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称“江南四大才子”、书称“明朝第一”、画称“明四家”

国画赏析,艺考

国画赏析

2021-12-19 13:01:10 文/田泽洋 图/蔡海阳

关注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亦称“明四家”。

国画赏析

《惠山茶会图》 纸本设色 21.9x6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惠山茶会图》为记事性作品,图中呈现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的场景,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此幅作品为工笔设色,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文徵明绘画初拜沈周为师,后在丰富的家藏和广泛的交游影响下,临习各名家作品,建立自己独特的风貌。山水、兰竹、人物、花卉皆擅,尤精山水。绘画题材以山水为主,然亦偶作人物、花鸟,或简淡,或沉稳,都具文人雅逸丰神。

从现存世的作品来看,以元四家笔墨为主要取法对象的作品非常多,反映出他对元人笔墨的偏爱。他的画中并不是单一地运用元四家中某个人的笔法和墨法,而是善于把各家的笔墨、构图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对于元人笔墨和形式美感的研习是相当深厚的,元四家的各种笔墨特色和造型手法在他的画中得到完美地承继与转化。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

国画赏析文征明 《曲港归舟图》 纵115厘米 横34.7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行书”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书太上常清静经》册页 (部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一家后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画家,弟子中出名的钱谷、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人才济济,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

文徵明书画作品欣赏

国画赏析《真赏斋图》1549年作上海博物馆藏

国画赏析《墨笔泉石高闲图》 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兰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霜柯竹石图》纸本墨笔 纵76.9厘米,横30.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关山积雪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花卉册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自书七言律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国画赏析-诗称“江南四大才子”、书称“明朝第一”、画称“明四家”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