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名家 | 心法自然 笔墨华滋 —— 浅谈陈智书法艺术中的生命意味和文化价值

书画知识,艺考

书画知识

2020-10-19 11:57:30 文/苏智源 图/贾翔

关注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陈智,别署棹雪斋。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青年书协顾问,合肥市书协主席。为安徽省文化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安徽省文联首届“十佳优秀青年书法家”。书法作品曾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八届国际书法大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览、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优秀会员作品展等全国性重要展览近二十次。理论研究成果入选全国近现代书法研讨会、全国行草书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二十余次,并获中国文联第六届、第九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中日诗书论坛优秀论文奖,安徽省文艺评论奖。多次受邀担任全国书法学术研讨会评委。著有《墨证菩提——陈智书法艺术》《近现代江淮书风研究》《陈智书法艺术》《中国当代书坛名家手卷系列丛书·陈智卷》《临摹与创作》等。


认识陈智先生已有些时日,却一直无法想象其字的风格,是雄浑、粗犷,或是清新、典雅,又或是柔韧、自然。因为害怕主观介入与实际结果相碰撞后的尴尬,便决意不再妄作想象。后终见陈智先生的墨宝,并为其字中显现的清雅又圆融的气象所感动。

刘熙载有“书如其人”的理论,即使掌握的技巧一样,然而因创作者不同,作品亦分三六九等。同陈智先生的交往过程中,不难发现其人的宽厚与豁达。为友者,用心境感染人;为师者,常会令人获得感悟。出游时,他会为你讲述所见的彩林、叠泉、翠海、雪峰,让你遥想那仙境般的景色;静坐时,他会为你讲述一本书或是一句话带给他的感动,亲切而自然,让人忘却暂时的烦恼,与他一起体验那超然的美好。有容乃大,有容乃美,这是陈智先生的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因此,我便渐渐从其书艺之中读懂了技巧之外的生命内涵。

中国书画报

陈智书苏轼《中秋帖》

陈智先生爱书,一是喜爱阅读文字之书,二是喜爱表现书艺之书。阅读书籍可以净化心灵,书法艺术可以陶冶情操,二者结合就形成了他儒雅淡定的气质。儒雅之士少不得对自然的“妙悟”,这是艺术欣赏的极致,也是艺术创造之妙理。就陈智先生的作品而言,审美对象都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而是融入了他独特的审美感情。审美心灵的诞生,往往就在忘我无欲的刹那。有古语云:“佛心静似山含玉,文气清如水养鱼”,这是指人生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作用于艺术创作,便会使作品有一种独具的魅力,有一种寄万般造化于笔底的气度。

陈智先生是一个平和、安静的人,在他身上既有传统文人的儒雅之风,又不乏现代艺术家的灵俊气质。他喜爱自然之物,一花一木、一石一草,都融进了他的生活。在他眼中,即使是一块顽石都是有灵性的,世间一切喜悦都存在于万物的静美之中。相由心生,人心一旦充满友爱与平和,脸上便会显现出喜悦之气,就像陈智先生,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它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儒、释、道思想。中国书法历来都重在表达中国文化深层面的意象特征,因此,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成为书家个性、修养、品格相统一的载体。陈智先生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在他的笔下,一点一画都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是经过“得于心,应于手”、融合于内心的自然之美。在他看来,即使是客观事物,一笔一画都不是纯粹的自然状态,而是融入自己独特审美与情感的心灵外化之物,这也使得他的笔下尽显安详深邃的清纯之美。这是一种文化价值,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中国书画报

陈智书《云护雨催》联

中国的书法艺术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蕴含了许多现代艺术的因子。古人常把书法说成是“小道”,然而这“小道”却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静静地、不动声色地却早已如高山大海,蔚为大观。陈智先生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将思想情感、气质禀赋、学识修养等与技巧形式相默契、相融合,在时代环境的催动下积淀成为一种高雅的、独特的艺术表现。书法中的笔法既是历史积淀的传统,又需要有不断创新的勇气,书法最原始的秘密就深藏在笔法之中。再往深处探究,在于笔法的“一画”之中,正如道家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以笔画为最基本形式的书法,如果仅从技术角度出发而忽略艺术主体因素,是很难成功的。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陈智先生在笔墨的运用方面同样显示了独特的审美志趣。笔法为生命,那“真意”便是生命的骨、是生命的支撑点,正所谓笔下有物,便能将寂远与空灵、静谧与祥和融合在一起,传达给读者一种飘逸而坚定的力量。

中国书画报

陈智书黄庭坚《寄黄几复》

徐渭在题自书《一枝堂帖》里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这说明欣赏书艺之美,确实要费一番功夫,遇到好的作品当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境界。陈智先生的书法以现代的艺术观念,将魏晋唐宋、南帖北碑、庙堂山林、阳刚阴柔尽收于胸次眼底,既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又有“闲来垂钓碧溪上”之雅,更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之兴。大凡高层次的艺术,都是多种元素的整合,而这种整合在陈智先生的行草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陈智先生的书法评论《当代书法之冷思考:文化缺失》中,他提到:“由于传统文化缺失而带来的当代书法创作主体精神偏离、审美标准泛化和社会功能削弱等问题,对书法发展产生了阻碍。当代书法的发展必须要尽可能地回归传统文化的依托,回归书法本体,书法的未来必将走向立足于东方传统文化根基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的、并能合理借鉴外来文明的、具有广泛社会功能的艺术发展道路。”陈智先生的书法作品,正体现了他的这种审美理想:既有传统文化之根,又有现代审美功效,是个体生命丰富鲜活的体现。读陈智先生的行草便能体会其中的激情盎然——既有汉唐的沉雄,又有魏晋的风流,也体现了传统文士儒雅写意的情怀。可以感受到,陈智先生是在努力用当代人的审美视角为古典的书法艺术寻找崭新的拓宽之路。

当今,是一个多元巨变的时代,在各种思潮的相互交融下、在外来文化的撞击下,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的发展必将受到深远的影响。在这个充满多种可能性的当下,陈智先生高标独立,在浮华铅尘中洗去华躁之气,可谓是书坛上一枝傲然独立的寒梅。愿陈智先生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开阔!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书坛名家 | 心法自然 笔墨华滋 —— 浅谈陈智书法艺术中的生命意味和文化价值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