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话:倚风娇无力的中国美人画

艺考栏目头像

美术知识

2010/10/29

关注

倚风娇无力的中国美人画

女性,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就已有体态动人的妇女形象,至今,女性仍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被生动地表现着。

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仕女画的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作"仕女画"。早期的绘画,题材分科没有细目化,女性形象揉杂于人物画的创作中。随着画作中女性形象日益成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以女性为题材的画家队伍日益壮大,逐渐在人物画科内建立起一个专门表现女性生活的分目。

尽管,画面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

仕女画的画家们则更是在其作品中寄托了对于"美"的向往。他们按照自己心目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而"美"的标准又因时而异,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

因此,了解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时代特点,有助于仕女画的研究与鉴定。

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世间传说。

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念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女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香,气度高古的风姿。

点击放大图片

洛神赋图卷

晋代 顾恺之(传)

绢本 设色 27.1 × 57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 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洛神以紧劲连绵的游丝描予以表现,笔迹周密,线条工细匀整,具有典型的魏晋美女秀骨清象、薄衣广袖的风姿。

洛神面型椭圆,眉目清秀,体态纤丽淑婉,轻盈修长。她没有因在洛水边与曹植巧遇而显现出欣喜欲狂的神态,也没有因与曹植离别而流露出伤感悲愤的情绪,她绐终以淡泊平和的表情面对事态的发展,从而成功地昭示出洛神超凡脱俗的高逸美,这种美与魏亚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


温馨提示:在浏览“美术史话:倚风娇无力的中国美人画”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博览-美术知识-美术史话:倚风娇无力的中国美人画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