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在哪都能吃上一口麻婆豆腐,但依旧不妨碍往成都跑着找它的“馋嘴”们;
还有那些在东京大胜轩拉面店发蘸面照片的人;
抑或是在台北鼎泰丰吸溜“小笼包”汤汁的人......
不远万里,这口美食下肚,不单单是为惊喜味蕾,更多的是思考、谈论、分享它留下来的故事。
而这,便是一大票美食爱好者,对这些招牌菜的执念。
这些招牌菜或因地域而闻名,比如巴黎普蔻咖啡馆的“冰激凌”;
或是诞生于某个特殊的时刻,比如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辉煌的绗缝长颈鹿餐厅的“乞丐包”中的鱼子酱;
又或是源于一个很好的故事,比如“王子辣鸡”源于一个纳什维尔男人的不忠。
正是它对历史的浓缩、故事的见证,有了这,食物才成了烹饪。
一如《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说道:
“一道菜最重要的配方就是文化……招牌菜是主厨和餐厅的铭牌,也是食客个体的情感记忆,更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探索的一种人文精神。”
所以,这些菜肴的起源和人们传颂的关于它们的故事,赋予了菜肴超越其食材和口感的意义:
夫妻肺片在美国的译名竟然叫“史密斯夫妇”?
麦当劳的巨无霸还曾引发了“汉堡经济学”?
这些有趣又丰富的食物百科,都在这本《主厨的餐桌》里。
它集结了一大票“吃货界”的顶流们:
作者团队有苏珊·荣格、豪伊·卡恩、克里斯蒂娜·穆尔克等7位餐饮史上的大咖;
译著由米其林三星主厨余溟烨的亲自操刀;
还有《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好酒好蔡,蔡昊精选创始人蔡昊的倾情推荐。
让我们一起透过300年237道招牌菜的橱窗,一览食物的历史与故事。
《主厨的餐桌》,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161元(定价368元)
2022年8月4日23:59特惠结束
一部生动的世界美食编年史
《主厨的餐桌》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1686年到2018年这300年来,影响烹饪历史的237道招牌菜。
这些招牌菜的史料是弥足珍贵的。
作者团队遍访多家餐厅,采访了多位主厨,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起源、趣闻及食谱素材,经过精心编撰,才集结成册。
书的前半部分配合手绘展现经典招牌菜的起源故事,故事短小精悍,一页一个,十分生动有趣。
谈及川菜,麻婆豆腐定有一席之地。
顾名思义,便是“麻子脸老太做的豆腐”,当然,麻子既指陈太脸上的麻子,又指碎肉在豆腐翻炒时留下的凹痕。
1862年,成都北门万福桥边,有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早殁,由老板娘经营,又因麻脸,人称“陈麻婆”。
陈麻婆一次在豆腐上菜前淋了一勺用四川花椒粉调味的红油,加上牛肉末、豆豉、豆瓣酱和蒜苗,便成了当地一绝的“麻婆豆腐”。
麦当劳的巨无霸,在童年是理想,长大后是加班搭档,陪伴了许多人。
它在3个芝麻面包之间夹了2块牛肉饼,配上奶酪、生菜、泡菜、洋葱和一种“特殊酱汁”,最初叫“贵族汉堡”或“蓝丝带汉堡”。
它在全美范围内大获成功,让美国人对汉堡的胃口越来越大。
到了1980年,《经济学家》甚至创建了巨无霸指数,该指数根据各国巨无霸的价格来比较全球货币的估值,这一标准后来被称为“汉堡经济学”。
谭国锋不管去哪家餐厅工作,那家餐厅变等同于糯米酿乳猪。
没有接受正规厨师培训的他,却通过努力改良了这道经典的糯米酿乳猪。
这道菜要求厨师将一整只乳猪精心地去骨,在猪体内装满调味的糯米,紧紧裹好,再烤至外表金黄酥脆,里面调过味的米饭便很有嚼头。
书的后半部分是对应的食谱,带你轻松还原经典招牌菜。
一道道美食,一篇篇故事。
破解这237道招牌菜的配方之后,才发现,原来它们竟都胜在故事。
《主厨的餐桌》,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161元(定价368元)
2022年8月4日23:59特惠结束
超越实拍的水彩美食展示
这本书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能够将伟大菜肴的创意、概念和食谱追溯到一开始的创造者。
书中的招牌菜能追溯至三个世纪以前,所以很多招牌菜并没有留下照片。
为了辅助读者具体理解某道菜,以及帮助读者理解厨师需要传递来自世界各地的食物的个性和特征。
全书采用水彩插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三个世纪世界招牌菜的样貌,画面清新,色彩逼真。
有满满鱼翅、鲍鱼、人参、海参、干贝等二十多种食材的佛跳墙。
有多层像纸片一样薄的酥皮和淡奶油、糕点奶油或果酱制成的拿破仑。
有美国“海伦娜的夏威夷餐厅”的夏威夷波奇饭(鱼生饭)。
有澳大利亚克劳德家餐厅的烟熏三文鱼清汤。
还有西班牙斗牛犬餐厅的反向球化绿橄榄。
它们统统由厨师出身的插画师阿德里亚诺·兰帕佐绘制。
不仅是向那些厨师致敬,也能帮助读者了解当今世界餐饮的创造力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主厨的餐桌》,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161元(定价368元)
2022年8月4日23:59特惠结束
《主厨的餐桌》是一本美貌与专业兼具的珍藏书。
整体的蓝白配色淡雅别致,封面的烫黑和镀金书名十分美观。
更值得注意的是图书的特别装帧,三面书口刷蓝白色奶油纹滚边,随手翻阅时都能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
16开方脊精装,180度随心翻阅。
本文为推广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