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关良《大闹天宫》

书画知识,艺考

书画知识

2022-9-06 17:55:11 文/庞瑾 图/贺璐瑶

关注

中国书画报

关良《大闹天宫》

纸本,设色,91厘米×97厘米,1979年,上海中国画院藏

款署:庆福先生属正。己未冬月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图于沪江。番禺关良。

钤印:关良(朱文),八十后作(白文),上海中国画院藏(朱文),仰日轩(白文)

关良(1900—1986),字良公,广东番禺人。1917年,随兄东渡日本学习素描和油画。1923年归国后,曾在上海、广州、昆明等地任教。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抗战”爆发后跋涉至西北考察石窟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各地举办画展,并担任教职。

从接受私塾教育、收集以古典小说题材为主的香烟画片和到会馆听戏开始,幼年的关良便进入了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殿堂,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少年时期的关良更是认真地拜师学戏,京剧的响亮、威严、明快、流畅对其审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年后于日本留学的经历,使关良不仅得到了西方写实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从多角度接触到西方现代绘画,尤其是受到后印象派、表现主义艺术的感染。关良将这些不拘泥于成法的艺术理论和现代精神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新中国成立后,他意识到创作必须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于是将创作的重点转向彩墨戏曲人物画。其绘制的戏曲人物真率质朴、妙趣天成,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新流派。

与20世纪50年代国内全盘苏化的绘画理论体系背道而驰,关良不拘泥于科学的解剖、透视,而是追求作品中人物造型的适度夸张变形,从而使人物性格更加纯真且不失自然。关良熟悉戏曲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深得戏曲艺术语言之精神,他结合文人画审美情趣,采用简笔人物画造型,以湿墨淡彩绘写人物神态。

“大闹天宫”是关良比较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这里介绍的这件戏曲人物画《大闹天宫》绘于1979年,用笔巧拙质朴,用墨明快活泼,画中紧凑地描绘出大大小小7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尤其是画中金衣红裤的孙悟空,浓墨点睛之笔十分传神,重笔焦墨,可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凌空跃起的孙悟空怒目圆睁,举手挥棒,轻盈的身姿闪转腾挪展现于盈尺之间,画家将“齐天大圣”的机警灵活跃然纸上。在色彩运用上,关良使用红、黄、蓝强烈的对比色,并且借鉴西画单纯的水彩色,以凸显主角人物孙悟空。此外,他夸大画面主角人物的形象张力,与斜下方身着黑袍黄裤、惊慌失措的玉帝相互呼应。

整幅作品构图繁而不乱,人物角色交代清晰,二郎神、托塔李天王、哪吒等人物眼神交错、情态迥异。在玉帝被孙悟空击中的一瞬间,人物之间丰富的戏剧冲突耐人寻味。此作品用色鲜亮,笔触朴拙,看似如儿童画一般,实则惨淡经营,意在获得戏曲情景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这正是关良人物画“得意忘形”之妙的生动体现。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品读经典|关良《大闹天宫》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