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折枝画法”工笔花鸟画

国画赏析,艺考

国画赏析

2021-12-19 13:01:07 文/阎锋 图/韩炫明

关注

折枝,又称为“折枝画法”,是花鸟画的一种表现技法和取材技法。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得名“折枝”。扇页之类的小品花卉画,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弥觉隽雅。

在中国美术史上,折枝花鸟的形式在中唐至晚唐之际,边鸾已开始画折枝构图,五代时,折枝画法已较为普遍,及至宋代,已成为花鸟画家最常见的构图形式。

《芥子园画传》有论:“作折枝,从空安放,或正或倒,或横置,须各审势得宜。枝下笔锋带攀折之状,不可平截。若作果实,更宜取势下坠,方得其势也。”

从现在的传世作品看,北宋赵昌《杏花图》、北宋赵佶《桃鸠图》、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梅竹寒禽图》、南宋马麟《橘绿图》等都是典型的折枝花鸟画法。赵昌、赵佶、马麟几位大师我们已经有过了解,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林椿”。国画赏析 林椿(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时期画家,孝宗淳熙年间曾为画院待诏。工画花鸟、草虫、果品,所绘小品为多,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

林椿师承赵昌,宗法徐崇嗣。他笔法精工,傅色轻淡,深得写生之妙,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极富生趣。所作花鸟果品直接以色彩分出物象之浓淡,层层晕染阴阳向背,饱满莹润轻匀透明,四实烂漫,鸟雀偷窥,惊飞欲起,栩栩如生,尤小幅笔触工细,布色鲜明,静中寓动,生机盎然,为世人所宝。

他的传世作品有:《枇杷山鸟图》册页、《果熟来禽图》册页、《葡萄草虫图》册同藏故宫博物院;《梅竹寒禽图》册页藏上海博物馆;《写生海棠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花鸟图》卷图录于《浙江古代画家作品集》。

《枇杷山鸟图》页 绢本设色 纵26.9cm,横2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葡萄草虫图》页 纨扇 绢本设色 纵26.2cm,横2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果熟来禽图》册页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国画赏析

《果熟来禽图》邮票国画赏析《梅竹寒禽图》团扇 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国画赏析

《山茶霁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 海棠图》团扇 绢本设色,纵23.4厘米,横2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 海棠图》邮票

国画赏析

《写生玉簪》绢本设色 尺幅:23.6 x 2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赏析

《写生玉簪》邮票

《百鸟图》卷 尺幅:29.8× 212.4 cm 大都会博物馆藏

国画赏析

《百鸟图》局部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国画赏析-宋代“折枝画法”工笔花鸟画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