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惊艳!龙门石窟国宝级文物首次集中亮相上海

美术看一看,艺考

美术看一看

2021-9-22 12:02:57 文/孙岩 图/史梓涵

关注

由上海大学、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于9月18日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这是龙门石窟文物首次在上海展出,27件龙门石窟文物与16件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同场对话,架起了传统与当代的桥梁,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大河美术

龙门石窟有多牛?

龙门石窟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市南郊,现存窟龛2300余座、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多品、佛塔70余座,是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龙门石窟最为经典的石刻艺术是北魏至唐代的佛教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大河美术

龙门石窟

北魏和唐代的佛像如何区别?

此次在上海展出的,有多件从北魏至唐代的重量级佛像,代表了龙门石窟的石刻精华。展厅入口处,被布置成龙门石窟著名的万佛洞样式,一下子将观众拉到了千里之外的伊河之畔。

大河美术

展厅的入口处

一进门,便是一尊高达2米的国家一级文物佛坐像,这尊佛像造型端庄,面部柔和恬静,驻足观赏,似乎佛像在对你微笑。

龙门石窟研究院表示,北魏石刻与唐代石刻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北魏定都洛阳后,对南朝文化极为推崇,也就是汉民族文化,当时社会崇尚清秀,所以佛像的面部都比较清瘦,鼻梁挺直,修眉细眼。到了唐代,以富丽健壮为美,佛像面容饱满,胸部和腹部都微微隆起,有饱满雄健之感。

大河美术

唐代佛坐像

龙门石刻为何能闻名天下?

魏孝文帝于公元493年从山西大同迁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开创的。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称,国都边上的艺术宝库,一定集中了当时的国力打造,是名副其实的皇家石窟。

龙门石窟最高的佛像17米,最小的才1到2厘米,可见洛阳这地方的石质非常好。而且龙门石窟里还有世界各地的文化符号,堪称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古代石窟艺术。

大河美术3D打印的佛龛现状(左)和复原状态

流落百年后回家的佛头像

此次在上海展出的有3件海外回流的佛头像,都是2005年由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捐献回国的。据介绍,龙门石窟由于年代久远,除了自然风化之外,也屡经盗凿破坏。1907年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日本、法国等国的学者来华考察龙门石窟,拍摄了大量资料照片,将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传播到全世界。但同时,也引发了贪婪之心,龙门石窟遭到国际上不法分子的盗掘,海内外文物贩子共同联手,请当地土匪出面,土匪再威逼当地石匠上山盗凿佛像,让龙门石窟留下了满目疮痍。

据统计,目前已知流散在海外的龙门石窟佛像多达200件以上。

大河美术海外回归的高树龛内北魏佛头

陈哲敬先生1991年在美国偶然看到一尊流落海外多年的佛头,联想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龙门石窟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他马上拍照片给中央美院的朋友,经辨认是龙门石窟被盗凿佛头。

陈哲敬先生再飞赴洛阳,到龙门石窟里去寻访了整整10天,终于在古阳洞高树龛内找到被盗凿的佛像身体,再用电脑一合成,佛像身首对接天衣无缝。流落百年后,佛头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你去龙门石窟也看不到它们

去龙门石窟实地看石刻艺术当然很好,但是,这次展出的龙门石窟文物是龙门石窟研究院所藏,平时该研究院不对外开放,因此你去龙门石窟也看不到这些文物。

大河美术

展览现场

而且,龙门石窟佛龛洞窟灯光比较暗,石窟又高,很多地方看不清楚,不如这次在上海大学博物馆能近距离细细观赏。比如此次展出的一组3D打印佛像龛,完全重现了佛龛风采。而且在龙门石窟内佛像龛高达五六米,除非爬上脚手架,否则很难看清全貌。

这次经过3D打印复原,佛像龛的雕刻、造型、纹样、题记都看得一清二楚,你甚至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佛像龛内有着西域、古希腊、中原地区的各种标志性纹样,体会龙门石窟造型艺术的神奇和博大。

大河美术

3D打印的佛像龛让人看得真切

艺术对话跨越千年开启古今

这次特展也是一次跨时空和跨文化的对话,27件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和9位当代艺术家的16件艺术作品同场展示,拉开了时空和思维的维度。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大河美术

当代艺术家作品与龙门石窟艺术对话

参展的当代艺术家何成瑶、黄渊青、韩子健、罗小戍、任天进、宋 钢、翁纪军、尹朝阳、张健君通过现代书法、绘画、雕塑、装置、漆艺和玻璃艺术等形式,呈现龙门石窟对他们创作的影响。而且这些作品也跨越了从1970年代到现在,艺术家们用多样性的艺术语言,来呈现他们对龙门石窟艺术的感悟和体验。

部分展品展示

大河美术

佛坐像

国家一级文物

唐代(618~907年)

高199、宽79.5、厚67厘米

征集

坐像和台座为系整体雕刻而成,肉髻表面遍布波状发纹,正面作“品”字形。右手残失,左手食指、中指伸直。衣褶在膝前向下弯曲,袈裟下摆垂覆于八角形台座上。

大河美术

菩萨头像

国家二级文物

北魏(386~534年)

高19、宽11.5、厚8.5厘米

1987年龙门石窟西山火烧洞前出土

该菩萨面目俊秀含蓄,呈闭目沉思之态,头戴宝冠,冠中间饰一自空而下的飞天,两侧为相对的飞天,装饰极为独特,表现出北魏晚期的清秀风格,雕刻精湛。

大河美术

杨大眼造像龛3D打印

北魏(386~534年)

