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是印象派的先驱。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卡米耶·毕沙罗,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是印象派的先驱,有印象派“米勒”之称。
《The Place du Havre, Paris》
《The Bell Tower of Bazincout》
《The Vincinity of Louveciennes》
《Road to Port marly, 1860》
《The Farm》
《Girl Lighting a fire, 1888》
《Woman Washing Her Feet in the Stream》
《Cocotte Reading, 1899》
《Minette, 1872》
《Woman Washing Dishes, 1882》
《Woman and Child at the Well, 1882》
《Peasant Resting, 1881》
《Woman Sewing, 1895》
毕沙罗的画风,始终充满着农民的质朴。他热爱乡野土地,同情当时巴黎的社会主义思潮。从农村风光到城市街景,他的绘画题材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变异,他勤奋、努力、执著,因而有“印象派中的米勒”之称。当然,他同米勒、莫奈的创作风格绝非雷同,他有自己的独特性,即在色彩至上的前提下,给情节内容以一席之地。毕沙罗探索、发明的点彩法,力图画出最丰富的色彩效果,使色彩语言获得最大的艺术感染力。
从1893年起,在生命最后的十个年头,毕沙罗不再把田野、农村和农民作为创作的题材,而是把目光转向城市:诺曼底的鲁昂和迪亚普,尤其是首都巴黎。他住在巴黎市中心,被繁华的街景所吸引,也许是受日本铜版画或照相术的启发,他从旅馆房间的窗户俯瞰大街上来去匆匆的人群和热闹场面。他后来又为新修的歌剧院大街画了一系列作品。在他看来,整条大街五光十色,灯火辉煌,充满活力。再后来,他又被位于塞纳河畔、卢浮宫脚下的杜伊勒利宫花园牢牢地吸引住了。1900年,他索性在塞纳河左岸,离新桥不远的多芬广场28号租了一套公寓。这样,他便在不知不觉中更接近塞纳河了。他在那里创作了一系列以塞纳河和卢浮宫为题材的作品。
毕沙罗全集
THE END
名画记出品
MINGHUAJI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名画记微信公众号与您分享优秀艺术家作品、最新展览、活动等信息。
微信:mhj2016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