秀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计算机学科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8 项高水平科研奖励和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2020 年,本学科位列ESI 全球排名前1‰,在国际权威的大学专业评估机构美国U.S.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3位、中国大陆第7。
同时,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依托单位,致力于在网络通信软件、嵌入式软件、大数据软件等方面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国际化”的优秀软件人才,软件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前20%)。
2021年获批“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200人
其中
院士3人(含兼聘)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
专业和学科特色鲜明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网络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与时俱进,形成了具有深厚网络背景的计算机类专业特色和实施以通信软件为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路径。学院建立了完整、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网络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教学质量一流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始终领先。学院拥有“计算机通信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交换原理》两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现代交换原理》成为首批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计算机网络》、《C++程序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课》三门课程2020年获得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同时,学院采用先进的国际软件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软件工程专业课双语授课比例达到70%以上,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实践教学条件优越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条件优越,拥有“计算机与信息网络实验教学中心”、“通信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4个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校内实习基地、若干校外实习基地,与华为、小米、字节跳动、中国联通、中软国际、神州数码、亚信科技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参与企业项目实践的良好机会,并建设了面向北京地区高校在校生共享、面向社会开放的实验教学共享开放基地。
科研基地完整
学院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信软件工程中心(原邮电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另外还建立了十多个院内外联合实验室和校外产学研基地。学院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物联网、嵌入式系统、通信软件、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近年来承担了近百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名列学校前茅。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多项。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建有信息学与移动计算创新实践基地、智能硬件和嵌入式系统创新实践基地、软件与网络创新基地、软件与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并与腾讯、字节跳动、百度、中国移动、华为、IBM、Google、微软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创新协作机制和联合实验室,并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信息安全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特别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成绩优异,累计8次进入世界总决赛。计算机学院师生组成的科技扶贫团队,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学院高质量的教学培养了高水平的学生,毕业生普遍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成为单位的业务和管理骨干。多年来学院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2020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仍为96.08%,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达92%,历年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境深造的比例超过50%。众多毕业生被国内外著名的互联网、计算机、软件、通信和银行等相关企业高薪聘用。
高水平国际交流项目
学院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设立短期/中长期交换项目、双学位项目,并设立本科/硕士留学生项目,单独成班培养。合作高校包括MIT、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利兹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等;留学生来自十余个国家。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去世界一流高校访问交流的诸多机会。
专业介绍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于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兼顾的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深厚网络背景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显著特色。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较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获得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综合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毕业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本专业的显著特点是基础性强、适用范围广、知识更新快。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市场需求,
毕业生可在多个领域特别是新兴互联网产业获得就业机会。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使得本专业学生在国内外读研深造的比例保持在50%以上。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2
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面向新工科应用领域,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具备网络技术领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网络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方面受到良好训练,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深厚通信背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智能化网络等的设计、开发及工程实践训练。
互联网与通信网相结合、突出网络智能技术能力培养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显著特色。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的今天,鲜明的专业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水平,使得本专业毕业生可同时在计算机、网络与人工智能等领域获得就业机会,就业领域宽;
同时,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使得本专业学生在国内外读研深造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为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批准设立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的软硬件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综合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软硬件结合、兼顾数据科学理论与应用,以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特色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能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以及大数据相关产业从事数据科学研究、大数据相关工程应用开发、技术管理与咨询等工作。
本专业系统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核心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特别突出大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配备专门的大数据技术实践教学平台,用于专业理论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4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国际信息技术发展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软件开发与项目组织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能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毕业生可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及研究机构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运维及管理等工作。
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程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系统、网络与通信、以及软件工程方面的相关核心课程。
学院在课堂教学的同时,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到软件企业进行大量规范化的工程性训练。
在院内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和院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强化了学生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软件工程。
寄语
院长寄语
“北邮计算机学院长期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深厚网络背景的计算机类优秀人才。从通信网、互联网到物联网,学院师生在建设世界一流计算机学科征途上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追逐计算梦想,践行网络强国,学院为您提供了成就自我的一流舞台!让我们相约北邮,共创未来!”
马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物联网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
校友赠言
“北邮是今天互联网行业当之无愧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IT人才。她学风优良、务实求真、积极进取、紧跟时代,是国内技术氛围最好的高校之一。在北邮的4年,带给我扎实全面的技术底子、正直求真的行事原则,使我受益终身,我永远以自己是一个北邮人而骄傲自豪,也期待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在北邮取得更好的成绩。”
洪定坤,200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今日头条”是其公司知名的品牌产品,是当下最受用户喜爱和黏性最高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之一。
学长感悟
“在这个信息时代,北邮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黄埔军校”。在北邮,我感受到了其严谨创新的学风,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这里有一流的学科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和一群积极进取的年轻人,能够学好专业知识,端正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国家信息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于珺泽,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连续三学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区域赛取得银牌, CCF 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华北分区)金牌。因其表现优异,在2019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大学生奖。
学院院长谈专业
主讲人: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欧中洪副教授
信息改变世界 科技创造未来
欢迎报考北京邮电大学
招生咨询电话:
010-62282045,010-62285045
010-62280945,010-62289945
本科招生网址:
https://zsb.bupt.edu.cn
学院网址:
https://scs.bupt.edu.cn
北邮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
排版 | 刘海天
封面 | 王帅
校对| 郭渊淳
审核 | 王璐 徐萨
点击阅读
2021梦想“邮”约丨北京邮电大学全国招生咨询方式汇总
“邮”然神往丨报考北邮的十大理由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