高275、宽228、深12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尖楣圆拱形龛,龛内雕刻一佛二菩萨像。主佛着袒右佛衣,施禅定印,结跏趺坐,背光上分层雕饰坐佛、飞天、火焰纹。雕刻手法郁郁沉静,具有鲜明的犍陀罗艺术遗风。

大河美术

杨大眼造像题记拓片

北魏 (386~534年)

高93、宽4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全称《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刻于景明正始之际(500-508年),位于古阳洞北壁。造像记原碑为盘龙首,圭形碑额上刻“邑子像”三字,这种题额形式颇具特色。碑文赞颂了北魏将领杨大眼的显赫军功,并为孝文帝祈福。康有为曾评价此碑书法“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为峻健丰伟之宗”。

大河美术

魏灵藏造像题记拓片

北魏(386~534年)

高45、宽36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全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北魏太和景明初立,刻于古阳洞北壁。额中竖题“释迦像”,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碑文记录了造像者官职、姓名、籍贯及发愿祈福的祷语。

大河美术

孙秋生造像题记拓片

北魏 (386~534年)

高129、宽49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全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孟广达文,萧显庆书,刻于古阳洞南壁,是魏碑中庄茂沉劲的代表。原碑为蟠龙螭首。碑文为祈求国祚昌隆与祝愿现世来生的美好愿望。

大河美术

奉先寺卖地券

国家二级文物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

高41.5、宽39.5、厚8厘米

2000年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遗址出土

大河美术

文彦博题龙门奉先寺碑

国家一级文物

北宋 元丰四年(1081年)

高96、宽143.5、厚24厘米

2000年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遗址出土

文彦博(1006~1097年)是北宋大文豪之一,此碑文是文氏元丰三年(1080年)在龙门奉先寺所题的五言绝句:“伊叟已先至,兴师犹未归。临高东北望,一片白云飞。”第二年由奉先寺僧人主持摹刻上石。

大河美术

佛坐像

国家一级文物

唐(618~907年)

像高170、宽106.5、厚72.5厘米

座高95、宽112、厚89厘米

征集

该佛像结双跏趺坐于八角形束腰莲座上,肉髻螺发,脸颊丰满圆润,着通肩式袈裟,裙裾覆垂于台座,衣纹刚劲而有节奏。右手应施无畏印,左手扶膝。

整尊佛像塑造成熟稳重,在吸收外来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形神兼备的中国面貌,展现了盛唐的自信与恢弘气度。

大河美术

舒相座菩萨像

国家一级文物

唐(618~907年)

高86.5、宽44、厚45厘米

2000年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遗址出土

该菩萨面部丰满圆润,肌肉写实,身饰项圈、帔帛与璎珞;腰束大裙,腰部细窄而鼓腹,半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台座上。宽大轻薄的裙裾覆盖莲台,衣纹简练流畅,莲瓣刚劲有力,呈现了盛唐雍容华贵的菩萨姿态。

大河美术

菩萨头像

国家一级文物

唐(618~907年)

高19、宽11、厚11厘米

2008年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区窟前出土

该菩萨头像束高发髻,面容端庄详和。出土时带有蓝色彩绘,现仅存头顶发髻处可见淡蓝色彩。

大河美术

力士像

国家一级文物

唐(618~907年)

高136、宽54、厚26.5厘米

1953年龙门石窟西山路洞前出土

该尊力士造像为典型盛唐作品。头上绾髻,额头中央隆起,上身筋骨暴起,下身裙裳飘动,呈怒目圆睁之状,给人以摧破的气势感。

这种造型与武则天后期开凿东山莲花洞(第2211窟)及高平郡王洞(第2144窟)力士像接近。龙门石窟力士造像多塑于窟外两侧,形象十分丰富。

大河美术

唐大中四年造像塔

国家一级文物

唐(618~907年)

高59、直径60厘米

1989年龙门石窟西山宾阳洞附近出土

该塔段是为洛阳圣善寺僧怀则位于龙门天竺寺东北的墓地所立的幢塔基座,由门人比丘绍明造立于唐大中四年(850年)。塔段为矮壮圆柱体,中西风格结合。

大河美术

佛头像

国家一级文物

北魏(386~534年)

高32、宽14、厚12.5厘米

原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高树等造像龛佛头

2005年10月回归龙门石窟

佛像头部表面局部有锈蚀,头上高肉髻,波状发纹,眉间有白毫相,脸型修长,五官清秀,刀法刚健有力,颈下保存一部分斜披袈裟之襟缘,系北魏后期龙门佛教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范例。

大河美术

高树等造像龛 3D打印

北魏(386~534年)

高132、宽156、深55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该龛主佛结跏趺坐,主佛两侧有二胁侍菩萨,均有背光。此龛完成于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造像记位于造像龛左下方,高40厘米,宽28厘米。记载邑主高树、解伯都等三十二人的邑社造像,共同祝愿仙逝父母及见存眷属的来生。

大河美术

观世音像龛虚拟修复

唐(618~907年)

高112、宽65、深3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万佛洞前室南壁

大河美术

观世音像龛3D打印

唐(618~907年)

高112、宽65、深3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万佛洞前室南壁

大河美术

佛立像

国家一级文物

唐(618~907年)

高214、宽62,厚56厘米

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区窟前出土

该立像身穿通肩大衣,立于莲花台上,面略长而圆润、眼睑稍厚,属8世纪前期制作。据研究、考证,该尊造像原是万佛沟高平郡王洞(第2144窟)的造像。


2021年1-6月

《大河美术报》

合订本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来源:新闻晨报、上大博物馆等

统筹:彭彬 左赞 编辑:范源源

新闻热线:0371-65337952

广告发行:0371-65337932

《大河美术报》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美术看一看-现场 | 惊艳!龙门石窟国宝级文物首次集中亮相上海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