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画像》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勤农村)人。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兼工山水、花鸟,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在他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晋爵图卷》 绢本设色 纵24.2cm 横2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人物画题材广泛,主要有圣贤、仕女、佛像、罗汉、观音等。所画人物不重于写形,而更在于风韵仪姿和不俗精神状态的表现。所画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流畅,钩勒有力度,大都具有造型古雅,奇骇夸张的特点,在比例上有一定的变形。早期通过临摹学习,初露个人的变形风格;中期注重对人物神态精妙之处的刻画,变形随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
《麻姑献寿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版画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陈洪绶、萧云从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著。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陈洪绶在推动中国版画发展方面居功至伟,他的作品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世,数量很多,流传下来的有《九歌图》、《西厢记》、《鸳鸯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五种,都由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画的代表作。其中《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时,花费四个月所作的一组版画精品。他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直至明末,这套《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版画 《水浒叶子》(局部)
版画《西厢记》(局部)
《升庵簪花图》 绢本设色 143.5×61.5cm故宫博物院藏
《童子礼佛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喬松仙壽圖》 台北故宫藏
《唏发图》重庆市博物馆藏
《梅石图轴 》 纸本墨笔 115.2×56cm 故宫博物院藏
以下为《隐居十六观》图册,纸本淡设色,纵21.4、横2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主题分为访庄,醸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枯,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